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龚成松
初中数学中的差别性教学研究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龚成松
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形成的阶段,所以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以及理解能力都会有所不同,接受知识的时候也就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别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能力。一个班级一个教师,但是学生学习的成绩却有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别性开展有效的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都可以快速提高。
1.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其在接受数学知识以及运用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样为开展差别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通过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差别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保证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目标。通过针对学生开展教学,能够保证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有很好的匹配度,最终将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保证其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因为每个学生之间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或者数学基础不一样,或者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其中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不同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有效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提升自身能力。通过差别性教学,能够让中等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与优等生一样学习数学知识,并且有所收获。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常来说,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进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学生数学基础以及水平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使学生在完成自己层次的目标之后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感受快乐中更好地学习。尤其是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教师应该使其踏实努力地学习,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从而由内心生出成功的快乐。这样既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增强,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针对学生实际水平,科学合理分组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那么肯定会有一些学生接受的比较慢,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综合水平的测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为接受能力突出的、接受能力比较差的以及中间程度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照顾到全班学生,有利于更加科学化地开展教学。这样教师也会感觉教学比较轻松,因为只需要特别注重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小组,对于中间程度以及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提高训练。通过这样的分组方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水平,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高效教学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了整体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分组情况科学开展教学,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引入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从哪个层次开始会使教学效果最好,一般来说,有的教师可能会选择从中间程度开始,但是这样就会使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听不懂,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又会感觉很简单,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所以教师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开始效果会比较好。在使用旧知识引入新课的时候,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时候,可以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开始,引入之前学习的《平面图形》,这样就可以使所有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然后在解决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由中间阶段的学生进行完成工作,最后的总结教师可以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这样能够使学生的长处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保障。
3.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任务安排差异化
因为每个小组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其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给不同小组层次的学生安排适合的任务。例如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教师可以给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小组布置这样的任务:搜集更多的关于所学知识的资料,在课上与同学们分享;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几道难度适中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完成了之前任务的同时,深入了解一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样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差异化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开展差别性的评价。例如在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其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评价,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差别性教学,既是新课标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一种科学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制定适合的机会,设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