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检验习惯的训练养成

2016-04-11 12:37福建省泰宁县大龙乡中心小学刘桂春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习惯检验数学

福建省泰宁县大龙乡中心小学 刘桂春

小学生数学检验习惯的训练养成

福建省泰宁县大龙乡中心小学刘桂春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把握数学本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检验习惯这一数学活动经验的养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深有感触,许多学生明明在课堂上学会了老师教给的计算方法,而在做有关计算题目的时候,却错误百出,学生在做完题后,不会再去检查,也不知道如何检查。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是必要的,而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很少在这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与培养,学生也就没有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对他们的后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检验习惯的培养呢?

一、把脉问题来源,查找错误原因

数学活动经验重在积累,意在提升。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的活动经验是粗浅的,学生检验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在教学中、作业后或考试后,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哎呀,这题得数错了”、“糟糕,忘记写答案了”“这么简单的都会错”“列式又错了……”或“这位同学真马虎,这么简单也会错”“数字都会抄错”……这些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常出现的话语。经过反思与查找,其中原因有:

1.在教学中我们没有充分重视学生检验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检验习惯养成缺乏有效的监督。学生在解答完习题,教师往往只注重结果是否正确,而忽略学生是否进行检验;教师在课堂上也总是问:大家认为他的结果对吗?对了就通过,而没有进一步提出是否进行检验;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检验这一良好习惯的培养机会。

2.学生没有领悟检验的意义。检验犹如工程的验收,产品的检验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劣质产品,产生不良后果。学会在解题中的检验,可以提高正确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可以提高检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学生心理特征造成。小学生粗心、注意力易分散,分析、思维、抽象、概括、观察能力在发展时期,所以在审题、解题、计算等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抽象思维发展处在初步阶段,对数学活动不能进行及时反思,没有把检验当作一回事,结果不该错的错了,如减法算成加法,数字抄错了等。

4.有的同学虽然知道要检验,但却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检验,或者检验时极易按照以前的思维模式思考。在训练时缺乏方法指导。

二、把握学习规律,培养检验习惯

根据以上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循循善诱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检验习惯。

1.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过程,掌握知识,而且要把检验这一环节重视起来,抓住课堂教学做好示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不要只停留在口头问问:“大家同意吗?对不对呢?”而应进一步深入,在一道题完成之后,要有意识地问:“这道题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么做,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等。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检验,让学生的检验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课堂上教师的坚持,只有教师能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检验培养,学生才能养成习惯。学生作业时的坚持,每一道题都要进行口头检验;坚持找出作业中错误的主要原因,学生之间互相检验,等等。只有平时的坚持不懈,学生才能养成检验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让学生明确检验的目的,把检验作为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只有让学生感到检验习惯是有用、有趣的,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

三、探索检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让学生探索检验的步骤和各种检验方法,使学生能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检验,达到又快又好。

首先,要让学生探索检验的步骤,也就是知道先检验什么,再检验什么。计算题的检验:可以从每步得数或结果中进行,如:402×35的竖式计算,从估算中可以知道其结果大致为16000,如果计算结果是3270,那就可以知道得数是错的,因为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相差太远。解决问题的检验可以先通过重新审题、找数量关系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是否正确来检验其列式的正确性,然后再检验计算的正确性,最后检查单位名称、答句等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其次,通过师生共同梳理。掌握检验的具体方法,并根据题型选择最优的方法,提高检验效率。

1.教材中要求的方法,如解方程的检验法、加减法的互相检验法等,教师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根据生活经验检验,也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把解题的结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看是否脱离了生活实际;这种方法通常可以大致判断对错,但是很有效。例如,汽车每小时行500千米,一棵小树高30米,老人的平均年龄30岁等,这些都与实际太不相符,可判断是错误的。

3.估算检验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估算,让同学们知道结果的大致范围,如果计算的结果不在该范围内,就有可能是不正确的,应加以分析,寻找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在计算题中经常使用。

4.条件问题互换检验,这种方法就是把计算结果当成条件,把条件作为问题,得到的数据是否与原来的条件相吻合,此方法多数在应用题中用到。

5.不同解题方法检验,就是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看是否得到相同的结果。例如,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比是1∶10,现有药液5千克,要配多少水?这题可以这样解答:5÷1/11-5=50(千克),却可以这样检验:5÷1=5,5×10=50(千克),验证与解答结果一致。

6.数字代入检验。在字母表示数中,可用一些数字来验证你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检验的方法很多,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并在运用中掌握,提高检验效率。

好习惯受用终生。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检验是单一思维向发散思维训练的一种手段,是思维方式的更高阶段。培养其检验能力,需要潜移默化,持之以恒,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有针对地训练和培养。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习惯检验数学
上课好习惯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