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素材,有效融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

2016-04-11 08:43:45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苏油田第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篮子情境生活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苏油田第二小学 徐 建

挖掘生活素材,有效融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苏油田第二小学 徐 建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生活素材,创新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既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生活素材;有效融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生活素材,创新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既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那么该如何有效开发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情景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整个教学变的轻松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在教学前,教师应认真备课,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找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肯定吸引不了他们,只有教师把死板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时才能抓住学生们的眼球,因为这才是他们的最爱。教材中的情境教学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后再去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数学教材的文本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当然我们的教学课本中也有很多情境,有卡通漫画、动物故事、生活情景等等,这些设计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仔细研究,然后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苏教版数学第六册的统计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根据男、女同学投篮比赛的统计图引出求平均数。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我们课前可以组织一场投篮比赛,把学生分成小组并且每人投篮10次,做好记录,并安排学生统计。以学生获得的结果作为研究素材,增加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案例,引导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研究问题,并通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答案,感受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让学生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我们都知道,自信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每个人的潜力也是无穷的。让学生在自信心的作用下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且也比较难,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会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理解有偏差。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那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大程度的挖掘自身潜力,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全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就会主动投入其中,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再如例题:妈妈从超市买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篮子用来装水果,如果都装苹果的话,小点的篮子可以装5个,大点的篮子装的个数是小篮子装的个数的3倍多一个,问妈妈最多可以从市场买多少苹果用篮子装回来。看到这道题,要想找到最终的答案,肯定是先求大篮子可以装多少苹果。即(3×5)+1=16(个),然后再把大篮子和小篮子能装的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即16+5=21(个),最终的答案为21。

三、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我们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应用。虽然他们并没有直观地表达出来,但我们能从很多事物中看到数学的影子,正所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多媒体教学、小组比赛等。

例如:在手工课上,美术老师要求学生做剪纸条活动,即把一张长纸条剪成一个个相同的正方形。已知小红剪5个正方形用的时间为4分钟,已知每次剪需要的时间都相同,那么如果要让小红剪21个相同的正方形,需要多长时间呢?学生在看到这个问题时,可能刚开始会感觉很混乱,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时我们可以从题中的第一句话来理解题意。剪5个需要4分钟,学生要弄明白剪5个其实是剪了4次,这样就可以把剪一次所用的时间算出来,即4÷4=1。那么如果剪21个的话,可以想一下就是剪20次,所以所需时间为1×20=20。答案就出来了。

数学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应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实际生活融入到课堂中,使二者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学习的价值。”

[1]刘伟.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课题的引入[J].教学与管理,2004(19).

[2]董涛.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陈海红.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研究与创设[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04).

猜你喜欢
篮子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热心的篮子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1:54
篮子
花帽子,小篮子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