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仪电思佰益基金布局“产业+投资”生态圈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产业基金肩负两大任务,即投资收益和战略布局并重
作为行益仪业产电业的集基产团金业旗截基下至金聚目,仪焦前电物已思联成网佰功投资6个项目,今年已全面进入投资退出期。投资标的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基本符合预期,账面估值收益明显。而仪电思佰益产业基金也是上海地区最早利用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资格(RQFLP)架构的基金,成功融合中外各类资源优势,借助高度市场化的管理团队以及专业的投决策机制,堪称国资产业基金创新的引领者。
“国有产业基金最大的问题是要解决基金管理公司与管理团队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绑定利益一致,需要在国资管理方式的制度创新上实现升级和突破。目前我们正在尝试管理团队持股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激发管理团队的活力。”上海思佰益仪电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峰对《上海国资》表示。
2011年7月,仪电集团与日本SBI集团初步接触,SBI集团欲在中国设立第六只基金,而仪电集团正首次探索借助基金布局物联网的方式,通过基金运作的模式发现行业领先的前瞻性技术和企业,达成资本和业务往来。双方一拍即合,2011年10月份SBI集团和仪电集团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签署了备忘录。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沟通,2012年7 月18日双方签署了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作框架合同;8月13日双方签署仪电思佰益(即仪电-SBI)产业基金合同;11月正式成立上海思佰益仪电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双方确定,仪电思佰益产业基金为人民币基金,由于涉及外方参股,2012年12月正式向金融办申请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资格(RQFLP),2013年12月境外人民币资金以RQFLP的方式正式汇入境内,资金实现到位及项目投资。
该合资基金是SBI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只专门投资于信息服务产业的基金,也是仪电集团设立的第一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目标行业集中服务于仪电集团在TMT产业的战略布局,包括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增值服务等,尤其是以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相关物联网领域。
SBI集团是国际著名投资集团,前身为SB(软银)集团的财务部门,后经分拆成为独立的公司,以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和生物制药为支柱领域,业务占比分别为70%、20%和10%。目前旗下共有合并报表公司204家,其中6家为上市公司。基金业务主要是资产管理的业务板块,目前已在全球投资了近1000家企业,主要投资领域是TMT、移动通讯、生物医药。
徐峰表示,仪电集团和SBI集团的合作充分整合了各自的资源优势。一方面,SBI集团作为日本最大的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商及资产管理机构,合作伙伴及资产遍布全球各地,合作资源丰富;具备成熟的基金运作理念和投资经验,成功运作过各种模式的基金;而SBI集团中国团队熟悉中国市场和各项投资相关政策。
“与欧美成立基金公司不同,SBI集团在海外更多与各国政府机构、大学以及国企等合作,倾向于政府性投资合作的基金领域,更易切入本地化市场。因此SBI集团在中国一直贯彻的战略是与具有雄厚产业背景的伙伴合作,在中国成立以并购退出为主的产业基金。”徐峰介绍。
另一方面,仪电集团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以商务不动产和非银行金融服务业为支撑,也正加快由传统的电子制造商向物联网方案提供商转型,定位于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与运营商,并致力于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全产业链生态圈,双方将促进被投企业与集团股东之间、被投企业与被投企业之间以及围绕信息产业链相关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实现强强联合。
“产业基金肩负两大任务,即投资收益和战略布局并重,一方面追求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帮助仪电集团发现更好的技术性投资标的,以及寻找符合仪电集团战略并购的投资项目。通过3年多的基金运营及已投项目的情况看,完全达到了仪电集团和SBI集团双方当初合作的初衷。同时,正是基于产业基金层面合作的成功,2015年12月仪电集团和SBI集团双方再度合作成立仪电思佰益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将继续结合股东双方的优势资源,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开展相关融资租赁业务。”徐峰表示。
