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卉 孔立虹 农蕙菱
“秋风又起秋叶飞,稻鸭米香引客来。金花捧出美味多,共享壮家好生活。”山歌传情的寒冬时节,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贵平村板贵屯“唱响”一年一度的“稻香节”,众多游客前往参加传统美食制作、中越界碑游、“长衣壮”山歌比赛、乡村女能人割稻谷比赛等活动,村子里山歌此起彼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少女宾还穿上“长衣壮”裙饰,过了一把壮家“金花”瘾。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稻鸭米”品尝会——村民用自产农副产品精心烹制20多种荤素食物并用芭蕉叶托放在圆竹笸上,独具特色,肴香四溢,既让众食客品到最“土里土气”的壮家食品,又让眼球享受一次色彩盛宴,而牵引四方饕客们年年“聚焦”于此的,正是一群勤劳的“壮家女”和一种奇妙的“怪米”——稻鸭米。
中越边境好吃的“怪米”
2006年至2009年,国际行动援助中国项目在广西外资扶贫中心和崇左市龙州县扶贫办、妇联及金龙镇政府的支持下,在金龙镇开展“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工作,通过妇女主导项目实施,培养一批农村妇女带头人组建妇女学习小组和妇女文艺队。
2008年,国际行动援助中国项目为推动农村妇女综合发展项目,选择龙州县设立项目村,致力推动小农户联合实施“环境友好”的耕种模式,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越边境壮族聚居地金龙镇贵平村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种植环境“雀屏中选”。
整个项目以农村妇女健康为着力点,探寻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的因素,在仔细寻查中,项目组发现化肥农药的无节制使用,将危及当地生态及村人自身健康。
“不能让过量的农药化肥毁了祖宗地,我们的后代才能继续在这块土地上种稻吃米。”贵平村妇女主任农丽娜跟项目带头人梁媚雨一商量,决定用自己家里1亩多水田做试验。
平日里,农丽娜就因为直爽能干,被村人点赞为“娜姐”,但这次“种田试验”事关农家一季收成,大家都替娜姐捏把汗。
娜姐在田里插下秧苗后,不用除草剂、不喷农药、不施化肥,只放一群鸭子到田里吃虫,稻、鸭自然生长,渐渐地,稻长鸭肥,秋收稻子打谷脱粒后,村民捧起“怪米”下锅一煮,米香满屋,口味纯粹,大家尝到了久违的“稻米味”,乐得说:“吃这种米饭,碗碗净光,锅锅见底。”
娜姐和梁媚雨算了这笔“稻鸭田账”:免了化肥、农药钱,多了肥鸭钱,还省了劳力,一举三得。第二年,贵平村其他妇女跟随娜姐按“稻鸭共作生态种植”模式,继续施行“无农化”水稻种植,到2011年,贵平村仅板贵屯的“稻鸭田”种植农户发展到20多户30多亩,并喜获丰收,村民把这些“无农化”种植出来的“怪米”称为“稻鸭米”。
好米赢好名。贵平村“稻鸭米”以纯正的米香,吸引了金龙镇、龙州县甚至是边境几县群众的关注。
这群壮家女打出不一样的“稻鸭牌”
2012年3月,金龙镇党委主导镇妇联、贵平村党总支部帮助板贵屯9名妇女以土地人股的方式,注册成立龙州金龙稻鸭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
合作社以贫困农户、农村妇女、返乡农民工为重点扶持对象,鼓励他们按照合作社的生态种植技术要求种“稻鸭米”,并自留种子,不种转基因品种,坚守本土生物多样性。“稻鸭米”在种植过程中不用除草剂、不喷农药、不施化肥,只洒农家肥或自制的有机肥(以花生麸、鱼粉、骨粉和草木灰按比例配置而成),用茶麸对付福寿螺和预防病虫害,同时养殖禾花鱼、“稻间鸭”,利用鸭子捕虫、鸭粪增肥,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增加农户收益。
