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回归数学的本质——浅谈数学课上的常态教学

2016-04-11 12:37江苏省镇江市石桥中心小学贾永霞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黄花圆锥红花

江苏省镇江市石桥中心小学 贾永霞

让教学回归数学的本质——浅谈数学课上的常态教学

江苏省镇江市石桥中心小学贾永霞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当下的数学课堂,往往是生活味愈演愈烈,数学的本质却被逐渐淡化,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我们倡导:让数学教学回归数学的本质,回归教学的自然状态,回归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寻找数学的渊源,让数学内容在课堂上自然发生

最早的数学起源来自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的智力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联系实际,寻找数学的现实原型,更要追本溯源,寻找数学知识形成的源头。用自然的方式引入教学,让学生自然地学会教学。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找规律”这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一个猜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游戏:先出示1朵红花1朵黄花再有1朵红花,猜猜下面一个是什么颜色。学生们的兴趣高涨:黄花。接着提高游戏的难度:1朵红花1朵黄花1朵绿花再有1朵红花,猜下面一个是什么颜色。学生也很好猜:黄花。老师引导增加难度:2朵红花1朵黄花,猜下一个颜色。“黄色!”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真的吗?”我演示出来的却是绿色。学生感觉很好奇:“我们猜的怎么会不对呢?”我顺势引导在游戏中也蕴含了数学问题:这些花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学生对找规律的研究也顺势展开。

这样看似教师的课前游戏,却是精心地组织了现实的教学素材,提出了现实的数学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而且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动手操作增强表象,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学习数学

小学生因为年龄原因,他们基本都是通过生活中的表象展开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对象,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由于学生通过预习对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都已经了解了,但具体是经过怎样的推导得出却是一知半解。于是我安排了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大米,在课上时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操作活动中很快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又顺势引导,将圆锥中的大米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中,仔细观察圆锥的高与圆柱高的关系,这样逐步积累了学生关于圆柱与圆锥的高和底之间关系的丰富的体验。

三、重视比较,让学生展开更有深度的数学思考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的数学内容之间往往是逐步深化与发展的,不同的数学内容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比较是一种认识数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求同存异,凸显数学的本质。

在教完“比的意义”一课后,“2杯果汁和3杯牛奶”的关系我们不仅可以表示成牛奶比果汁多1杯的相差关系、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的倍数关系,更可以用比来表示两者的关系。同时不同的表示方法分数、比和除法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之处。这样有效的比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很好的整体把握,对学习的重点和关键更有了清晰的认识。

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才能了解来龙去脉,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最容易理解的。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人?”时,先让学生经历1只大船和9只小船的过程,发现不够后,小船依次递减为9、7、5、4,大船依次递增为1、3、5、6的过程。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感悟过程,教学中尽可能地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已有的解题策略去尝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上面的过程很快发现可以用以前学过的列举的方法解决,从各是5只开始列举然后再逐步调整自己的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老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为什么要从中间列举?”在交流与碰撞中逐步深入地体会假设与列举策略的运用过程与价值,就会用学过的一一列举与假设的方法相结合。

在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和学习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勇敢面对挫折与失败,获得挑战自我的成功体验。

五、注重数学思想的研究,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

学生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要为今后的生活服务。如果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具体的数学知识,没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扎根于脑中,那只是一种表象,是很容易遗忘的,因此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复习“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安排学生回顾了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再次明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基础,其他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通过转化已知图形面积来解决的。在此基础上提问“还有哪些知识运用到转化的策略”,学生很快想到计算中的小数乘除法、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都是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的。

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迁移、拓展,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考,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乃至终身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

郑毓信教授指出,“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返璞归真,回归数学的本质,让师生双方都能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活在课堂上,充分享受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1]顾晓华.返璞归真教数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4).

[2]强献娟.复习,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2011(5).

猜你喜欢
黄花圆锥红花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红花榜
红花榜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红花榜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红花榜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