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参政党政治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2016-04-11 15:21:20李飞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治功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参政党

李飞

(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大连116013)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参政党政治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李飞

(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大连116013)

摘要:参政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主体之一,政治功能主要体现为:政治参与功能;政治协商功能;民主监督功能;利益表达功能;政治稳定功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参政党政治功能的实现路径主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共治”理念;完善参政议政机制,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健全政党协商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升民主监督成效;强化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参政活动品质。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参政党;政治功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政治体系中各种行为主体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主体之一,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

一、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

2013年2月7日,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民主党派性质和地位的科学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战略定位,更加突出了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制度资源,对整个国家治理体系起着提供支撑、创造资源、注入活力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核心主体;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辅助力量,是重要主体。中国共产党为各民主党派参政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确保了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全面性与有效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依靠中国政党制度的可靠保障,必须依靠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密切合作、协调推进。

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是国家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在现代国家治理活动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政治功能。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具有鲜明的界别色彩,联系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通过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等各项政治活动,反映和维护所代表阶层和联系群众的利益诉求。民主党派在参政过程中体现了民主的价值追求,其参政议政的民主化和制度化程度,成为衡量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

二、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是政治发展进程中政治主体围绕政治目标开展活动时体现出的作用与效能。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参政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功能主要体现为:

(一)政治参与功能

政治参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参政党政治参与功能主要体现为 “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选拔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民主党派成员除通过担任国家机关领导职务直接参与领导国家事务外,还通过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利用人大和政协作为参与国家事务的平台。民主党派针对国家治理各领域中的重大问题,主动作为,建言献策,作出重要贡献。

参政党政治参与功能还体现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民主党派通过发挥政治联盟的优势,将新的社会阶层纳入组织体系,以规范有序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提升其政治参与效果。社会民众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被有序地整合进政治体制内,转化为推动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强大动力。参政党通过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反映群众愿望,维护公众利益,以实际行动促进和拓展公民政治参与,鼓舞更多的民众参与国家治理。

(二)政治协商功能

经过多年的政治实践,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政治协商形式日益丰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如制定重要文件、提出宪法修改和重要法律制定修改建议、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都要与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就相关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地方各级党委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一般都召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会、座谈会,听取和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政党协商 “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追求的目标提供实现路径,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追求形成融合”[1]。政党协商的基本原则是将协商成果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将协商实施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通过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避免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是政党协商的重要经验”[2]。政党协商为集中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政治智慧,保障重大决策的科学制定和顺利实施,推进国家治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

(三)民主监督功能

参政党民主监督主要是在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层面上开展的,是一种有组织的政治行为,是政治监督,它具有党派组织性、广泛代表性和高层次性。在多党合作基本方针中,最为实质性的内容就是互相监督,而且 “首先是对共产党起监督作用”[3]。参政党发挥监督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中共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一是促进党际和谐。参政党的政治监督以接受执政党的领导为前提,是在与执政党密切合作、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基础之上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是推动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和谐的内在要求。二是促进民主发展。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是保障人民监督权的体现,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进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执政党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三是制约权力。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能够促使执政党警醒自己,改进党风政风,坚持依法执政,保持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和公正性,防止权力失控和权力滥用,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四)利益表达功能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不同利益主体和社会阶层对政治体系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对国家整体利益的巩固和维护构成冲击。如果这些利益需求没有通畅的表达渠道和反馈机制,可能导致利益的自发表达和无序表达,甚至是非理性表达,从而引起社会动荡。理性处理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与利益冲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至关重要。“作为参政党的我国各民主党派,是特定社会阶层和群体进行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在利益代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4]

经过长期的政治社会实践,各民主党派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范围和活动重点,建立与相关阶层的联系渠道和代表关系,有利于及时、充分地了解相关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向执政党和政府传输区域之间、个体之间、阶层之间存在的利益结构信息。各民主党派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对各种利益需求进行整合,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等政治活动,介入利益综合和利益转换过程,参与政策制定、实施和完善的全过程。参政党通过履行利益表达功能,将民众利益诉求通过制度化渠道纳入政治系统,推动国家治理有序开展。

(五)政治稳定功能

政治稳定是顺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政治稳定 “表现为政治制度既能维持已有的统治秩序,又能适应政治变化的能力”[5]。民主党派通过发挥参政党功能,与执政党共同保持政治稳定,使其成为一种常态的动态稳定,即在发展中保持稳定。《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民主党派通过与执政党的合作与协商,有力地保障了政党制度结构的稳定,同时实现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避免因政策失误而导致重大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民主党派联系相关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将新的社会阶层纳入组织体系,促进政治结构的稳定和有序;通过参政活动,成为执政党意志的表达渠道,也成为表达社会民意的桥梁,推动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构建畅通的政治传输路径。民主党派通过组织和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民众利益诉求传递到执政党党委、政府和立法机构中,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与反馈,使许多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在激化之前得到妥善解决。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参政党政治功能的实现路径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民主党派要切实加强与执政党的治理合作,不断提升参政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探索政治功能的实现路径,彰显参政党价值。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共治”理念

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全体中国人民和各个社会阶层价值认同的精神纽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参政党要高度认同、真诚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大力弘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努力成为执政党的同行者、同心者、同路人,推动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社会意识的有效整合,促进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同投身现代国家治理的伟大实践。

