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杰
抓住契机 趁势而为
文‖王杰
对国有企业实施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增资等行为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审核批准
日前新易,修监国订督务的管院《理国企办资业法委国》和有正财资式政产发部交布施行;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联合13家部委共同制定印发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这两部同一天出台的重量级部门规章,成为近期产权交易相关领域关注的焦点,也将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途径提供一个绝佳的“窗口”期。
——直面体制约束
设立产权交易市场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提供公开、公正和透明的流转平台。20多年来,作为产权交易市场主管部门的国资监管机构,陆续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交易制度体系和交易监管系统,通过规范交易程序及交易行为,防止国资流失并实现保值增值。随着市场的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已然成为各类交易主体深度参与、社会化开放性特征明显的公共交易场所。受制于现行的市场体制,产权交易市场的制度设计长期带有鲜明的“国有”印记,虽适用于国有产权交易主体,但难以涵盖越来越多的非国有参与主体。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对国有企业实施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增资等行为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审核批准、操作流程等程序性规范,进一步强化了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资产监管责任。但是《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应用于产权交易市场,其适用范围同样是不够完整的,非国有的交易主体显然无法全盘照搬。可见,产权交易市场体制的短板,正严重制约着市场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开放的产权交易市场应当顺势而为,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梳理现行的国资监管机构统一管理的市场体制,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要求,依法明确国资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与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的边界,将产权交易市场纳入政府公共管理的范畴。唯有如此,产权交易市场才能以公共市场管理的理念,制订适用于各类参与主体的市场规则,在汲取国有主体市场行为规范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加平等地规范与维护好各类主体在产权交易市场开展交易活动的权利、义务,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相关中介机构在具体交易活动中的定位与行为,从而极大地释放市场的平台功能和内在活力,提升交易效率和便利度,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公共资源交易与产权交易的融合
国务院正在规划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应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推进其他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纳入统一平台”。
公共资源是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相关权益,其本质是产权概念中与私有财产权益相对立的一个范畴。不妨大胆设想,未来要构建一个新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如果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传统意义上的产权交易平台融合,使产权交易平台成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下的专业子平台,借助产权交易市场相对成熟的市场监管、信息发布、中介服务和结算服务系统,依托其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区域影响力和投资人群体,从而充分实现两者的市场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效降低市场的运行与管理成本,并可以在交易过程中积极撮合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提升市场化交易的效率。
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整合步伐正在加快迈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浪潮也在加速推进。制定规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实践的开启;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务之急,是抓紧启动修订《上海市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通过集聚各方智慧,高屋建瓴、科学谋划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总体布局、管理体制和平台战略,既与产权交易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相配套,又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管理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切实推动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成为全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作者系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