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2016-04-11 21:21:25谢华
视听 2016年3期
关键词:娱乐化反思电视新闻

□谢华



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谢华

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电视媒体期望通过娱乐化的包装方式谋求新的生存之路,因此在包装节目时纷纷加入娱乐化元素,甚至一向以正统、高端、严肃示人的新闻节目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某些电视新闻中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失“度”。本文通过揭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起因、现状,对其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希望引起各界重视,使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反思

时下,娱乐已作为一种最时尚的元素,充斥到各行各业中。而当今大众的消费也以追求娱乐为目的。为了迎合电视观众的消费心理,电视新闻在播报的过程中添加了诸多娱乐化元素,以吸引电视观众,提高收视率,增强行业竞争中的优势。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已成为电视新闻行业中的一种常态,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这种潮流。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原因

(一)新闻业的生存抉择

随着九十年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政府对新闻业的扶持力度显著降低,新闻业没能摆脱推向市场的命运,新闻媒体不得不做出改变以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此时,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获取利益成为新闻业的首要目的,经营理念便是以最少的投入来换取最多的收入。娱乐化元素的加入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的运营成本,于是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应运而生。

(二)受众需求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单单满足于物质上的富足,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大众不再欢迎说教式的传统新闻,而是更喜欢缓解压力、轻松幽默的新闻。受众需求的变化,使得电视新闻业不得不做出改变,去尝试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电视新闻采用娱乐化的方式可以将大事小情轻松愉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恰恰满足了观众的这一需求。例如,由周立波主持的《壹周立波秀》,从场景的布置到主持人的着装均一改传统,增添了许多娱乐元素。尤其当主持人以“海派清口”的言说方式来播报、点评新闻事件的时候,观众更是捧腹大笑,在笑声中品味新闻。

当受众体验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给他们身心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感时,电视新闻已通过娱乐化的方式深深吸引了受众的眼球,紧紧抓住了受众的胃口,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成了大势所趋。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

在新闻媒体变革的大潮中,从最早的《凤凰早班车》到《第一时间》,再到各个地方台的新闻类节目,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它们通常采用“资讯+娱乐”的方式来播报新闻,主要体现在:一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从与观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中挖掘娱乐价值;二是强调事件中心,采用故事化的阐述方式,刻意强化新闻事件中的悬念,或者增强煽情的效果;三是主持人经常使用调侃的口吻来述说新闻事件,口语化越来越明显。

此外,当真正意义上的娱乐新闻加入到电视新闻中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娱乐化程度达到了最高峰。娱乐新闻主要以名人,尤其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作为取材对象,通过挖掘名人的隐私、绯闻等博取大众眼球。电视观众也乐于看到娱乐记者对明星的围堵与爆料、明星对娱乐记者的躲避、明星与记者之间的冲突等内容。例如,2010年12月26日,林宥嘉与绯闻女友邓紫棋在香港街头购物时的亲密拥抱被记者偷拍,林宥嘉发现后大为恼火,与摄影记者互相拉扯,场面一度失控。媒体以此为噱头进行炒作,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一)新闻的社会功能被消解

作为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电视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提供信息,而非娱乐观众。但是目前许多电视新闻却将娱乐性放在首位,头版头条更是大肆渲染商业化、娱乐化的故事,而减少了或者直接忽略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住房、就业、医疗等公共事务的报道,削弱了电视新闻本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当前电视新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做“软”新闻上,一味地打造、消遣娱乐新闻,认为没有炒作价值的新闻就不是好新闻。对于“硬”新闻,媒体则采取回避的态度,造成人们对重大的敏感的政治事务漠不关心,而这种漠不关心又反作用于新闻媒体,使其进一步减少“硬”新闻的报道,形成恶性循环。

