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专心读书——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课堂尝试改变

2016-04-11 22:40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福华小学叶素菊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拼音国学读书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福华小学 叶素菊

不负春光专心读书——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课堂尝试改变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福华小学 叶素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就可以充分说明课堂上应当充满琅琅书声。但是,曾几何时,我们语文课堂的读书声渐行渐远了。

请把读书的快乐还给孩子!把读书声还给语文课堂!

开口读书,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

开口读书,反复读书,能促使自己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理解文章,字字词词句句在读中细细品味。坚持反复大声地读书,可以熟背内容,培养语感,从文章中吸精取华。

开口读书,因为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开口读,大声读,满堂读,正是让孩子爱上语文学好语文的一剂灵丹妙药!

大声读,是快速学完课文的法宝,并能一读解千题。

小学低段的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要费时费力解读分析课文。一本厚厚的语文课本,以读代讲。读书时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这些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课本中精讲课文一课一课时,略讲课文两三课一课时,便可快速学完书中所有课文。课文读通后,课后的练习题以及各种练习册的练习题也基本上能做了。

一年级上学期课文内容极其简单,重点难点内容只在拼音教学。若时间把握得好,两三个星期便可上完所有的拼音内容。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完余下的课文。写到这,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坚决反对。我想说的是:对于拼音学习,千万不要着急。拼音只不过是学习生字的一种工具而已,用不着一点一点地慢慢抠。只要把声母韵母教会了,平时多拼读多听音,时间长了,熟能生巧,自然而然就会了。

总之,每学期的语文书中的所有课文,我们一般都控制在一个月左右学完。

满堂读,读尽世间千万书。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要想他们一下子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那是不可能的事。若想孩子有兴趣与你一起读下去,便要在读的内容上下功夫。有趣的文章如甜甜的糖果,不断地“诱惑”着孩子读完一篇又一篇。顺口溜、童谣、民谣、儿童诗、简短故事等就是“诱惑”孩子们的糖果。这些文章字数不多,内容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孩子们普遍喜欢。例如扬州民谣《撒谎精》:“唱起小调歌儿多,灯草掉下砸坏锅,家里看见驴生蛋,外面看见马做窝。”又如《水果歌谣》:“正月甘蔗节节长,二月青果两头黄,三月梅子酸汪汪,四月枇杷满街黄,五月杨梅红如火,六月莲蓬水中央,七月红菱人人爱,八月苹果装满筐,九月栗子张开口,十月金橘满园香,十一月橙子红彤彤,十二月里黄菱肉儿脆松松。”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通过大量反复诵读达到了背诵的目的,并认识了不少生字,增加了阅读的兴趣。绘本故事有大量精美的图画,更能增强孩子们对阅读的好感,大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

读书,我个人认为,不需要每篇文章都深入细读。小学低段的孩子大概掌握其中大意即可。史书《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好友的读书方法不同。徐、石等读书“务于精熟”,诸葛亮则“独观大略”。诸葛亮的“独观大略”,就是读书不纠缠在细枝末节,不纠缠在文辞风格,而是跳出书本,带着思考把握书中的精义。“独观大略”读书法,首先是要学会快读,不要逐字逐词地读,一目数行,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就行了。因此,顺口溜、童谣、民谣、儿童诗、简短故事等这些内容,一节课就可以读十多首。一天、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如此这样积累下来,便可读尽天下千万书。三年多的实践证明:课堂上引进大量阅读材料之后,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真是提高了,考试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反复读,把国学经典读进骨子里。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历久弥新。诵读经典,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后,孩子们说话时写作时就会下笔成章、引经据典、锦上添花。“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懂经典的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语文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据有关报道: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他们的智商能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

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与现代文章有些不太一样。能把国学经典读进去的最好方式是古时的读书方法——吟诵。吟,就是咏唱;诵,就是读。吟诵,是春秋以后礼乐文化的核心。吟诵,是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吟诵有它的音乐美,吟诵具有无穷魅力。声(音)、(语)言、(音)乐、文(字)都相互结合,音乐性很强,艺术性也很强。它是国学的一部分。现代汉语有阴阳上去四声,抑扬顿挫的吟咏,运用四声的变化就可以成乐。总的来说,“吟”与“诵”都既是“读”又非“读”,既是“唱”又非“唱”,都有“节奏”,有“声调(或称韵调)”。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读文章,出口成文的。

国学经典的内容选择,可以从国学启蒙内容学起,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等。只要熟读其中内容即可,若能熟读成诵,便是更好,至于文中词句的意思,则不必讲解。

诗人迪金森说过:“没有一艘船,能像书那样,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到远方。”所以,有书的日子是踏实的,丰盈的。人生路上有书相伴,你定会更从容更快乐!

就这样吧,就这样伴着美好的春光,每一节课、每一天里,我们都走在读书的路上!♪

猜你喜欢
拼音国学读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们一起读书吧
快乐拼音
读书为了什么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