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视角下的外语教师社会化培养路径探究

2016-04-11 19:26赵元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化外语发展

□赵元

教师教育视角下的外语教师社会化培养路径探究

□赵元

现代教师教育强调了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反思性实践的学习理念,而教师的社会化过程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路径。外语教师社会化过程涉及到学校政策导向、条件保障、教师主动社会化策略(包括教师心理适应、知识积累、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外语教师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历史机遇,探讨外语教师社会化培养的综合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外语教师;社会化;培养路径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教师的培养是保障各级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近十年来,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教师教育”所取代。教师教育概念的确立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了传统意义上师范教育的内涵,强调了师范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强调了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发展的持续过程以及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专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美国的师范教育已逐步向“开放式师范教育”转变,原有的致力于教师教育与培养的1200所老牌大学和学院中,单一性师范学院缩减到50多所,到了80年代仅剩20多所。①不难看出,推行现代教师教育的理念已成为国际化的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社会化研究就成为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的社会化,指教师在社会互动中理解、接受并适应社会所赋予的角色,并对教师角色进行商定与创造,不断发展自己的潜能,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过程。其核心是通过教师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形成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信念,其结果是使教师具备该角色要求的知识、技能、信心和动机,并忠诚于所在的学校和工作团队。②马华维从交互作用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教师社会化的因素,指出教师的社会化主要受“学校社会化策略、教师主动社会化策略、同事支持和家长配合四方面因素”③的影响,并认为上述因素中前两个因素是关键。实际上,影响教师社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已有的研究涉及到了学校政策、个人策略、学生互动、家长配合、同事帮带等主要因素。④但针对外语教师社会化的研究少有开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学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手段。然而,多年来,外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与外语教师的社会化发展不足有着必然的联系。外语教师队伍庞大,其社会化水平和程度不仅影响着各级外语教学质量和外语教师的自我发展,也制约了外语人才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空间。

一、外语教师社会化发展的现状

(一)外语教师的社会化定位

外语教师如何在入职以后顺利融入社会,扮演好一个合格的教师角色,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同时又能进一步深入学科前沿,将专业知识与现实需求相结合,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是其社会化的最终目标。首先,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其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鲁烨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是集“学术性、教育性、社会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动态发展过程。美国学者费斯勒提出了建构教师职业生涯的八阶段周期模型:职前教育阶段、初职阶段、能力建构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阶段、生涯低落和退出阶段。⑤国内学者通常将教师的职业发展归纳为五个阶段:入职准备期、岗位适应期、能力提高期、职业成熟期和事业成名期。在岗位适应期之前,外语教师重在积累专业知识和学习课堂教学和管理的能力。从岗位适应期开始,进一步积累教学经验,引入科学研究,关注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探索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力求做到学术性、教育性、社会性的协调发展。⑥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外语教师作为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主体,既是外语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者,同时也担负着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其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去探析,才能把握外语教师社会化发展的真实样貌,确立外语教师在整个外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为建立外语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努力。

(二)外语教师社会化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杨之毛等通过调查认为教师的社会化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对新教师的入职指导随意性太强,安排过于笼统,系统性、计划性、指导性的原则难以很好地体现;(2)教师在职培训名目繁多,但真正见成效的不多;(3)自我教育意识淡漠,教育反思没有成为一种自觉行为。⑦除上述问题外,外语教师群体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论是在中学阶段还是在大学阶段的外语教师群体中,中青年教师占了很大比例,其中女性居多。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高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195,347人,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一半以上。结合马华维、杨之毛等人与笔者的相关调查,发现在河南省内的多数中学和大学里,外语专业青年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其中女性教师稳占半壁江山,虽然他们的学历较高,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环境适应和合作能力。刚从学校走入社会的青年教师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能力较差。同时,国内相对单一的教育模式加剧了年轻教师入职后适应社会困难的局面。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这代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经验。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景时常常不知所措,陷入困境;在承担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缺乏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难以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由此产生角色焦虑等问题。