(二)低俗化、庸俗化新闻被大量产生

电视新闻的娱乐化需要掌握好“度”,如果超过了“度”,则容易造成新闻的低俗化、庸俗化。电视新闻具有广泛的题材,但是可以用于娱乐化的题材则限于一些软性内容,比如明星的花边新闻、古今名人趣事、灾害新闻等等。这些软性内容的新闻倾向于故事的表达与阐述。往往为了增强故事的悬疑性、趣味性,新闻工作人员不惜编造一些没有依据的情节,造成电视新闻在报道时失真,使电视新闻低俗化、庸俗化。2015年,湖南广播电视台某频道播出了《32岁男子家中坠亡炒股巨亏》的新闻,报道中称:32岁的长沙股民侯先生股票连续两个跌停,170万本金全部亏光。赔光了之后,妻子也不理智,两人持续吵架,导致侯先生跳楼自杀。这则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但随着长沙警方的调查,该报道被证明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媒体为哗众取宠而制造这样的低俗化假新闻,是职业道德的失范。

(三)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降低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经济和非经济两方面的收益。非经济收益主要体现在:向人民群众宣传、解读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促进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宣传公益事业等等。新闻媒体的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本来如天平的两端,相互维持着平衡,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催化下,新闻媒体工作者却只注重经济收益的获取,而忽略了非经济收益。更有甚者为了追逐更多的经济利益,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全然不顾职业道德,大量制作娱乐化新闻,甚至捏造新闻,欺骗群众。这样的事情一旦败露,新闻媒体便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公众予以否定,其公信力大大降低。

四、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应对之策

(一)政府合理的干预

对于已经向娱乐化方向越走越深的电视新闻媒体来说,想要重新获得公信力,赢得公众的支持,则需要政府对其节目进行合理的干预,把控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向。同时,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使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硬”新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挽救“硬”新闻,有效遏制娱乐化的“软”新闻,保持“硬”新闻与“软”新闻之间的平衡,使新闻媒体的非经济收益得以继续保持,使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重新树立公信力。

(二)媒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由于受众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认可,某些电视新闻工作者抛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以博得更高的节目收视率,想尽各种手段将娱乐元素强行移植到电视新闻中,使电视新闻变成了纯粹的娱乐新闻,造成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量严重缩水。面对此种情况,除了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合理干预以外,还应当提升新闻媒体自身的素质,改善电视媒体的风气,从根本上控制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发展进程。

(三)群众舆论监督的加强

电视新闻的内容涵盖了社会各个方面,可以作为人们做重大决策时的参考依据。由于群众对新闻媒体的活动情况具有监督的权利,所以群众可以加大监督力度,将媒体的日常活动纳入到视野当中,督促其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当发现电视媒体的某些行为不当,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向发生偏差时,可以立即要求其予以纠正。总之,群众可以参与到新闻媒体的监督工作中来,行驶监督新闻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群众的舆论监督,保障新闻媒体的良性运作,抑制电视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四)新闻评论的强化

新闻评论代表了媒体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基本立场,以及在此立场上所宣传的价值理念。新闻评论的好与坏体现了一档新闻节目品质的高与低。因此,需要强化电视新闻报道后的评论。如果一个新闻事件能够配以好的新闻评论,即使在节目中添加了一些娱乐元素,也不会造成电视新闻品质的丧失。

五、结语

随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持续发展,新闻媒体作为群众传话筒的这一功能越来越弱化,然而,其在商业代言方面的势头却越来越强劲。电视新闻娱乐化所造成的结果是:人们的目光永远浮于表面,接触不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在电视新闻过度娱乐化的事实面前,新闻工作人员应该反思电视新闻娱乐化带来的问题,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切实解决这些弊端,逐渐在群众中重塑新闻的严肃性,使电视新闻行业良性运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芳.新形势下的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J].科技资讯,2014(9):242-243.

2.邓少涛.电视新闻娱乐化成因及反思[J].中国报业, 2014(22):59-60.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娱乐化反思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青年时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6:52:33
网络媒体下的体育新闻娱乐化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2:44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18:38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09:12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3:04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2:43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0:08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