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湘
卷首
创新券助小微企业创新值得借鉴
◇谭湘
10.13999/j.cnki.scyj.2016.11.001
小微企业规模虽小,但科技创新活力十足。不过在寻找大型实验室的时候势单力薄,科研容易受阻。现在,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券解决。创新券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与指定实验室围绕科技创新创业开展的测试检测、合作研发、委托开发、技术解决方案等科研活动给予资助。北京晨报记者从北京市科委获悉,截至目前,已有近1500家小微企业走进了大型实验室。创新券支持的小微企业中,注册资金0~100万元的企业占比超过半数,是申请创新券的主体。(详见9月22日《北京晨报》报道)
截至目前,我国约有7000万家小微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和人才稀缺,再加上产品和技术缺乏创新,小微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一直显得较弱。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从而避开与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的正面竞争,已经成了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突破口了。
企业创新虽然是一项高收益的市场行为,但也充满了高风险。小微企业虽然普遍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但是,由于它们缺乏创新所必须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客观条件,因此,绝大部分创意往往无法实现。目前,北京市通过发放创新券资助创新的模式,使小微企业能够轻松运用产学研联盟的创新模式,与科研机构和高校联手开展创新,无疑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小微企业的创新难题。
笔者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或者融不到资,特别是银行贷款市场迟迟不对小微企业实现真正开放的历史性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同时,国家虽然专门为小微企业出台了多项减免税费或提供补贴等措施,但对于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而言,政策福利根本是杯水车薪,对经营帮助并不大。因此,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一直不足3年,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避免早夭的命运。
北京市资助小微企业通过创新做大做强的做法,之所以受到小微企业的欢迎,就在于其从源头上解决了小微企业主的风险顾虑。众所周知,企业创新活动成功率最低的时间,就在于前期的应用研发阶段,它需要科学原理与市场需求高度结合,但成功率却普遍只有5%~25%左右,这也导致相当部分小微企业不敢尝试创新。但是,如果小微企业成功闯过了创新的第一关,其他环节的成功概率就会越来越高。其技术或新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前途将往往不可限量,就像美国的微软和中国的阿里巴巴,都是小微企业创新成功的典型代表。
笔者认为,创新券资助小微企业创新的模式,其本身也是扶持小微企业的一项重要创新行为,它不但提供外在的实惠资助,而且也有效地激发了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只有充分激发小微企业创新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小微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北京创新券模式值得其他地方政府或机构借鉴。
(作者单位:星辰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