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探析

2016-04-11 08:48武强强寇文军李国剑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训中心

武强强,沈 亮,寇文军,陈 响,李国剑

(西北民族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构建工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探析

武强强,沈 亮,寇文军,陈 响,李国剑

(西北民族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高校构建工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该文结合西北民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完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全面构建工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和创新氛围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工程训练

西北民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金工实训中心为基础,历经两期建设,投入600余万元建设了机械原理演示探索、金工实训、电子产品演进展示、电子电工实训4个工程实训模块,教学活动改变以学习和验证课堂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实习理念,形成了选修、必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多层次、多学科、多类型的工程训练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形成内容丰富、科学合理、工程氛围浓厚的教学体系。

本文主要对构建工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进行探析,提出了完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全面构建工程创新人才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树立新的大学生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建立和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启迪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平台。

1 构建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民族院校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工程训练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创新人才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4方面进行体系建设。

1.1 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工程训练中心是一个集教学和工程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场所,工程训练平台开设有焊接、钳工、普通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铸造等传统金工实训平台,还购置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先进制造设备,形成先进制造实训平台,并建设有电子电工实训平台和机械原理演示探索平台。以工程理念为背景,对工程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1],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差异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延长时间或变更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1.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随着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工程训练中心实体运行基地为依托,教学内容上,注重厚基础、重应用,综合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实验室开放管理水平,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运行机制[2-3]。

1)实践教学体系规章制度建设。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调配人、财、物等因素,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制度保障。经过长期的教学总结、吸收和借鉴其他高校形成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本校的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规范性管理文件,包括工程训练中心各个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的建设制度、教师培训学习的管理制度等[4],这些都是创建创新型人才体系的制度基础。

2)工程训练中心教学方案的改革。

根据民族院校学生结构的特点,考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实训。科学规划工程训练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各实训项目的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及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5]。学生的实训以示范教学与亲自动手操作相结合,在教学计划方面,实行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学生自主性选修实验,并对学生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想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6]。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为以后进一步深化工程训练中心教学方案改革提供依据。

3)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工程训练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7-8],除个别节假日外,实施全日制开放,开放实训场所,设立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提供的场所,根据个人喜好自己设计产品、自己制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都有大幅提高。

1.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实现创新人才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7,9],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制造技术,如数控加工、电火花线切割等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教学内容相继增加到工程实训中。这些变化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要求教师们有能力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并能在相应的学科和领域把握其发展方向。同时也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引进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

返聘企业退休的高级技术人员,改变传统的由工厂技工指导实践的局面,形成由相关工程技术学科的教师和高级技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稳步推进工程训练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本工程训练中心在实践教学方法上避免单一模式,采取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与师傅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2)加强指导教师的技术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培训方式上可以由新购设备的生产厂家来培训,掌握设备的使用技能;也可对先进制造技术、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理论知识培训。

3)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

作为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热爱祖国、忠诚于教育事业,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的精神,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修养[3],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守相关规定,也应勇于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思想合格,专业技能过硬的指导老师。

1.4 营造良好的实践和创新氛围

工程实训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扩充学生对机械、电子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营造良好的工程实践创新氛围,将工程训练和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9]。工程训练中心主要从开放性实验室平台[10]、制度化鼓励学生的创新氛围、积极组织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余科研竞赛活动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实践创新环境[11-12]。

1)开放实验室平台。

工程训练中心各实验室均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专长,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放性实验室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和环境,可以调动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制度化营造创新氛围。

工程训练中心设置了开放性实验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及支持学生自主拟定的相关科研项目并给予相关经费支持,逐渐使其成为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内容的一部分。积极鼓励教师的科研项目吸收学生参加,学生的自主课题邀请老师指导,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创新学分予以鼓励。

3)实践教学与各类竞赛相结合。

积极组织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竞赛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如何发现问题,并搜集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小组及社团,组织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创新团队,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创新实践的队伍当中。

2 结束语

高等院校建立工程创新人才体系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结合民族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通过实践教学体系规章制度建设、教学方案的改革、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等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创建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等方面的措施来构建创新人才教学体系。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对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起到推动作用。

[1]安连锁,王秀梅,杨红霞,等.将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乐园[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

[2]吴文江,高占凤,张建超,等.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127-129.

[3]李晓春,曲晓海,杨洋,等.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29-232.

[4]崔海,任正义,韩永杰,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28-30.

[5]黄民,李启光,孙江宏,等.建设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突出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6-19.

[6]尹仕,肖看,王贞炎.全开放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183-185.

[7]郭建新,罗辑,郭学惠,等.现代工程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2(s1):164-166.

[8]苏晓晋,曹瑛.工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22.

[9]张维平,梁延德.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28-30.

[10]何英.推进实验室开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2):87-89.

[11]宋跃,杨雷,雷瑞庭,等.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72-74.

[12]徐晓红,张红,刘斌.探索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6-7.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WU Qiangqiang,SHEN Liang,KOU Wenjun,CHEN Xiang,LI Guojian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Northwest,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 730030,China)

The ai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erfect engineering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builds the teaching system of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strengthens th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creats a favorabl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tmosphere,etc,in order to cultivate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high-quality talent.

innovative talents;practice teaching system;engineering training

G642.44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6.06.054

2015-05-13;修改日期:2016-10-20

西北民族大学教改项目(13JG-1670665140);国家民委教改项目(15023)。

武强强(1984-),男,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金工实习教学工作以及数控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训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