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做好对台评论的思考

2016-04-11 19:26:00钱志军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境受众

□钱志军

新媒体语境下做好对台评论的思考

□钱志军

随着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传统媒体语境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对台评论也面临着适应新语境、寻找新出路的巨大挑战。只有牢固树立受众观念,持续优化内容质量,不断丰富评论形式,实现新媒体与传统传播平台的有机融合,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取得新的突破。

新媒体;语境;对台评论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传媒功能的角色转变,以移动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对人们的语言和行为方式造成极大的冲击。新媒体背景下的语境变化成为对台宣传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语境的特征

以蓬勃发展的自媒体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并前所未有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所处的媒体语境。特别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平等化、互动化、网络化等突出特点,使其语境有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一)话语主体公众化

在人们熟知的传统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起点,以受众为终点,整个传播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单向、线性特征。但以社交平台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出现后,则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这种传统的话语格局。公众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获得了充足的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脸书、推特等各种载体传播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而这些内容又会通过“群体极化”效应形成更为强大的舆论力量。

(二)话语体系全球化

如今,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人们感知事物的信息面、知识面和思维面被大大拓宽,并在全球化的意义背景下认知和改造世界。人们通过各种新型媒体终端在地球村内互通有无,并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这个巨大网络的一部分,时空差距和文化鸿沟在这一刻被迅速消弭,人们前所未有地直接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一切。

(三)话语形态走向多元化

新媒体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特征,具有互动性强、接受度高、扩散性好的显著特点,而“多元、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也在其身上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如今,地域、种族、语言不再是聚合人群的决定性因素,远在万里之外,操着不同语言、拥有不同肤色的人们完全有可能为了某个共同的诉求而以“群”的形式集结,并由此碰撞出许多新的思想火花。

二、新媒体语境下对台评论的思考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以其新颖的观点、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现形式受到大众的青睐。在传媒资讯业高度发达的台湾岛内更是如此,尤其是脸书、推特等国际化社交平台,成为岛内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获取资讯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改变也给对台评论宣传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一方面,更加丰富多样的平台选择使得新媒体与传统传播渠道的竞争愈演愈烈,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大削弱。更为重要的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已经习惯于通过新媒体来获取资讯、沟通感情、了解世界。也正因为此,要想让对台评论宣传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就必须调整原有的传播理念,积极适应新媒体语境提出的时代要求。

(一)准确领会大政方针,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如果说评论相较于一般新闻题材而言,具有较高的导向性要求的话,对台评论则要比一般评论更加注重政治性和政策性。在事关国家统一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与大意。只有通过对国家对台大政方针的系统学习,切实掌握相关宣传口径和规范用语,才能对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才能对台湾岛内的社情民意有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才能敏锐感知两岸关系发展的脉动,才能为中央对台方针政策鼓与呼,也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台湾同胞解疑释惑,从而在根本上保证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对台舆论场中找准定位,不出偏差,防止因一时疏忽而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二)牢固树立受众观念,确保传播有的放矢

对台评论的受众是广大台湾同胞、台湾岛内各类组织、机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他们与对台宣传的传播主体之间往往具有相当大的心理距离,甚至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和逆反心理。这些都是对台评论入脑入心必须要克服的难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牢固树立受众观点,坚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做文章。只有真正了解到受众想什么、要什么,从他们的思维模式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为他们指明和平发展、实现统一的光明前景,才能真正让我们的评论打动人心,发挥奇效。而作为树立受众观念的重要基础,通过方便快捷的新媒体手段更好地打造节目互动、听友调查、联谊活动等多种渠道,获得有关受众心理特点、接受习惯等的第一手资料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最终指导对台评论的实践活动。

(三)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不断优化内容质量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传播过程中的最重要因素都是信息本身,也正因为如此,“内容为王”在新媒体时代的对台评论宣传中仍然是一条必须坚持的原则。特别是在鱼龙混杂的自媒体大军中,不少人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点击率,不惜当“标题党”,甚至枉顾基本事实,欺骗、误导广大受众。而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恰恰能够反衬出传统媒体的专业、权威和社会价值。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提出“中国梦”伟大构想后,在岛内引发强烈反响。但由于岛内部分人的刻意歪曲,也让部分民众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其中,《台湾导报》专栏作家陌上桑连续发表的《中国梦台湾梦都是梦》等一系列文章,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的想法,在海峡两岸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笔者所在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及时组织撰写了《“台独梦”如何与“中国梦”相提并论》等一系列文章予以回应,并在岛内媒体的关注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一次次的交流与交锋中,包括陌上桑本人在内的许多台湾民众对于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与“台湾梦”是什么关系等疑问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适应新型传播规律,积极创新评论形式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十分突出,而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更是将这些特征放大了。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大行其道,基于对受众关注度和兴趣点进行的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投放,极大提高了内容推送的效率。这些都为传统对台评论创新思路渠道、更好地实现有效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一是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特别要注重标题的写作,以符合新媒体传播“吸睛”的需求。二是要在时效上下功夫,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媒体热点转换也空前快速,往往是你方尚未唱罢,我方已经登台。因此必须要改变以往评论写作中那种四平八稳的状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为受众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思路。三是要在篇幅上下功夫,“浅阅读时代”决定了受众很难在某一件事情上停留太多关注的目光。因此,必须练就言简意赅的本领,学会长话短说的方法。在最有限的时间空间,提供最大量的有用信息。四是要在编辑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学会借力。要能够将舆论场内的有效资源加以整合利用,通过对大量素材的整理和分析,引导受众得出属于自己的独家观点,在“藏舌头”的过程中,巧妙传达编辑意图。

(五)注重拓展传播渠道,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对台评论的入岛渠道比较单一。以作者所在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为例,以往主要依靠自有广播平台,但由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对台广播存在信号弱、覆盖差及不符合岛内受众主流收听习惯等短板,与听众互动的传统方式也只有来信、来电等模式,给我们的效果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则为我们更好地跨越“海峡鸿沟”提供了可能。通过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体系融合,从简单的网络留言到复杂的多媒体平台互动,从曾经独领风骚的微博,到如今走红两岸的微信,再到风靡全球的脸书、推特,这些日新月异的互动方式在有效拉近对台评论与岛内受众的心理距离的同时,也必将让对台评论切实地入岛入心成为现实。

总而言之,新媒体背景下的语境变化为对台评论宣传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对台评论取得新突破提供了新的途径。只有不断加大对台评论在新媒体平台中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努力形成传统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的互动与补充,实现融合发展,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猜你喜欢
语境受众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