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与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控诉

2016-04-11 19:26随小坤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男孩色彩世界

□随小坤

《男孩与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控诉

□随小坤

巴西动画电影《男孩与世界》里印象派的画风和俏皮可爱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电影本身讲述的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影片中的一家人原务农维生,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父亲只得离乡外出谋生,男孩不忍母亲伤心于对父亲的思念而踏上了寻父的冒险旅程,男孩在这矛盾的世界里逐渐成长、老去。导演以一个男孩的视角,通过色彩、配乐的渲染对比、细节处的暗示以及物象的隐喻向观者展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困顿处境。

隐喻;色彩;配乐;主题;《男孩与世界》

一、物象隐喻

电影中各种声像的巧妙运用可以在无形中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或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影片中一般物品、人物通常被赋予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或推进影片的主题表达。《男孩与世界》的导演很善于在影片的细节处进行暗示,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片首男孩在玩耍时看到了机器里吐出来的团团黑烟,这与男孩所在的周围环境格格不入;黑暗中的列车像可怕的怪物带走了男孩的父亲;暴雨将男孩一家生活的美好冲刷殆尽……这些都预示着接下来将会发生种种不幸。影片中男孩、青年及老人身着同样色彩的衣服,青年看过的两张招工海报,青年在纺织厂工作,老人在另一张海报上所示的采棉厂工作,这些都暗示出他们是一个人。乡村里遍地是小动物、花草树本,色彩鲜艳,而城市里则到处乌烟瘴气。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在纺织厂还是采棉厂,男孩都不曾丢失过纯真的心,他身着彩衣,演奏着欢快的音乐,彩色的音符寓意着美好,它是男孩对抗世界恶意的武器,也是所有底层人民的武器。影片中的彩凤与黑鹰分别象征着正义与邪恶,彩凤与黑鹰的决战寓意底层人民对资产阶级剥削压榨的反抗。影片最后,依旧有彩色的音符不断出现,预示人们的抗争仍在继续。影片同彩色音符一样贯穿始终的铁罐与大树象征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父亲的笛声、同父母一起种下的树种,见证了男孩童年的美好,也在他年老之时给予了其些许慰藉。

二、人物的“自我对话”

影片中不断变换的蒙太奇手法,使得男孩与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自己相遇。青年虽然每天早出晚归地在纺织厂工作,却依旧生活清苦。老人虽已年老但是为了生存还是要好好把握来之不易的工作,于是不得不在老板面前强忍咳嗽来掩盖自己年老体弱的事实。男孩见证了青年的无奈、老人的落寞,这种人物的“自我对话”,将男孩的一生演绎得更加悲惨,同时也暗示这不是一个男孩的一生,而是千千万万个男孩的一生,从而揭露出现代资本涌入对第三世界造成的冲击以及工业化进程中人们犯下的种种罪行。影片并非标准的公路片叙事,但是影片中男孩在寻觅父亲的过程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给人一种他一直“在路上”的感觉。在“旅途”中男孩经历了世间百态,见证了现代资本对巴西社会的冲击、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解构以及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三、对比中突显主题

《男孩与世界》画风极简,稚嫩孩童眼中的画面与现实世界的景观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导演还在电影中营造了两种典型环境:静谧美好的田园和嘈杂混乱的都市。导演以这两种典型环境中各色人像、物象的鲜明对比暗示了现实巴西社会的矛盾分裂。电影中处处以对比展示主题,五彩缤纷的乡村和乌烟瘴气的城市在每个细节处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乡村里的一草一本都各不相同,而城市里却到处是相同的建筑、相同的生产线、相同的交通工具、相同的广告,无处不在的复制品堆积成了死气沉沉的城市。城市资本家和底层人们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青年家徒四壁的生活与电视机里奢靡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城市里人们在为电视里播出的球赛欢呼雀跃,燃放的烟花爆竹充斥在昏暗的天空,与城市边缘围着篝火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的底层人民形成对比等等。色彩可以在无形中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欢欣、焦躁或平静的感受都可能被环境中的色彩所强化或抑制,色彩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引导观众的情感反应,也可以在视觉上帮助定义电影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男孩与世界》中导演赋予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色彩,这种对比无疑是在突显电影主题,尤其是最后彩凤与黑鹰的决斗,使观影者更加明确了影片中色彩设置之于影片主题的意义。

