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高校师德内涵与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
李杰
(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高校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具体实施者,其自身师德建设意义重大,事关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德育体系构建和教师思想的纯洁性。本文分析了高校开展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探究了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以师德教育为基础,以典型宣传为主要内容,以考核监督为重要保障,以制度建设为有力抓手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基本构架。
高校;师德;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在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1]。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事关整个民族道德素质提升的着力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直接教育主体,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关注度不高。高校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具体实施者,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直接责任人,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素质要求最高。高校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师德建设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教育部专门出台《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着重强调了师德建设重要性,并为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新时期做好高校师德建设成为高等教育界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1 高校师德建设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在校生人数的持续增加。资料统计,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4.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460万人[2]。中国的高等教育处在了典型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师资队伍飞速增长。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高校扩招起至2010年,教职工总数由1999年的106.51万人增长到215.66万人,增长了2.02倍;专任课教师由42.57万增长到134.31万,增长了3.16倍[2],中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高校教师数量的增长为高等人才培养提供了数量保障,但涌入高校的大批青年教师能否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并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出来。
1.2 高校师德建设是构建德育体系的基础与关键
文化的基础是道德,道德是教育的生命,没有道德的教育便是一种罪恶[3]。一直以来,国家特别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出台若干政策文件指导具体工作。特别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又陆续出台了若干配套政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明确了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然而,作为高等教育德育体系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群体的师德建设却并未受到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还包括高校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乃至管理干部等其他教职员工的责任。这些教育者、管理者的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是高校德育体系中的极为重要一环,不可或缺。只有加强教师德育建设,使教师在科研、教学、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准和敬业精神,大学生接触到的道德教育才能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更有利于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
1.3 高校师德建设是抵御市场经济利益诱惑的思想保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在看到积极因素背后,也应看到一些负面因素,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形式主义抬头,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时有发生,人们在利益面前正经受着巨大考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学术研究上,一些教师为了职称评定和完成绩效考核而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一些数据表明,教师抄袭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4]。在处理教学与个人兼职的关系上,部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不能安心教学,他们或到校外讲座办学,或开办公司承包工程,或在企业兼职赚取外快,或为品牌代理代言。还有些名校教师成为了知名节目主持人,为自己赚取了极高的人气和财富。客观地讲,适度的社会活动有益于高校教师价值的实现,但过多的社会兼职无疑挤占了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时间、精力,导致高校教师这一自由度很高的主业反而成为副业。高校教师的道德观在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面对着巨大挑战,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好师德建设,首先要明确师德的内涵。师德,是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与要求,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来说,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由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观念、个人情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受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成长经历等因素影响。不同时期,师德的内涵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具有不同的价值导向。当代的高校师德应是在继承中华民族古代师德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形态的职业道德。
2.1 当代高校师德应秉承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学习的君子之德
中国古代,教师的品德往往和君子之德相提并论。《学记》中提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其意为:知道教学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君子才能成为好老师。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弟子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对后世影响极其巨大。孔子本身“树立了一个具有完美师德的‘君子儒’形象”[5],他的师德观最具代表性。孔子首先提出了“仁、义、礼”的道德要求,逐渐被后人发展为“仁、义、礼、智、信”,成为封建王朝推行价值观中的“五常”。孔子对于师德的看法多夹杂了政治思想,虽不系统,但观点比较丰富。如:在治学思想上秉持“学而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重要理念,体现了教师要具备勤学、好学、求真的高贵品质;在育人的态度上,做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倡导教育公平,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导学生为人处世上,告诫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自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教师“言必行,行必果”,才能使学生信服。由此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把教师的品德与中国古代倡导的君子之德融为一体来看待的,师德就是社会各阶层所学习的君子之德。当代高校教师的师德应当继承中国古代师德的精髓,而区别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道德,进而使师德的内涵更深远、更有意义。
2.2 当代高校师德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缩反映
