李锐
他,从未走远
——观舞剧《仓央嘉措》
李锐
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他也是尊贵的六世达赖喇嘛。文章通过舞剧《仓央嘉措》的描述,展现了其精彩,跌空起伏的一生。
仓央嘉措;诗词;人文关怀、民族精神。
舞剧《仓央嘉措》是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最高资助项目,由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丹珠昂奔教授编剧,国家一级编导、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丁伟担任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家李沧桑等国内知名艺术家联袂倾情制作。自2015年底首演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得到了专业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16年9月24日,舞剧《仓央嘉措》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上演,作者有幸观看,并受益匪浅。
伴随着雪域高原悠扬而又厚重的旋律,舞剧《仓央嘉措:序》拉开了帷幕,舞台上,人物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静谧、沉思地静坐在舞台前方,在弦歌悠悠回荡的韵律中,一群藏族群众目光注视着仓央嘉措盘坐的方向,仿佛有一股神秘而又强烈的力量,引领着他们。他们的内心和思绪,随着白云和蓝天延绵远方,乍看是那么平和而有力量。
干净、纯洁的舞台上,这位六次乘愿而来的活佛,他伟大神奇的一生,就在沉缓的诵吟、凝重的舞步中,娓娓道来......
山南,是西藏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仓央嘉措出生在这个美丽天然的地方,他的童年在这里度过。第一幕里,编导从山南的日常生活开始,展开对仓央嘉措儿时生活环境、亲情关系等方面的叙述。“打阿嘎”来源于藏族人民传统的生产劳作,在集体劳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形式,那统一的步伐,整齐划一的上肢摆动,蓬蓬作响敲击泥土的声音节奏,传递出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在集体劳动中,形成的共同的呼吸、共同的身体节奏。就在传统的“打阿嘎”劳作中,人们享受着生活的安静与美好,少年的仓央嘉措和母亲在安详的时光中,感受着天地、日月以及彼此的爱。这时的舞蹈展示了步调一致下的膝颤动作韵律,这种微妙的细节,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舞台上画面的和谐,更有蕴藏在动律中的藏族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沉,无需语言,用心领受,思绪就被牵往莽莽雪域高原。少年的仓央嘉措和母亲在自由祥和的节日里,用藏族的肢体语言,诉说着母子间的爱;仓央嘉措也像藏族小伙伴们一样,在拔河、跳山羊的嬉闹游戏里,度过他无拘无束的童年。是啊,一位活佛,他来到人间,带着佛陀的慈悲,依然像常人一样,以质朴平静的生活形态,传递着的佛菩萨入世的慈悲胸怀。
在被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后,仓央嘉措离开母亲、离开家乡,前往拉萨,生活居于寺庙中,潜心向经师学习佛法,同其他僧人一起辩经,一起对佛法进行研习。学习过程中难免艰苦、煎熬,但记忆中母亲的爱和呵护对他的漫长修行之路而言,是最好的心灵抚慰。成人后的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这时一幅端详温润的藏族宫廷舞蹈囊玛舞,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这个时期的仓央嘉措,开始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又一次想起了母亲,而这时,母亲却虔诚地向他跪拜行礼,仍然带着儿时母爱记忆的仓央嘉措,面对母亲的跪拜,他内心受到极大震动,是的,母亲的一拜,使仓央嘉措将在僧、俗之间重新定位自己。热闹喧杂的拉萨八廓街上,藏民族的符号尤为强烈:老阿妈手中转动的玛尼经筒,商人手中的彩色绸缎、男女跳起热巴舞,以及穿梭于八廓街上形形色色的藏民。这些为仓央嘉措和姑娘的相遇,铺设了一个真实而又温暖的场景。两人在唯美而不能接触的双人舞之后,最终也难逃分离的结局,而这一切,成为仓央嘉措一生不能忘却的美好回忆。
后人称仓央嘉措为藏族伟大的爱情诗人。舞剧《仓央嘉措》将他的几首诗歌进行谱曲,运用于剧情发展之中,并在整个舞剧中起着重要的情感渲染作用。对于人物仓央嘉措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舞剧运用了诗歌与歌唱,悠悠而来的歌声依然是仓央嘉措内心世界的流露,歌声带来的感动,更令人落泪……
“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
第三幕《几年后的宫里》:囊玛舞,在藏语里意为“内部”,它主要是用来为布达拉宫的达赖喇嘛和各大官员表演的,是典型的藏族宫廷舞蹈。这种端详高贵的舞蹈场景布局,与后来进入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寂寞无奈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仓央嘉措被迎接进宫,开始他六世达赖活佛的日子,然而在众人离去之后,孤独、思念便涌上心头,仓央嘉措忍不住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一旦回首过去,往事历历在目,此处人物仓央嘉措的一段独舞,让人揪心且感动,那自由灵活的舞蹈动作,表达着内心对众生的慈悲、对佛陀的向往。在《洁白的仙鹤》的音乐里,人物仓央嘉措把自己的舞姿化作对家乡的思念,仿佛母亲还在身边,这时画外唱起了“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历史中的仓央嘉措擅长用诗歌来抒发思想和情感,舞台上的歌声让观众明白,仓央嘉措内心的蜕变与升华。