现代国家治理以民主法治为保障,通过多元主体平等协商和共存共治,实现国家权力的规范运行和公共管理秩序的稳定和谐。“共治”理念与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内在价值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各民主党派要积极培育成员的共治理念,秉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担当意识,强化与执政党精诚合作的态度与精神,增强政治主体意识,认真学习执政党的执政经验,努力提升参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二)完善参政议政机制,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给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民主党派要积极整合参政议政资源,开发参政议政潜能,创新参政议政机制。建立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参政联动机制,发挥党派参政议政的组织优势。完善参政会议制度,丰富参政会议形式,增强参政会议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健全执政党党委和政府与参政党参政联系机制,完善参政党参政建言接收、吸纳和处理反馈机制。尝试拓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领域,丰富参政议政内容。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民主党派要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现实要求,及时了解执政党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思路,掌握执政党党委和政府推进的重点任务,洞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围绕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核心问题、难点问题,开展参政议政活动;选择党派及其成员长期关注、积累丰厚的主题,密切追踪,持续探究;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智力优势,通过参政议政活动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执政党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三)健全政党协商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协商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全面深入推进协商民主。”[6]参政党要及时吸纳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方面,以协商民主的广泛性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在政党协商过程中,各协商主体要加强与群众交流互动,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协商结果,特别是涉及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内容,中共党委和政府要及时向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报,通过媒体向民众公开。推动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定期通报情况、解读政策、回应问题的常态化,提高协商的针对性。健全协商意见落实机制,通过实地考察、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协商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组织党外人士对协商成果进行专题民主监督,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决策成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在村民委员会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的基层民主协商得到很大发展。”[7]中国参政党在社会协商和基层民主协商中,可以充分发挥所联系成员和代表阶层的作用,参与基层协商对话,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理性、合法地参与协商民主,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执政党和参政党要密切合作、深入探讨,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参与基层民主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四)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升民主监督成效

中国共产党要从巩固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推进参政党民主监督建设,营造和谐友善的民主监督政治氛围,提高接受民主监督的自觉性。要依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的原则规定,制定民主监督条例和实施办法,对民主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完善配套制度和机制,为参政党民主监督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推动党务政务信息的公开化,加大信息公开范围和深度,鼓励参政党成员参与国家治理活动,了解国家政治生活流程和权力运行程序。各级党委政府要及时向民主党派通报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情况。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提高民主党派集体监督的政治效能。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与参政党的信息传递机制,实现民主监督信息传递的通畅性和及时性。健全民主监督专报制度,对参政党的民主监督专报,执政党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接办和处理。健全民主监督反馈机制,针对参政党提出的民主监督意见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出认真回应和有效答复。

针对国家治理中影响全局的战略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民主党派可以整合组织资源,利用党派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进行专题调研和集体攻关,开展专项监督。参政党在监督活动中,要准确把握执政党党委和政府在决策准备、出台和实施阶段的具体情况,调整监督重点,采取相应的监督举措,实现全程监督。加强参政党特约监督员制度建设,规范特约监督员的选拔、推荐、管理和协调工作,提升其民主监督水平,保障其知情、发言和批评、建议等方面的权利。

(五)强化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促进参政党依法参政,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重要契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既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实现其参政党价值的重要形式。

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及其广大成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将法治要求内化于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活动。参政党在提高自身依法参政能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推进依法治国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立法协商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执政党党委依法执政、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在社会民众中进行普法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的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利用党派法律人才资源,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积极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参政活动品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对政府公共权力与政治运行过程的影响日益深入,对参政党的组织结构、机制运行和职能发挥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给其参政议政活动带来极大便利,也对其参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挑战。各民主党派要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参政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加强民主党派网站建设,把网站办成党派组织和成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在党派门户网站基础上,搭建信息资源平台,构建参政党工作数据库,开设参政党工作论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实时交流与密切合作。鼓励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党派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设微博、微信,拓宽参政议政渠道。民主党派要通过网络新兴媒体,拓展宣传渠道和方式,宣传党派意见和主张,彰显参政党特色与优势。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广泛收集监督信息,开展网络民主监督。

[参考文献]

[1]方敏,王宇辰,谭小龙.政党协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4):10-14.

[2]万鄂湘.参政党要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全力推动者[J].求是,2015(05):5.

[3]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58.

[4]袁廷华.论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双重功能[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6):16-19.

[5]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86.

[6]叶小文,袁廷华.从国家治理与政协功能看协商民主[N].光明日报,2014-09-21(01).

[7]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EB/OL].(2014-09-02).http://www.jsmj.org.cn/zsjs/llyj/ 201409/t1555948.shtml.

[8]胡建淼.治理现代化关键在法治化[N].人民日报,2015-11-23(07).

(责任编辑:刘颖)

DOI:10.3969/J.ISSN.1672-0911.2016.03.028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11(2016)03-0028-05

基金项目:2015-2016年度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项目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参政党政治功能研究”(项目编号:XT201528)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李飞 (1972-),男,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猜你喜欢
政治功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参政党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9:57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6:16
试析目前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弱化的原因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50:54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商(2016年9期)2016-04-15 09:06:34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
人民论坛(2016年8期)2016-04-11 11:53:5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
人民论坛(2016年2期)2016-02-24 1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