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育儿中的那些“小别离”
电视剧《小别离》正在热播,黄磊和海清这对表演系师生简直把15岁青春期少女方朵儿的父母演活了,赢得了无数父母的共鸣。他们最终选择将女儿送出国,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小别离”。而其实,从娃一出生,每一位父母就都在承受与孩子一次次地别离。
有时候,我们和孩子要经历一些不得已的别离。就像这期我们和著名营养学家蒋竞雄老师、心理学家张仙峰老师共同制作的一篇文章《不得已的别离》那样——因为种种原因,在孩子出生后不久,把他送到老家的老人身边生活,年轻父母则留在大城市打拼。等到条件允许或孩子快上学时,才将孩子接回到自己身边。其实我们这代人,不少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包括我自己,因为当年父亲要出国工作,我在刚满100天时就与他经历了长达2年的“不得已的别离”。但是他回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我的主要照顾者和最佳玩伴,也一直是我最好的人生导师。那2年的别离,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也没有让我感觉缺失父爱或安全感。所以,面对这样的“小别离”,如果能尊重孩子的需要和节奏,用耐心和接纳与孩子重建情感,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父母也不需要为此过度内疚和进行过度的补偿。
还有些别离,也许没有被我们意识到,其实它从分娩那一刻就开始了。从宝宝离开被孕育280天的母亲子宫,到松开你的手磕磕绊绊地向前迈出第一步;从他不再需要母乳,到第一次开口对你说“不”;从那小小身影消失在幼儿园里,到青春期开始处处反驳你的意见……这些都是我们要在育儿中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的“小别离”。开始,我们会在一些别离中欣喜、欣慰,之后又会在很多次别离中纠结、焦虑、担忧。而他,那个我们深爱的孩子,却一直在别离中不间断地成长、强壮、自立,直到可以完全脱离你的视野,走向未知。突然想起记录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中的那对熊猫母女:当美美摇摇晃晃向着树顶越爬越高的时候,妈妈丫丫也选择了转身离开……面对这样的别离,我们也许需要记住那句最著名的话:父母的爱,就是为了最终与孩子别离!
所以,不管是不得已的别离,还是必然的别离,都不用悲观。有些别离,意味着我们将与孩子有更好的重逢,有些别离,则意味着生命正在蓬勃地成长,有更好的空间和成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