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谈练习题讲评的做法和体会

2016-04-11 21:22:50江苏苏州市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杨成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练习题答题错误

江苏苏州市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 杨成军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谈练习题讲评的做法和体会

江苏苏州市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 杨成军

每篇课文讲完,总要完成相应的练习,每单元内容学完,少不了相应的测评。怎样才能让这些练习测评发挥出最大的效能,练习后的讲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从习题的讲评中发现不足,收获精彩,达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目的,现在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及体会。

一、讲评前——精研细磨下真功

1.细磨习题,运筹帷幄

有一次测试结束,一学生问我:老师,你做这份练习要多少时间?怎么每次我都来不及呢。进入四年级,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些学生来不及做好所有会做的题目,影响答题时间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题量太大或题目难易比例失调,而是学生不会合理分配或调整答题时间。关于答题时间的分配不仅学生不太重视,多数教师也不太在意,因为答题时间因人而异,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一些学生而言,答题时间的分配确实需要指导,所以教师要学会异中求同,教会学生合理地争“分”夺秒。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时间,每一次练习,我都会像学生一样限时规范地答题,并统计好不同题型的完成时间,然后根据自己和同学们完成练习卷的时间比对来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我把这称为“磨”卷。

“磨”卷的另一项工作是分析练习卷。为讲评而做的练习卷分析并不是指练习卷难易度、信度与效度统计,而是以练习卷上的试题为中心的变式、延伸与拓展,或创新问题或改变知识呈现的情境,这是“磨”卷必做的工作。通过精心的预设,将试题归类,找出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提炼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并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思考可能出现的状况。“磨”得越充分,讲评会越出彩,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于千里。

2.研究学生,教学相长

波里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所以讲评前除了“磨”卷,还要研究学生。我一般从两个方面来了解学生,一是交流,二是研究学生的答卷。刚完成练习,学生对练习题解答情形的记忆表象十分明晰,此时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对结果和未知解答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渴求。此时如果能够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之下,我会带上自己的规范答卷,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之中。如果时间不允许,我会即时公布规范答卷,并在讲评之前找出时间来与部分学生交流,因为这是一个深入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契机。

【体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教学方法的现象。”其实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能从某个角度折射出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完善,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不断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寻原因的过程,正所谓教学相长。

二、讲评中——咬定青山不放松

讲评前的“磨卷”和“研生”其实就是资源的收集,而讲评工作则是要最优地发挥出这些资源的效能,指导学生了解错误,纠正错误,修复因错误而产生的漏洞。为了能够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讲评时就必须“咬定”主体与主线,这里的主体指学生,而主线则是以问题为背景的思维主线。

1.“咬”住错误,挖出根源

学生的错误千奇百怪,讲评中教师要通过展示一些典型错误,指导学生通过表象找寻错误的本因,追本溯源,找出在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然后再解决相关问题。

【体会】讲评时,只有通过学生思维的回眸,结合教师适时的追问,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挖掘出错误的本质,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纠正原有的错误认知,避免同一问题二次犯错。

2.“咬”住方法,提炼思想

如果没有规划性的预设,就题论题的话,练习卷讲评课常常会比较散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表层上。为了能够让学生丰富体验,形成经验,开阔思维,练习卷讲评还要“咬”住思想方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试题为载体,将不同的题型通过思想方法这根线串联起来,再通过归类拓展,将知识串成链,用方法织成网,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

【体会】面对题目当经验不起作用时,思想方法是突破的关键。一道题目在解决过程中常会涉及多种思想方法,不同问题的解决常用到同一种思想方法。练习卷讲评时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提炼,通过知识的联系与拓展,不同题型的归类分析,让思想方法渗入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讲评后——众人拾柴火焰高

平时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真正可以用来讲评的时间常常只有一到两节课,但一份经过学生深思熟虑的练习题中所蕴藏的“宝物”,绝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呈现的。思想方法的内化,拓展内容的探究,也不是个体订正错题所能实现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让思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讲评后的互帮互助尤为重要。为了发挥群体的智慧与力量,讲评后我常要求学生做两件事。一是咨询,做错题目的学生必须找做对的同学来咨询:咨询他是怎么想到的,对比自己的思路,找出从哪里开始与做对的同学“分道扬镳”的?自己又是怎样走上“歧路”的?发现不对劲之后又该如何回头?了解做对的同学遇到障碍是如何绕行的,又是如何突破的,是对做错的学生最有效的帮助。二是“寻根”,练习卷中的很多试题都能从平时的练习中找到原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都能从平时的解题中找到触发点,“寻根”就是把这些原形与触点找出来,通过这样一个找的过程,学生能够把很多零散的题型归类,孤立的思想同化,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

点石成金需吹沙,璞玉成器要雕琢,练习卷讲评就是点石、雕琢的过程。给学生一张椅子,让学生可以摘到果实;给学生一些台阶,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给学生一把梯子,让学生能够登高望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练习中获得进步,真正达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练习题答题错误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在错误中成长
邀你来答题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邀你来答题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