农丽娜、梁媚雨带着正式注册社员9人,与125户农户开始合作种植。
板贵屯山林植被茂密,灌溉用水为常年涌冒的地下水,村里既有“一年两熟”之田,也有一年只种一季、全年近8个月“丢荒养田”的“精品田”,还有与玉米轮作的“中稻田”。
好地也需好种。为提高“稻鸭米”产量和品质,合作社四处寻找适合板贵屯种植的稻种,并从南宁市上林县、河池市都安县引进5个可留种的水稻品种做试验,请南宁市农业局专家徐工、方工到村里传授种植技术,当年部分农户选种“桂育7号”,种出可供销售的“稻鸭米”1500多公斤。
2013年,广西建工集团驻贵平村“第一书记”力主将“稻鸭共作生态田”推广到同村的板烟屯,合作农户70多户,试种“八桂香”“旺稻”等7个品种,只一季中稻,就有5000多公斤“稻鸭米”可供销售,农户喜笑颜开。
2014年,农户们自发扩大“稻鸭田”的种植面积,主要种植2013年试验后留种的“八桂香”“红米”“亚航金粘”等稻种,新试种稀有大米品种紫糯、黑米和黑糯,全年总产“稻鸭米”1.5万公斤,
合作社还制定“稻鸭米”加工方式:糙米由砻谷机直接加工,精米则由砻谷机先碾出糙米,再用农家小碾米机复碾,没有抛光、打蜡,米粒虽有破碎,但能将胚芽部分碎在其中保住营养成分;存储稻谷不超过2年,且不加任何添加剂,按订单加工米,保证米的新鲜度,糙米都可发芽成胚芽米,因此,“稻鸭米”色香味俱佳,煮时满屋飘香,
时间轮转到2014年,合作社已累计种植“稻鸭米”400余亩、养殖“稻间鸭”8000只,共产生经济效益120万元,其中带动贫困农户52户156人,人均增收1667元。
不久前举办的“贵平村妇女文艺汇演暨‘稻鸭米品尝会”,合作社一举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纯收入10万元。
更让农丽娜、梁媚雨高兴的是,经过多年摸索,合作社形成骨干团队,开始向组织化和企业化发展。
让“稻鸭米”继续“生长”美好生活
“稻鸭米”乐了农户,也引来八方关注。2015年,在龙州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龙州金龙稻鸭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如“第一书记”产业联盟,以贵平村板贵屯为辐射点,逐步向镇里武联、双蒙、高山、花都等四个有条件的贫困村辐射,发展“稻鸭米”种植和“稻间鸭”养殖,多渠道增加合作农户收入。
“有政府大力支持,我们壮家女同样能撑起一片天。”农丽娜信心百倍,如今,壮家女“稻鸭米”团队基本形成,“稻鸭米”及衍生系列产品的销售也从农户赶圩摆卖,变成“两条腿”齐步走——其一是联合区内做生态农业的家庭农场、饭店、企业等共同建立一个共享产品资源、共享消费者的平台,包括每月一次到首府举办“南宁都市农墟展”,共建共享网络消费者群(QQ群微信群);另一条是聘请专业电商人才开淘宝店、微店,把龙州“稻鸭米”产品打向全国,稻间鸭、白皮花生、山黄皮、西贡蕉、猫豆干等农副产品以及龙州传统美食五色糯米饭、五色糍粑、白糍带、大肉粽子、干粉等为众多“吃货”追捧。2014年,合作社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月收入近8万元,2015年月收入超8万元。
米香迎客来。“稻鸭米”姐妹们开始投入生态旅游业,建成一个消费者接待中心,梁媚雨还上北京找设计专家,希望设计规划“我们的村庄”。
梁媚雨自信地说:“我们也想利用本村妇女网络,更紧密地连接周边3个村庄妇女网络,未来还将逐步打通57个村庄的互联,倡导更多村民以‘良心种养的方式生产农产品。合作社未来将拥有更多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米香盼人归。梁媚雨和她的壮家姐妹们还有一个心愿:“农村有很多青年人外出打工,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环境,让年轻人愿意回乡,愿意留在农村共同发展,让‘稻鸭米继续‘生长我们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