由资本纽带带动业务协同,体现了产业基金产融结合的特征。
目前,GP管理公司注册资金200万美元。设立初期由仪电集团和SBI集团作为发起人出资。与以往合资基金的背景不同,该只基金采用完全的市场化招聘和运作,除总经理由SBI集团推荐外,其余管理团队的全部人员均由市场招聘,双方股东均无以股东身份派遣高管至管理团队中任职。徐峰表示,这是基于双方股东对管理团队的充分信任和理解。2015年,基金管理公司决定将部分股权让渡给管理团队。按照合作协议规定,当团队达到相应的业绩标准后,将日方持股的部分股权让渡给基金管理团队。据悉,管理团队通过成立有限合伙公司,实现了股权的转让。因此目前股权架构由SBI集团、仪电集团、管理团队三方构成,从制度上充分实现管理团队的激励与公司的利益捆绑。
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基金的团队激励主要两种做法,一种是实现管理团队在基金管理公司持股;另一种是在基金层面跟投,且采用强制性跟投,比例较小。国内更多采用后者,国外更多是在基金管理公司层面。专家表示,强制1%或者3%跟投很难达到制度设计的激励目的。
在具体投资的过程中三方股东对基金的管理主要包括几个层面,一方面在基金管理公司层面,股东通过GP公司董事会对公司进行管理,目前三方股东各派一名董事参与GP公司董事会。另一方面,投委会层面。对于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投资由基金的投委会决策,管理团队根据项目情况向投委会提交,由投委会进行审批,三方股东不得参与项目决策。目前基金的投委会中,由SBI集团、管理团队、仪电集团都各派一名委员会成员,将管理机构和投资的决策机制实现合理地配置。
此外,从项目投资的风险管控上,除了进行常规的尽职调查外,通过设立专家委员会的方式,把控行业风险。据悉,专家委员会是在管理公司内部,独立于投委会的非常设机构,专家委员会主要包含几大类人群,即行业专家、企业人员、研究机构、学校各选择一名,根据不同行业的投资领域,相对灵活地组合专家团队,对项目的成长性、以及投资标的的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是否属于行业公认的前瞻性领域,以及行业口碑等进行判断。
与国内基金不同,SBI集团在国内设立的6只基金,每只基金的规模平均为3-5亿元/只,不刻意追求基金的规模,且每只基金仅针对特定领域,只做专业类投资。仪电思佰益基金的总体规模为8-10亿元,1号基金规模2.5亿元;2号基金目前正在组建,预计规模为5-7亿元。两只基金共同归属于仪电思佰益股权投资GP公司平台下,形成平行基金。
截止2016年8月1日,1号基金已投资6个项目,涉及的投资领域集中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包括投资第三方支付(通联支付)、安防领域(杭州智诺科技)、智能公交企业(例如深圳蓝泰源)以及武警应急通讯系统公司等,项目投资与仪电集团战略高度一致,满足仪电集团在项目投资中兼顾行业成长性和企业成长性的需要。
其中从股比来看,6个项目中1个为仪电集团控股,5个项目为参股。在控股项目中,仪电思佰益产业基金出资11%、仪电集团上市公司仪电电子旗下的云赛智联出资40%投资杭州智诺科技。徐峰表示,对于符合仪电集团战略并购需要的投资项目,一般采用产业基金与仪电集团的上市公司联合投资的方式进行,基金通过参股仪电集团旗下投资的各个平台。
徐峰表示,无论控股还是参股的项目中,均不参与被投公司的日常经营和运作,不过在六个项目中,已向三家被投资企业派驻董事,向一家派遣观察员。
根据1号基金“7+2”的投资期限,分别为3年投资期、4年退出期和2年缓冲期。到2016年底目前1号基金投资期即将全部结束,正处于退出和增值服务管理阶段。退出方式以并购退出为主,其中三家公司已挂牌新三板,目前尚有几家准备IPO。而所谓的“增值服务管理”主要是投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徐峰介绍,针对已完成投资的被投企业,增值服务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业务上被投企业与仪电集团,以及被投企业之间在市场资源、客户资源等达成协同效益,优势互补,形成“产业+投资”的生态圈;另一方面,在被投企业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战略决策和经营业务拓展上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2号基金投资方向建立在1号基金的基础上,集中在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投资领域,除了智能交通、安防和云计算外,适当将投资领域扩大到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及工业4.0更好协助仪电集团的业务构成和转型需要。
此外,徐峰表示,目前考虑在2号基金中引入新的投资者,采用设立SPV投资的方式降低基金管理、股权架构和收益分成的难度和复杂性。据悉,原则上管理公司层面的股东保持不变,引入新投资者仅体现在基金投资者中,按照基金结构进行同比例投资,并对投资收益分成。但根据新的投资者可以带来的资源大小等因素,管理公司层面的持股持开放的态度。
“2号基金引入新的投资者,除了考虑引入资金的问题,更多的是LP背后的资源。这对今后投资机会的把握和风险的控制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徐峰表示,这也是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