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中心小学 周 洁
有效引领 启迪思维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中心小学 周 洁
数学课堂需要有效引领,启迪思维,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风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欣赏这个“意外的风景”?请看以下几个课例。
如: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最后出了这样一道题:1、2、4、( )、( )、( ),要求学生在后面加上一些数,使这些数看起来比较有规律,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1:8、16、32,理由是前一个数乘2就得后面的数。
生2:7、11、16,理由是前后两个数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别增加1、2、3……
老师满意地环视着全班同学,感觉没什么问题,正好下课铃响了,教师准备小结。这时,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起,又偷偷地放下,教师一看是一位自信不足,成绩很差的学生,便略显迟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填1、2、4。”,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同学害羞得低下了头,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亲切地说:“你的想法不错,真了不起!大声地说出你的理由,好吗?”那位学生小声地说:“我觉得重复也可以是一种规律。”说得多好啊!
简单重复何尝不是一种规律,大概受这种想法的启发,学生的热情一下又高涨起来,“老师,我又想到了另一种填法:1、2、8、1、2、16……,理由是前两个数重复,第三个数分别填4的2倍,4的3倍。”时间已超过了3分钟,但同学们依然沉醉在寻找规律的兴奋中。
真为这位教师鼓掌。教学时间超过了,而这位学生的想法太简单,教师完全可以作简单评价后下课,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表扬鼓励了这位学生,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又引发了同学的许多联想,这样的处理真是精彩,也许他从此有了学习的自信,也许在这位学生的心目中从此播下了学好数学的种子……这个题目的答案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去讨论,当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预设相偏离时,教师不必忙着为自己的下一个环节奔忙,而应先来听听学生的分析、听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学生的思维角度、方式和过程比答案本身更为重要。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要真正从心理上尊重学生,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真情对话。有了这种和谐、平等的“生态环境”,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全部调动到课堂学习中,才会大胆表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多变的、美丽的、丰富的,师生才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教师出了一道题:一个房间最多可以住5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这样的4个房间,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
学生思考后,列出了这样的算式:4×5=2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要求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4个5是多少。”师满意地让学生坐下。当师准备下一题时,有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有可能这个旅游团只有19人呢?”“这怎么可能呢?”老师愣了一下,然后聪明地把球踢给了学生:“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房间为什么一定要住满呢?”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
“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多好的教学契机,教师及时抓住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精彩场面:
生1:我觉得可能是16人,算式是3×5+1=16(人)。第4个房间只住1人(有学生插话:那多浪费,应该包一个单间,价格还便宜一些)。
生2:有可能是17人,算式是3×5+2=17(人)。第4个房间只住2人。
生3:有可能是18人,算式是3×5+3=18(人)。第4个房间住3人。
生4:有可能是19人,算式是3×5+4=19(人)。第4个房间住4人。
生5:我还有不同意见,题目上说:每个房间最多可以住5人,有没有可能每个房间都住4个人,这样就是4×4=16(人)。
生6:那也有可能每个房间都住3人、2人或1人,这个旅游团就可能是12人、8人或4人。
生5、生6的想法有些偏离题意,师因为学生的高涨热情而感动着,对学生的答案作了恰当的引导、评价。此时笔者不禁为学生的精彩想法而高兴,更为老师及时抓彩而喝彩。
如:在教学“8加几”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引出算式8+7=?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8+7=?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
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6等于多少吗?
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对,8+6=15。
(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还指着生2说,真笨!他红着脸深深地埋下了头)
师微笑地看着他: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小声地: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生2稍稍抬起头,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
这时学生议论纷纷,老师把这位学生的想法板书,让大家说说出错的原因,他也似乎悟出了错误所在,大家经过共同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
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
生2:我明白了,计算“6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十,计算“7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10……(他的迁移之快,令全班学生刮目相看)
对于有效的互动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及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教师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对这一过程中生发的错误,要牵而带之。只有教者对学生的错误悦纳和欣赏,才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异常的光彩。
在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平等对待,有效引领,注重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及时把握住互动生成资源、随机应变,随时“以生为本”,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实现持续生成,使课堂呈现“无心栽柳柳成荫”“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彩画面,使师生共享数学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