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徐小艳
如何提高小数课堂情境创设的实用性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徐小艳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我们应创设有实际作用和效果的情境,教学中应做到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不能背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要具有明确的目的;创设情境的形式要多样。精心创设数学情境非常重要,只有提高情境的实用性,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小数课堂;情境创设;实用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可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一线的教师所青睐,在各级各类的赛课、公开课的展示中教师都大量运用情境教学。那么如何创设有效、高效的、有实际作用的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情境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所以,中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自己熟悉的动画人物、活泼有趣的游戏情境感兴趣。曾听过一节四年级的《小数点的移动》,课的开始以主题图的形式出示了孙悟空打妖精的场景,孙悟空喊了三声“变”以后,金箍棒开始发生了变化:0.009米——0.09米——0.9米——9米,师提问:“从数学的角度,你读懂了什么?”这样的情境创设,让枯燥的数学定律立即显得生动而有趣了。而高年级学生由于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有用的、有挑战性的,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容易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其知识体系的建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虽然很多教学情境都是假设,但虚拟的不等同于虚假的。因此,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规律,引入课堂的情境必须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这样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才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不切实际,不科学,学生会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的感觉。脱离了实际生活,即使从理论上讲是最优化的策略,对学生来讲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不能接受这种不符合生活逻辑,不讲究科学的情境创设,而且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学生对老师、对数学知识的可信度产生质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双基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不能让他们错误地认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符事实胡编乱造地创造条件。
在数学课的开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先是多媒体出现优美的画面,伴随着优美轻快的音乐,一些动画人物或图标出现了。而后教师抛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放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过于宽泛,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朝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情境针对性不强,处理得不好,会使课堂陷入看似热闹,其实离题很远的境地。所以,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干扰与弱化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创设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前段时间听一节六年级的《容积》,教者在课的开头出示了一个鸟笼,先让小鸟呆在鸟笼,然后又把小鸟放飞到天空中,接着提问:小鸟呆在哪儿会更开心,为什么?学生立即积极的投入讨论中,很快得出结论:飞在天空中更开心,因为活动的空间大,鸟笼里的空间太小。借助于此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抽象的“空间”概念,同时又让学生意识到空间是有大有小的。这一情境的创设,既巧妙又高效,由此也看出上课的老师在创设这一情境时极具针对性,“用心良苦”。
现在的课堂中,创设情境大多是借助于多媒体。确实,多媒体的使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平台,为创设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许多教师把它当成了万金油,致使创设情境陷入单一式,认为只有通过多媒体演示才是创设情境,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位教师制作了动态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确实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了推导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进度,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思维活动明显受到了课件的束缚,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被扼杀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手段再先进,课件再精美,演示再生动,也永远无法代替学生的操作活动,实际操作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摆一摆、量一量长方形的长与宽,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应只局限于多媒体,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学生的实际操作、游戏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关键是要能符合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能为数学教学的内容服务。
总之,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因此,精心创设数学情境非常重要,只有提高情境的实用性,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