2.自我期望值过高,却又缺乏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大学毕业后,自我定位过高,很容易把自己当作“人才”。部分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是家庭的中心,这个过程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⑧这种意识使得他们在入职后定位过高。然而当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时,部分外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这成为他们顺利融入教师行业群体的心理障碍。另外,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在入职后,缺乏主动探究、教学反思的能力,以至于专业发展很快停顿下来。

3.吃苦耐劳精神与抗压能力差。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80、90后出生的年轻人,多数是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缺乏各种困难的磨砺。在参加工作后,如遇到困难,自我处理和协调能力较差。吃苦耐劳精神和抗压能力的欠缺成了当代青年教师社会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4.家庭和工作压力影响了外语教师的职业成长。在职业成长阶段,外语教师同样面对着社会化困难的问题。这些以女教师为主体的外语教师,在入职几年后,要面对工作和养育孩子的双重压力。尽管多数院校每年都会给中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但是女教师普遍对外出进修和继续教育缺乏热情。究其原因,女教师并非抗拒外出进修,而是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她们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起照顾家庭、孩子等方面的责任,这成为她们事业发展的又一障碍。

5.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西方享乐主义思想导致部分外语教师功利化思想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外语教师的价值取向由义务向功利倾斜,偏离其职业轨道。在情感体验、教书育人、社会交往等方面,把追求个人功利作为衡量、评价、选择工作的标准。部分人常常以报酬多少衡量工作投入,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利他思想。当学校在教学安排上遇到困难时,愿意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减少。除了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外语教师在长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还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中一个负面结果就是,部分外语教师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注重物质享受,忽略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追求,忽略了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传统的崇高角色使命,导致了教师职业精神的缺乏。

二、外语教师社会化培养的历史机遇

(一)信息化时代对外语教师社会化的要求

目前,我们已经全面步入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时代,可以足不出户便捷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和知识,最大的隔阂就是语言障碍。因此,学习外语已经成为所有以互联网为窗口获取信息的现代人所必备的一种技能。与此同时,外语学习的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网络和电子资源极大丰富,学习外语的方式正在从课内走向课外和课下,从有线网络走向无线网络和移动式学习。慕课(MOOCS)、微课、网络公开课等课程形式的出现,正代表了这种新型多元化学习模式的潮流。现实的强大需求和学习方式及资源的多样化,对于广大外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和电子资源获得路径,适应多媒体网络化外语教学、顺应外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现代外语教师必备的技能。

(二)外语考试的社会化取向对外语教师提出新要求

2011年教育部的《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2014年教育部在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了探索“外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思路。知名教育学者熊炳奇认为,外语高考改革要参考托福、雅思等成熟的社会化考试形式,增加一些更贴近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考试内容。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陈法春认为,社会化考试应更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提高听、说能力分数的比例。这些新的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要引起外语教师的关注,这是外语教师要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必须应对的新变化。

(三)地方经济建设对外语教师社会化的需求

外语教师的社会化角色还体现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任务方面。以河南省的地方经济建设为例,河南目前的三大发展战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是未来10到15年河南经济发展的中心目标。未来十年中,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地方经济发展将需要数万名具有一定跨学科知识的外语人才。据大河报报道,到2015年8月为止,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的高新生物医药企业已达60余家。围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尤其是与软件产业、生物医药、电子物流等领域相关的跨专业外语人才将是未来的需求重点。

三、促进外语教师社会化成长的路径探究

(一)学校及地方政策对外语教师发展的支持

1.制定政策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政策上鼓励外语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与科研团队,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如,以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为载体,成立“校本专业学习共同体”,由外语教师参与,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会议、问题研讨等形式,探讨教学和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政策支持促进外语教师参与学术交流,鼓励外语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获取专业证书(如BEC、翻译证等)。同时,可以将外语教师进修学习的经历、各种证书的获取作为参与评定职称的一个指标,纳入教师考评体系,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教学研究能力。

2.建立新老教师间的“传帮带”制度。通过老教师的引领,使新教师尽快融入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专业知识外,更多的还有涉及到学生与课堂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与同事们相处与合作的技巧等。这些知识对于新入职的外语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是促进新入职教师尽快达到岗位要求、适应教学岗位规范、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保障。新老教师间的传帮带活动可以纳入二级学院或教学部门的管理制度,作为教师年度考评的一个内容。