四、配乐叙事

电影配乐作为电影中重要的听觉元素,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不仅有助于电影人物的情感表达,而且可以加深观众对电影情景中各种情绪的代入感。当电影配乐与电影人物、情节水乳交融,便可以在无形中渲染某种环境或氛围,对电影情节的发展起到烘托和推动的作用。《男孩与世界》中仅有寥寥几句对白,电影配乐起到了渲染环境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影片开始男孩游戏时的配乐欢快悠扬,带着童年俏皮的味道,但是在黑雾出现的时候,配乐瞬间变得紧张压抑;男孩意识到父亲已经离开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伴着画面的飞速旋转,印度风格的音乐响起,像咒语一般缠绕着男孩,男孩陷入了无限的悲伤与绝望中;男孩在火车站台等候的时候,急促的风声雨声,荒凉阴郁的配乐伴着画面的交替变换,丑陋的夜晚像是在嘲讽男孩的遭遇;火车驶来,男孩满怀期待地去迎接父亲,却看到无数个一模一样的人从火车里涌出,像冰冷的机器,像漫天飘落的招工海报,此时诡异急促的配乐将男孩的绝望与悲伤展露无遗;彩凤与黑鹰决战时的配乐急促哀伤,既包含着人们垂死坚持的悲凉又包含着这个社会的残忍、荒诞;在画纸被点燃转换成现实画面的时候,嘈杂混乱的配乐,就像人们绝望的哀嚎与控诉,与震撼的画面相结合将观影者的情绪调动到最高潮;影片结尾处,伴着忧伤空灵的配乐,导演向我们揭露,这是一个男孩的成长历程,伴着无数的哀伤与无奈。父亲的笛声一直贯穿影片始终,长笛声的幽静、空灵伴着淡淡的忧伤,象征着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一直守护着男孩纯净的心灵。电影中的配乐颇具民族特色,巴西现代的说唱音乐,民族传统的打击乐、吹奏乐以及传统民谣共同讲述了男孩的一生。

五、现实巴西男孩的成长范本

整部影片用充满童趣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男孩成长故事。男孩成长的历程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一个原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外国资本的压榨下“改头换面”,尤其是影片中画纸被点燃的片段,画面展现的森林被肆意砍伐、环境严重污染的真实影像,震撼无比。

正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金字塔形建筑一样,这个世界也以各种的标准划分出了不同的国家和社会阶层,有发达国家也有不发达国家,有上层社会也有下层社会。像巴西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被迫进行着社会改革,原来的农业社会在发达国家资本涌入下渐渐变了模样。耕地被占用,各种品牌在这里建立制作工厂,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工厂把他们变成了机械化的工具,最后却被机器所替代。电影讲述的是男孩一生的经历,也是千千万万个巴西男孩的经历,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无数的父亲迫于生计离开家园,无数的孩子在童年时期便与父亲聚少离多,无数的青年被现实无情打击,无数的老人为了生存依旧要辛苦劳作。现实世界总是残酷的,任何冲突牺牲的都是弱小者的利益,处于金字塔低层的人们只能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做着无力的抗争。而上层阶级掌握着权力,控制着资源,甚至在媒体上对人们进行“洗脑”。

男孩在年老之际回到了已是废墟一片的家园,虽荒凉但四处还是色彩艳丽,这与片首的田园景观相呼应,形成了一种环形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似乎是在暗示巴西人民追求自由的路是循环往复的,同时也寓意当前巴西社会的两难境地:既无法重建原来的农耕文明,也无法在现代资本不断涌入的工业化进程中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男孩与世界》并非一部儿童电影,弱化故事性以强调影片的政治主题,使它更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性质,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对比展现了资本家的罪恶行径,简单的蜡笔线条、鲜艳的色彩、各种有趣的表现手法缓解了影片内容所承载的沉重。但当画面出现真实影像时,导演仿佛在告诉观众:现实远比你想象的更加残酷。用唯美的画面来控诉邪恶的罪行,这种类似于对童话本身的践踏更具有震撼力量。

1.马丽娜.《男孩和世界》:动画电影“流浪”主题的突破[J].艺术科技,2015(5):70-71.

2.尹娜,李红.谈电影配乐艺术中情感的渲染与升华[J].电影文学,2013(22):124-125.

3.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4.龚小萍.影视动画叙事研究[D].浙江大学,2009.

5.[美]帕蒂·贝兰托尼著,吴泽源译.不懂色彩,不看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

6.陈旭光,戴清.影视鉴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男孩色彩世界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神奇的色彩(上)
男孩胆小不丢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