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实践的体会

2016-04-11 12:37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何家岩初级中学朱静霞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过程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何家岩初级中学 朱静霞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实践的体会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何家岩初级中学朱静霞

人类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阅读。学习数学同样也离不开阅读。《数学课程标准》就非常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亮点。这类题型选材面广,呈现方式新颖,考察角度多,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部分学生对这类题型往往是“望而却步”,尤其当涉及新的概念、定理时,更是束手无策。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明确数学阅读的意义,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

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有关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从阅读的本质来看,数学阅读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绝不只是“授”“受”之间可交割完的事,还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活动的质量,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认识加工、思维消化,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被学生接受,并纳入其认知结构中。不少学生上课听得津津有味,课后做题一塌糊涂,就是少了知识的自身再创造过程,少了自己主动阅读建构知识的环节,影响了知识技能的掌握。阅读理解题竟成了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例如下面的中考题: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满足,且a、b、c分别是△ABC的∠A、∠B、∠C的对边,若a=c,求∠B的度数。

学生甲解得此题的正确答案“∠B=120°”后,思考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答。

(1)若在原题中,将方程改为ax2-bx+c=0,要得到∠B=120°,而条件“a=c”不变,那么应对条件中的的值作怎样的改变?并说明理由;

(2)若在原题中,将方程改为ax2-bx+c=0(n为正整数,n≥2),要得到∠B=120°,而条件“a=c”不变,那么应对条件中的的值应改为多少(不必说明理由)?

本题为阅读理解题,在阅卷中我们感到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特别是弄不清题设与结论,有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把∠B作为题设,这样由于得出的值缺少条件,在解答中用猜想来代替……回顾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做不出题目的主要原因也是不理解题意,如果教师能适时讲解一下题意,学生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的哪怕是读一遍题目,也会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这说明学生独立阅读题目获取相应信息的能力较差,也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综上所述,可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何等重要。

二、把握数学阅读特征,探索学习规律

数学阅读的内容是数学符号、数学术语、数学图表等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言简意赅,每一个符号都有特定的含义。数学阅读的对象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对象内部规律的真实性,并以精密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科学。要顺利进行数学阅读,需要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定理的内容,同时注意挖掘数学符号、图表的意义,以积极的逻辑思维为基础和纽带弄清知识的生成过程。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是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开端。

如何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实现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定理、法则的获得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清楚地表明,数学教学必须由阅读提升为研读、探研。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所学的内容与已学过知识的联系,异同点,检验、纠正和完善所学知识,并整理出读书小结。实践证明,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

三、常归纳阅读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它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需要学习者去挖掘。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厚到薄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贯连起来,加以融会贯通,进而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成精练的内容。可以说,由厚到薄是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

四、常书写阅读感受

在阅读、交流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指导学生撰写数学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读写结合,手脑并用,促使思维的开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上,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

五、常结合“阅读理解”题,强化培养阅读兴趣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阅读理解题,它—出现就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并迅速成为中考热点。阅读理解题题型来自课外,而涉及的内容与思想方法却源于教材,源于教学。阅读理解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过程的观察、发现、分析和归纳,运用现行教材进行阅读理解教学,需从过程上着手。(1)在例题、习题教学中,重视对解题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阅读习题、弄清题意—阅读解法、畅谈体会—得出结论、归纳小结”的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探求思路上。(2)在公式、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中,重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参加公式、法则、性质的推导,这样学生阅读、观察、探索的能力必然会提高。

尽管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符号往往内涵丰富,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规律,加强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随着知识的增长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学生的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过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