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
论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的转化
□肖琳
当前,虽然新媒体飞速发展,但是电视新闻依然在人们家庭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电视新闻的首要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在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关注,而是通过影像,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深入报道已经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报道的需求。电视媒体应该不断更新其叙事的形态,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电视新闻;新闻报道;叙事形态
当前,电视媒体依然是人们获取新闻时事与社会生活资讯的主要媒介。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手法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文字叙事,变得生活化与故事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本文从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形态入手,追根溯源,分析当下新闻报道的叙述形态,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兴媒体崛起,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面临着诸多的危机,电视新闻存在实效性差、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交流等问题。因而电视媒体如果想要继续向前发展,必须正视当前电视媒体的现状,不断创新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形态,发挥自身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电视观众被新媒体快速分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当下人们进入了新媒体、互动媒体的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以其强大的互动性的特色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我们可以轻易发现,一个新闻事件的爆发往往是以新媒体为主的,因为受众本身也是一种媒体,他们不仅能够接受新闻,而且能够成为新闻事件的发现者、传播者与发酵者。以微博为例,当一个新闻被报道出来,看到新闻的网友之间就最先产生互动(评论与转发),其传播出来的新闻是双向流动的。有别于电视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新媒体的新闻报道是多维的传播,而新闻不再仅仅依赖于发布该信息的新闻媒体,每一个受众本身就是一个“媒体”,因而,在新媒体中的新闻不再单独区分传者与受者,只有新闻的参与者。因此,电视观众已经被新媒体快速的分流了。
(二)电视新闻时效性的弱化
当前新闻事件通常都是由新媒体首先进行报道的,因为其受到时空的限制比较小,哪怕仅有一台手机就足够迅速地对新闻事件率先进行发布,而电视媒体通常都是在事件爆发后才组织新闻人员进行报道,因而其报道的速度要比新媒体慢很多,在实效性方面已经失去了优越性。比如,2010年上海静安区的大火,电视新闻媒体的报道时间远远落后于微博等新媒体;2014年3月8日MH370事件,也是率先由新媒体报道的,并持续对该事件进行关注,并形成“#关注MH370#”的话题,方便网友进行搜索,使网友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关于事件发展的动态。在新闻时效性方面被弱化,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电视媒体应该迅速找对自己的定位,在叙述新闻事件方面找准自己的优势,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
(三)缺乏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与新媒体不同的是,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新闻报道的时候仍然是单向的形式,电视观众仅仅是受者,而电视媒体是单一的传者。在今天人们迫切需要表达自己的话语权的时代,单向性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被大众所接受。虽然电视媒体曾经也摸索过互动媒体的形式,比如新闻热线等方式,但是相较于目前通过一个客户端就能更为方便地与媒体进行互动的新媒体,新闻热线的方式让观众觉得仍旧是有距离感的。因而,电视媒体如果不进行更新变革,那么电视观众就很有可能因为电视媒体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而转向新媒体。
第一,真实性与纪实性。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或者正在发生的事进行报道,因而,新闻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特征是指所报道的新闻是真实的,没有虚构的,且新闻的表现形式也是真实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纪实性的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不出现在镜头里,仅以旁白的形式出现。因而我们在观看纪实性的电视新闻的时候,往往更能够投入其中,更能够从电视新闻的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当中对新闻进行感知,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在真实性与纪实性方面的要求比网络媒体与传统纸媒的要求更高。
第二,可视性与直观性。电视新闻报道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其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来呈现新闻报道,其叙事情节、细节以及场景通过镜头的可视性就能够将不被人们所注意的地方呈现出来,在纪实的过程中,其叙事更具故事性,更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因而电视新闻报道对于观众来说更具有示范性。如央视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就是通过可视性的新闻纪实来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观众在观看时能够感同身受,拉近了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在获取新闻的同时加深了对新闻内容的理解。
第三,故事化与生动性。电视新闻报道在叙事方式上更能以故事化的方式发掘人物命运与故事细节,通过故事性的方式将新闻展开,将情感融入理性思考当中,使观众更能够生动地体验新闻事件的过程,对新闻报道形成认同感。在进行叙事的同时,电视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对镜头的调动、背景音乐的调用,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对电视各种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以生动的形式播出,体现出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文特征。
第四,完整性与综合性。新闻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是一个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电视新闻报道就能够通过其电视语言特点的综合,创造出网络媒体与纸媒所无法体现的报道的深入性。网络媒体的新闻形式通常是碎片化的、单条的,而纸媒仅是通过文字将新闻体现出来,电视媒体则能够通过镜头语言创造出更为完整的、带有影像的、带有音乐的新闻报道。
新的媒体形式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的媒体形式的消亡,将新的媒体的优势与电视新闻报道结合起来,并不断地进行发展,丰富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展现出电视新闻媒体的优越性是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超文本链接提供情节组织结构的新的可能性
超文本链接指的是一种信息管理的途径,以链接及节点组成网络的方式储存资料,使用者可以依据个人需要,将有节点间的链接在整个资料库当中进行检索。它大大改变了使用者接收文件以及信息的方式,以一种非连续性的串成的文本,既可以在同一新闻内连结,也可以拓展到其他新闻当中。网络媒体的超文本特性打破了传统线性文本的限制,让节点与节点之间有循序关系的单一路径之外,也可以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等。因而,电视新闻媒体也可以利用超文本的方式进行扩展,其扩展可以是电视媒体与电视媒体之间的,也可以是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如网络媒体、纸媒)之间的,从而让观众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二)动态结构提供情节发生位置的可能
以往,电视新闻的受者多被称为“观众”与“受众”,由于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这一称谓更多地被“用户(user)”所取代。称谓的转变更多地意味着电视观众的地位与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说,媒体逐渐能够接受观众的主体意识。新媒体的发展,使过去新闻报道的作者变成设计者,一方面要提供新闻互动性的文本,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受众参与的方式。以往被动的接受者(观众)也从被动的地位转变成主动的使用者,除了像以前那样接受新闻的传播之外,自己也变成新闻的“缔造者”,可以以独立的身份对新闻进行建构、补充,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使新闻走向多元化与多维化。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其语境也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叙事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的转变,提高了观众对于电视新闻报道的期待。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在加强其超链接与动态结构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身的优势特点,应不断更新新闻报道的叙事形态,发挥出电视新闻报道的优越性,弥补时效性弱、互动性差等不足,使电视新闻在顺应受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1.赵艳敏.论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的转化[J].新闻战线,2015(24):105-106.
2.曾庆香.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1):48-59.
3.张屹.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J].国际新闻界,2015(04):106-114.
4.程维.“再叙事”视阈下的英汉新闻编译[J].中国翻译,2013(05):100-104.
5.吴昊.新闻叙事视角与聚焦对传播效果的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5):107-108.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