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平台+五环节”师德培育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2016-04-11 15:24:35王新平
中小学校长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师德教学质量学校

□王新平

“两平台+五环节”师德培育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王新平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意识、道德关系与道德活动的总和,它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乃至社会风气,是教师队伍建设之核心。我们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构建与积极践行了 “两平台+五环节”师德实践培育机制,为强力推进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 师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德治校,师德为本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一方面在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与诸多现实因素的冲击与碰撞下,部分教师在价值行为选择上滋生了浮躁情绪和行为失范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大潮中,教师知识结构急需更新、完善,实践能力急需提升,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趋势。要想彻底改变这些现状,就要求教师必须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基于此,我校提出了 “以德治校、以德治教、师德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 “育人先律己,师德至上”,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生存的生命线,作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抓手。

(二)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但是,多年来,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给教师制定了不同的规范要求与量化考核标准。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教师中出现 “疲于应付”、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认同感迷失、价值观发生偏移、育人意识淡薄等现象。针对以上现状,在深入调查教师生活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教师的发展,包括民生改善和业务能力提升。同时,全校统一了思想,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靠教师,只有教师的发展才可实现学生的发展,只有师生共同发展才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三)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教学质量是社会衡量学校的标尺,是学校立足社会的根本,是教师高尚师德传承的具体体现。教师师德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的专业性,决定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现,是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保障。由此,我校确定了师德建设目标,即提升教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四)以教改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师德培育路径

师德建设的方法与手段决定了其建设成效。一般性的宣传号召与强加式的说教和管理,不仅缺乏针对性,且很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与增加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反感和抵触。教师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经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过程后所达到的境界。我校结合基础教育发展规律,围绕教学质量提升,以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师德实践培育途径,使师德培育与教师职业发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相结合。

二、师德建设培育平台的搭建

(一)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平台

从古至今,教师都是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化身,只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而忽视教师的个人价值和情感需要。然而,面对外面经济社会的 “精彩”,建立在贫困基础上的师德很难长久维持下去,因为教师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不可能总是生活在 “望梅止渴”当中。若忽略了教师最重要的情感需求,就会导致教师对学校缺乏情感归属感,难以激发教师的内动力。教师民生问题是教师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师德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校领导与职能部门关心和尊重教师权益,积极开拓渠道、挖掘潜力,切实提高与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因此,近年来,学校逐步解决了教师住房难问题,着力加强教师身心和谐建设,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如家庭工作平衡、亲子关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压力与情绪管理以及教师心理援助计划等;工会建立健全教师生活定期联系制度,全方位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加大对全校教师工作生活的关心,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使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与荣誉感得到增强,构建与形成了教师和谐的工作环境平台。

(二)建立教师职业发展平台

职业发展是教师工作的源泉与动力,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分类指导,深入研究不同学科教师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需求与规律,分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四个层次,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与校级五个级别,为教师量身定做职业成长规划,制定培养目标与标准。为了确保培养质量,采取一把手亲自负责,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围绕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从教研、科研、实践锻炼等三个层面构建教师职业发展平台。

三、师德建设的实践环节

(一)抓学习,夯实教师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与奋斗目标,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学习是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教育信念的有效路径。近年来,我校以创建学习型校园为目标,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 “学而论坛”为主要平台,开展了 “校园文化建设”、“新课程改革”、“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章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专题学习活动。同时,新教师上岗前,我们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活动;每学期以 “坚定信念,创新奉献,团结和谐,为人师表”为主题,开展演讲、朗诵与知识抢答竞赛、“我的教育故事”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开展 “爱与责任”大讨论,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诠释 “爱与责任”,感受 “爱与责任”,落实 “爱与责任”。同时,把学校传统的教师技能大赛改为以 “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教师说课大赛,要求教师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课改为载体,谈师德自身建设和践行情况,努力实现全员、全方位与全过程育人。

(二) 抓教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部体现,是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教师能否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乐学的第一步。教师对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师德自我建设的过程。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以文化育人为导向,拓展教学空间,由课内走向课外,优化教学模式。围绕教学能力提升,我校借助课程建设、团队建设两个载体,一方面每学期以教学思想大讨论专题为契机,制定教学改革要点,从课程内容组织、学生乐学的第一步教学环节实施、课后拓展、师生交流等多个环节逐个突破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采用 “青年教师导师制”、“示范课”、“互听课”、“教学研讨会”、“师生面对面”等活动,查找教学中的不足,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理,在师生感情交流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抓“引、带、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成为教学、学习与研究的主人,学校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注重以“引、带、推”三举措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引”就是理论引领、专家引领、案例引领等,使教师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与专家的零距离对话中、与不断自我反思中,明确发展方向。“带”就是 “骨干带动”,让教师借鉴骨干教师的成长轨迹,进行对照反思。“推”就是制度推动、同伴推动、学生推动。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开设教育论坛和建立学科教学论坛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感受到同伴的智慧、同伴的专业成长。通过做“引、带、推”三字文章,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 “自上而下带动、自下而上推动、同伴之间互动”的格局,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抓评价,规范师德培育过程管理

建立师德量化评价体系,不但有利于规范教师行为,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行为的认可与激励。评价旨在引导教师更加重视教书育人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校在师德模式创建上着重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把握量化细则的粗细度。对于能界定清楚、更有利于规范教师行为的条款可具体化,使其有可操作性;对于相对模糊的条款可以弱化评价,可引导教师自由发挥,多做一些奉献性的工作,以培育他们的崇高意识与奉献精神。二是对评价有关条款的权重比进行科学界定,通过量化指标既能评价教师遵守规范的情况,又要重视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三是量化标准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根据社会变化、专业建设需求以及基础教育规律,及时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

(五)抓激励,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对教师的激励主要依靠营造教师获得相对成功的氛围与环境,提升教师内在的幸福感,激发教师对学生与职业的深厚感情,从而使教师给予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怎样激发教师的内动力?我们认为满足教师情感需求是核心。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我校重点加强情感管理激励机制建设,强调民主管理,一方面学校不断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科研的良好环境,尊重教师特有的专业地位与个性,提升教师幸福感;另一方面开展师德标兵、创先争优、优质课等评选活动,树立教书育人典型,积极发挥榜样的激励、导向与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强化教师的核心责任意识。

(作者: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纸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孙燕兰]

G451.6

C

1673-9949(2016)10-0055-03

猜你喜欢
师德教学质量学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奇妙学校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中国火炬(2013年6期)2013-07-24 14: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