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16-04-11 12:37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对角线探究分析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 汤 伟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汤伟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他指出,学生只有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才能不断强化自身能力,深入掌握知识与方法。《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直接活动的经验”。基于以上分析了解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践行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直接活动经验。由此,有必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构建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强的人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探究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需要有一个切入点,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宜作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题,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必要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类型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科学预设,认真分析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科学整理、提炼出有深度、有研究价值的探究课题,并通过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数列”这一章节基本知识学习完成后,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应用意识,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著名而有趣的数列,也称为兔子数列,其数列形式为0、1、1、2、3、5、8、13、21……请问这个数列的递推方法的什么?如何计算第n个月有多少只兔子?”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创新思维,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探究。

二、引导合作分析,展开自主合作

针对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一段时间后,若未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或没有理清问题分析的思路,有必要展开小组合作分析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实现了集思广益的过程,将每位学生的优势和长处集合起来,通过收集、整理小组内各个学生的创新想法与思路,并在互动点拨下,考核每个想法与思路的可行性,并尝试着合作分析,以此能逐步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高效的问题解决过程奠定基础。

例如,“圆与方程”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如何判定”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展开自主合作分析的学习过程。小组内成员可以先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知识,总结出该部分知识体系、分析方法与模拟过程,再拓展延伸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析过程中。小组成员模拟演练,制作两个圆形纸片,由远离到逐渐靠近,观察分析它俩位置关系的变化。并合作讨论与分析:圆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由什么元素来判定圆与圆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结合直线与圆的判定方法,类比猜想,得出由圆心与圆心的距离来判定属于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这几种关系中的哪种。如此,在合作分析中,学生互动交流、集思广益,获得创新的思维与方法。

三、展开问题解决,鼓励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思维探究的过程,也是动手实践的过程,属于自主和在探究中的核心过程。问题解决需要学生全身心参与,运用已学知识与方法,结合猜想、推理、计算、反证、总结等学习过程,完成对某一课题的问题解决,获得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教师需要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给予科学的指导与介入,采用延时介入、提示与点拨等介入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数学归纳法”知识的学习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下,自主推理判断“多边形对角线条数”这一问题。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先画出4边形、5边形、6边形,发现分别有2条、5条、9条对角线,而三角形没有对角线,结合已学的数学归纳法相关知识,小组成员猜想,多边形对角线条数是不是与(n-3)有关呢?或许是n(n-3)/2条。在猜想后,小组成员从4出发开始验证,n=4时,C=n(n-3)/2=2,是正确的。之后假设n=k时,C=k(k-3)/2成立,再将n=k+1带入,加一条边,对角线会加(n-3)条。找到这个关键点后,再将其带入到公式中,计算得出Ck+1=(k+1)(k+1-3)/2,结论也成立。由此得出多边形对角线条数与边数有关,结果为n(n-3)/2条。

四、实施总结反思,构建知识网络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直接学习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同时,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及时做好问题解决后的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出经验教训,提出未解的问题,并展开小组间的合作、互动探究,或者邀请教师给予解决。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例如,对于“数学归纳法”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总结反思,包括学生获得的经验、吸取的教训与未解的问题等。小组间合作交流,总结出数学归纳法在运用时,需要首先分析n=1时(或n=首项时),公式成立,再假设n=k时公式成立,将n=k+1代入,分析是否成立。若能推导得出带有k+1的式子也满足公式,那么说明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这个式子都是成立的。吸取的教训是不能把自己弄糊涂了,要从公式推导出带有k+1满足原公式的式子,而不能弄不清推导方向。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契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践行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理念的情况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时,这样让学生获得了直接活动与解决问题的经验,以此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不断合作探究中,能高效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方法。

猜你喜欢
对角线探究分析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