3.借鉴美国的PDS计划,通过双导师制项目促进外语教师的社会化发展。P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计划是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集教师的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该项目通过大学的教育专业或院系与地方中小学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来促进教师的职前培养和专业发展。在我国,许多职业类院校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起开展了一项“双导师制”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专项资助形式,促使高校师范类专业与一些中学间建立体制上的互动和交流。参与该项目的教师按计划定期在中学和高校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并给对方学校的学生讲课,使得高校和中学之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得以互通。该项目实施一年多来,为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培养了3名校内外语“双导师”制教师,也引进了3名校外优秀中学老师加入了本院的“双导师”行列,在师范生的微格教学实习和师范技能培养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该项目的开展是促进外语教师社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路径。

4.通过制定校企合作计划与政策,鼓励外语教师走出去,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各级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应积极开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校企科研合作等促进教师的社会化发展。学校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教师、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去接受锻炼,邀请涉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到学校来开展学术交流,从而促进外语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服务河南省的地方经济建设角度来看,河南省外语教师的社会化要紧密结合河南的“三大发展战略”,培养服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能源、交通、物流等行业所需要的外语人才。学校或二级学院可以将参与校企合作、社会实践的经历作为教师评聘职称和职务晋升的一个指标,纳入教师考评体系。

5.通过定期的社会能力训练促进外语教师的社会适应能力与集体意识的培养。在当前年轻教师普遍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不足的局面下,不妨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来提升年轻教师的社会化发展。比如,可以通过集体劳动、体育活动,拓展训练(如耐力行军竞赛、团队穿越障碍比赛)等,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是提升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外语教师的主动社会化

在学校制定的促进教师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外语教师应积极参与,主动融入,不断学习,爱岗敬业,通过自身努力尽快实现自我的社会化成长与发展。

1.新入职教师要主动学习,尤其是在专业知识、课堂与学生管理、同事合作、工作担当、矛盾处理等方面,主动向老教师学习,接受老教师的传帮带,珍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参与学术团体的活动;学习学生管理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获得家长配合;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尽快实现从作为学生的被保护者到需要关爱学生的教师角色转变,顺利融入所在的教师队伍群体。

2.在职业成长阶段,作为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要综合平衡家庭与工作、眼下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协调处理家庭和个人事业发展的需求,把握个人事业发展的机遇,顺利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一方面,要通过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等来提升专业水平及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加强现代网络技术的学习,熟悉如慕课(MOOCS)、微课、网络公开课等课程形式的应用,适应学生网络化、移动学习的需求,紧跟外语教学的信息化和多样化时代潮流。

3.到了事业成熟阶段,作为外语教师,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学术思想,积极参与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努力成为“教学名师”“学术大师”。同时,要发挥专业特长,引领自己所在的教学科研团体,服务本学科的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更高目标。

四、结语

现代教师教育的理念强调了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多元化和开放性特征,强调了教师的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的社会化过程迎合了现代教师教育的理念,是实现教师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逐步实现自我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外语教师的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环境、个人动机、社会环境等都会成为其社会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校要考虑到外语教师群体以青年、女性居多的特殊性,在不同阶段通过多种路径和政策鼓励,从专业知识学习、心理适应、社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促进外语教师的有效社会化。青年教师更要积极努力,从入职前的知识积累到初入职场的适应性学习,再到专业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教师骨干,直到进入事业成熟期,不断追求学术进步,引领专业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同时,外语教师要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不被功利化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增强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顺利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服务社会建设,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最终社会化目标。

注释:

①王月梅.论美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

②马华维.教师社会化策略与内容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01).

③马华维.教师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构探索[J].应用心理学,2008(2).

④杨之毛.影响高校新教师社会化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4).

⑤鲁烨.高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阶段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5).

⑥项亚光.论当前国内外教师专业社会化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6).

⑦同④.

⑧宫顺升.论教师社会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系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本文为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教师教育视角下的河南省外语教师职业化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JSJYYB-10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化外语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