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

2016-04-11 12:37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周文艳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意识生活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 周文艳

浅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周文艳

小学数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内容,应该从学习者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

一、小学阶段应用意识培养目标分析

由于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语言等能力均处在发展阶段,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也要经历很长过程。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学生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前面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的。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途径初探

1.课前主动探索,化抽象为直观,激发数学应用意识

(1)教师应该好好利用现有教材,充分发掘可利用资源

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为知识的构建积累必要的经验。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准备,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去文具店或超市购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过程,对人民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模拟购物等活动,提高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另外也可设计“商品价格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商品标价等。

(2)教师应该好好结合生活素材,充分做好课前导学

在教学新知识前,做好充分准备,布置好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动起来,为新知的学习提供素材。例如,五年级下册“蒜苗的生长”教学准备,可以从学期开始时,就让学生提供蒜瓣、水、盆等,并让学生记录蒜瓣根须、蒜叶生长情况。这样在新课教学时,就能提供所需的数据了。

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将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很普遍的事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课上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质。”

(1)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

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小朋友知道国庆节是几月几日吗?国庆节快到了,老师准备买一些彩带来装饰我们的教室,首先要用红彩带把黑板四周装饰一圈,那老师应该买多长的红彩带呢?为了不浪费彩带,老师应该怎么做呢?通过问题的形式对生活情景进行创设,使学生产生测量的需要,从而产生认识米的需要,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课后他也会很自觉地把学到的米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不但懂得怎样布置黑板,还可以布置门窗、过道等,也知道怎样可以更好地节省原料等。

(2)注意选取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在新授环节中,教师可通过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

(3)布置一些课后任务,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扩大应用意识范围

例如,在教学“数数”之后,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或日常生活中数一数物体的数量,如我们组有几个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日光灯等。在认识“厘米和米”之后,让学生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或1米的,用厘米尺或米尺去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量一量好朋友的身高,想办法测量一下树干的周长等。在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让学生去生活中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是正方形的。在了解了“分类”之后,让学生去整理自己的书包,把自己的文具、书本等分分类,回家也可以尝试着去整理自己的卧室……这样,让学生学着做一个真正的生活的有心人,学以致用。经过这样长期的培养和积累,就能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并且会主动地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实践活动中,数学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1)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主题

每教学一个知识点还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应用能力和水平只有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适当时机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如学习中的问题,经济中的问题(如利润、成本、效益等),优化方案问题(如最少材料、最优组合、最佳路线等),生活中的问题(如储蓄、保险、分期付款、税收等)等,启发、引导学生去研究、发现问题的实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选择多种学习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也可以在校内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交流汇报并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交流实践的成果及体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交流,去提出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对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使实践活动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意识生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