第四幕《拉萨八廓街》:在人声鼎沸的街市,人们自由安和地生活,虔诚的人们一步一跪地向着朝圣的方向。热情洋溢的热巴舞,四方来观看歌舞表演的客人、还有做生意的商人们,这些为仓央嘉措遇到心仪的姑娘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这样的场景中,人物仓央嘉措与姑娘相遇,并萌生爱意,此时舞台上的双人舞段是编导的匠心独运,在动作处理和编排上,既要呈现俩人爱意萌生的心理,又要符合人物的角色指向,于是在处理两人关系的动作上,编导采用给了两人不能肢体接触表现手法,舞蹈十分讲究。从编导的角度看,这是对舞蹈编导功底的极大考验。在舞台上,人物仓央嘉措与姑娘最终无法逃脱分离的痛楚,仓央嘉措依然回到了布达拉宫,继续作一位活佛,接受千千万万众生的膜拜与爱戴。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第五幕《数日后的宫里》: 在拉萨的八廓街上,人物仓央嘉措感受到了世间爱的温情,和美丽姑娘的分离,让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回到布达拉宫的他,举起双臂来释放自己的心灵,或许他怕尘俗之心有违背佛法,于是虔诚地将袈裟和佛珠交还给上师。
(一)浪漫的诗歌
仓央嘉措是一个僧人,同时也是一个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所以给后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也给艺术创作留下了许多个性化理解与创作园地。纵观舞剧《仓央嘉措》,观众更多地是被其中的诗歌和藏族人文精神所感动,对于宗教色彩内容,编导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淡化,有些宗教元素也是为了突出舞剧人物仓央嘉措内心世界而服务。比如,仓央嘉措和母亲的双人舞、和伙伴的游戏、和美丽藏族姑娘的双人舞,都是全剧最感人、最吸人眼球的靓点。历史上真实的仓央嘉措,不论作为一位活佛,还是作为一位藏族诗人,他对今天的藏、汉青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诗歌有着神秘的吸引力,向人们传递出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对于母亲的依赖,对于心上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在舞台上表现这些真实而美好情节和情感,笔者以为,依然是佛陀慈悲众生的一种现代情感的领会与表现,或许如此,仓央嘉措与藏传佛教精神更有一种平常心的亲近感和神圣感。
(二)强烈的人文关怀与浓郁的藏族文化
在舞剧《仓央嘉措》中,编导给我们所绘制的这幅载歌载舞的藏族诗画,仿佛就是我们魂牵梦绕的那片土地。正如仓央嘉措的诗篇,虽然短小,但确实是仓央嘉措内心的真实写照,勾勒出其一生跌宕起伏的心理历程,这与布达拉宫的雄伟壮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仓央嘉措除了活佛、诗人等身份外,作为人,他愿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公布于世人,愿抛弃尊贵的地位,与世人为邻,这些在他的诗句中都能一一看到。除了诗句的优美和自由,他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心灵的洗涤、对人生的反思。总之,仓央嘉措不仅是一位转世活佛,也是一位闪耀着人性光辉和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浪漫诗人。
无论是仓央嘉措的诗歌,还是舞剧《仓央嘉措》,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代表着人类所共有的真善美。仓央嘉措作为藏族诗人,他的诗歌蕴藏着藏族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内涵。舞剧以人物仓央嘉措为线索,展示了藏族弦子、锅庄、热巴舞、宫廷囊玛舞等精湛的歌舞,让人们一次次从歌舞中,强烈感受到古老深邃的藏族文化精神。
回顾全剧,舞剧《仓央嘉措》是将仓央嘉措看作是一个真实具象的人,将其真实的情感和内心,表现在舞台上,从而完成了与观众在精神层面上的无界沟通与交流。另外,舞剧《仓央嘉措》所表达的人文关怀和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全剧所传递的“世间大爱”和“慈悲怜悯”,唤醒着现代人蒙垢的内心,相信有不少人是带着内心的感动震动而离开剧场的。在历史题材和民族题材的舞剧创作方面,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于舞台,为传播优秀藏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积极奉献。
【作者:李锐,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讲师。】
(责编:敖超)
;J70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
;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
;ISSN1004-6860(2016)04-00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