师德是对“客观的经济政治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精神关系的价值表达[6]”,除借鉴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外,还应体现“时代性、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6]”。因此,需要构建一个适合新形势下的高校师德价值体系。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高校教师,其所信仰的、依靠的价值体系必然是也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所秉承的价值观念也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可靠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高校师德体系中的核心价值。高校教师应在教书育人中的工作岗位上,体现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在科学研究的漫漫征途中,磨练求真求新的治学品质;在服务社会发展的具体工作中,抒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在人际交往的日常生活中,砥砺诚实友爱的良好品格。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准,通过高校教师的道德实践营造良好道德生态,进而夯实高校德育体系的基础。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放,使师德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长期发挥应有作用。做好师德建设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类似,都需要按照道德认知形成的过程加以引导。高校的师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同时坚持科学发展,既尊重教师的客观需求,又能从当前高度教育事业的大局出发,科学合理制定相关制度,形成完整的高校师德建设制度体系。
3.1 把师德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基础,筑牢高校教师崇德敬业的思想底线
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师德教育也是面向全员的教育,在师德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应当倍加重视。师德教育应按照新时期高校师德内涵而展开,把中国古代教师的君子之德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在师德教育中,还应扩充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法是德的底线,德是法的升华。法律学习是师德教育底线中的底线,特别要培养领导干部守法的观念,培养全体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中守法履职的自觉性。在面向全员的师德教育中,应结合教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自岗位,细化岗位职责,使师德教育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师德教育特别要把握好新教师入职、工作岗位调整、职务与职称晋升这些人生重要节点,让教师在工作转换、自身待遇提高的同时,思为师之德,立处世之规。师德教育还要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创新教育方法,重点要探索实践教育领域中师德养成的新方法。特别是利用好学习考察、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方式,把理论灌输与亲身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责任感,筑牢崇德敬业的思想底线。
3.2 把典型宣传作为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营造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
良好师德的养成除了教育的灌输,还在于舆论宣传的引导。师德教育犹如为师德播下种子,舆论宣传则是为师德的成长浇水施肥。在舆论宣传上要选树先进典型,开展优秀高校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工作。培养教师、大学生群体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自媒体平台挖掘传播师德先进事迹的习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师德典型事迹征集作为常项工作,并通过报纸、广播、网站等官方媒体进行正面宣传。群众性自媒体和教育部门官方媒体互推,形成师德舆论宣传的强大合力。师德的教育工作侧重节点,师德的挖掘和宣传工作要形成常态。除了在教师节、青年节和纪念日等特殊日期营造良好的重德养德的氛围,在教育工作的各个时期都要不断挖掘。师德宣传方式除了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媒体宣传外,可以尝试把师德的宣传工作学术化。如召开师德研究学术论坛,编辑出版师德专门刊物,设立师德研究专项课题等,把实际工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丰富师德宣传工作内容。
3.3 把考核监督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使师德建设自身具备纠偏机制
教育和宣传可以培养教师良好师德的养成,但没有外界约束,单凭教师自身是不够的。师德建设中外在约束机制必不可少,考核监督则是外在约束的重要一环。对于师德的考核与监督应涵盖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结合一个时期内高校教师群体频繁发生的热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当前,特别要加强学术反腐的力度。虽然教师的职称晋升和业绩考核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形成了一定压力,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学术腐败的理由。从根本上说,道德失范的动机在于个人利益的过度追求。对于师德的考核必须从严要求,不走过场。对考察中发现的模范应当加大奖励力度,给予物质奖励,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对道德失范的行为也应严厉惩戒,绝不姑息。只有把考核和奖惩结合起来,才能使师德的监督工作发挥出应有作用,形成震慑力。
3.4 把制度建设作为师德建设的有力抓手,形成各部门照章办事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一项工作要形成长效机制,必须用制度固定下来。师德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等工作也必须用制度固定下来。在制度的设计上,高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全盘考虑。同时还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从源头杜绝道德失范的行为。师德建设的各项文件的操作性要强,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要结合教师工作实际情况来制定,使制度成为约束教师言行的准则,做好教育工作的推手。参与制度制定的部门和执行部门要做好制度的衔接,把师德的考核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把师德教育与教师的进修学习相结合,把师德的宣传工作与校园文化整体建设相结合,让师德的制度渗透到教师工作和学习中去。在制度的执行上,要严格抓落实。师德建设要形成以党委为核心,组织、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共同协调的工作格局。各部门依照各自实际情况做好制度的落实。通过开展制度的宣传、学习、监督、检查等活动,了解制度落实情况,培养教师崇尚制度、遵守制度的意识。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求是,2012(22):3-25.
[2] 教育部. 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7-05)[2015-02-25]. http://news.xinhuanet.com/ edu/2014-07/05/c126713808_2.htm.
[3] 徐显明.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第四大功能[EB/OL].(2011-05-06)[2015-02-25]. http://www.wenming.cn/ zxshkx_pd/201105/t20110506_168299.shtml.
[4] 赵先寿. 21世纪: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师[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87-92.
[5] 马进宝. 从《论语》中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J]. 大学教育,2013(7):24-25.
[6] 糜海波. 师德评价路径的应有视域[J]. 伦理学研究,2015(4):99-103.
Thoughts on Connotation and Long-term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Teachers’ Morality
LI Ji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University teachers are the concrete executors who cultivate socialist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ideological purit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What's mor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long-run mechanism of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taking teachers’ virtue education as basis, adopting the typical propaganda as the main content, assessing the supervision 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taking regime construction as powerful measure.
university;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long-term mechanism
G416
B
1008-5394(2016)03-0077-04
2016-01-06
共青团天津农学院委员会2015年调研课题“教育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无编号)
李杰(1981-),男,天津静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组织建设工作。联系电话:(022)2378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