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蜀钧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重庆 404100)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学习圈”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雷蜀钧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重庆 404100)
信息化课堂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教学信息传播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 学习圈 教学模式 中职 数学 应用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世界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的影响。其中,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中职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老师控制课堂纪律的“顽疾”,手机已经不再是一部简单的通讯工具,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让人们难舍难分。学习圈教学模式考虑的就是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
1.1“学习圈”教学模式的定义
“学习圈”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社群学习,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作为学习工具,融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为一体的学习模式。它通过教师营造分享与创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问、搜、动、改、展”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1.2“学习圈”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从个体学习变成社群学习:传统教学是学生个体在聆听教师传授完知识后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而学习圈则是由5—10人组成的小组,这种规模可以让每个单个的个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与课中的讨论、分享与作品创造。学习圈遵从的哲学是:所有参与者都是自由和独立的个体,都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小组“作品(作业)”负有共同的责任。(2)把手机、平板、电脑等变成学习的终端工具: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学习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们运用这些工具,搜索学习需要的信息,并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观点通过朋友圈、QQ、微信、微博进行分享、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以前制约课堂的“顽疾”变成了学习的工具。(3)融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为一体:课前,教师将充分收集的资源进行整合,放进学校的资料库,每一个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课中,个体参加者要设法将自己读的知识和内容应用到团队 “作品(作业)” 的设计中去,并与学习圈小组共同探讨实现小组“作品(作业)”的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工具进行一些更深层次的知识收集,以拓展学生的素质。
接下来简单谈谈中职数学教学应用这五个环节的几点想法。
(1)问。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学习任务准备参考资料,并存放到学校的资料库,学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下载学习,作为学习的准备材料。教师上课时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已有资料提问,提问越多越好,教师负责梳理问题,一般聚焦为3-5个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分组领取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小组负责制定任务完成方法及路径。在《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金字塔视频和北京天坛的图片课前存放到学校的资料库,学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下载观看。课上请学生们思考观看的视频和图片与今天学习的课题的联系。自然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埃及金字塔的台阶宽度自上而10,15,20,25,30; 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何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5);北京天坛顶圆形半径50,60,70;那么这列数又有何特点呢?(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l0);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提问。提问采用post-it的方式,问题通过举手器(GoosipBo4rd)发送到屏幕上。教师根绝学生们所提的问题最终聚焦到三个问题:一是上面的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是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列称为什么数列?三是这类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样的?
(2)搜。学习小组认领任务以后,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学校的资料库和搜索引擎里面,快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老师介绍相应的工具和方法。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3)动。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学习任务,团队通过研讨或者资源交换的方式完成相关任务,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各个学习小组,对于工具和方法有错的地方进行纠错,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在数学课上总离不了画图,如画函数图像、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等。由于学生对一些图形没有概念,常常表现出画图困难。如果课前教师把用几何画板作图的微视频放到学校的资料库,学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下载学习,课堂上学生若用几何画板来完成作图。这样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把师生的精力、注意力集中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促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4)改。学习小组任务完成后,不断的对方案进行优化,并征求其他小组同学和教师的指导,逐步实现优化小组的作品。这一环节中,教师之作mind map作为本堂课的板书,回顾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板书内容再次补充调整自己的成果。
(5)展。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在教师的主持下负责展示小组作品,教师负责点评与提醒,并引导其他小组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一环节,各小组可利用学习成果制作海报,经教师点评提醒,小组继续优化后经老师审核,将各小组作品上传至学校的资源库,上传媒介可以是视频、图片、文档等。学生此时可将本节课的作品以及感悟分享到微信、QQ等社交媒体的朋友圈,生成本堂课的体验与感悟,并作出自我评价,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与成就感。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信息化环境,可以使学习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视觉化、多样化,让学生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并且可以让信息化环境促成教材有效整合、让信息化环境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载体、让信息化环境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场地、让信息 化环境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催化剂、让信息化环境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1]马复,王巧林,等.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G712
A
1674-2060(2016)05-02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