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近现代史谈治疆问题

2016-04-11 09:32唐玉华
实事求是 2016年1期

唐玉华



从新疆近现代史谈治疆问题

唐玉华

(新疆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治疆历来都是一个大课题。从新疆近现代史的角度来看,历史上部分治疆者统治方略各有利弊。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民族平等,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才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近现代史 治疆方略 长治久安

治疆历来都是一个大课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既有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也有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破解治疆难题,需要认真加以思考。本文从新疆近现代史的发展谈几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治疆之难,难在哪里

从西汉新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至清末,西北地区共发生大的叛乱九十多起,其中不少发生在新疆地区或与新疆地区有关。[1]伊斯兰教传入以后,新疆的动乱往往又和宗教问题纠缠在一起。近代以来,多次民族分裂主义暴乱都打着“圣战”的旗号。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种语言文化长期并存的地方,边境线漫长,与多个国家接壤,历代治疆者不得不面对各种矛盾相互纠结的复杂局面:历史的、现实的,境内的、境外的,民族的、宗教的,经济的、政治的,精神文化的、物质利益的,民族心理的、风俗习惯的……等等。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以英、俄为主的外部势力入侵和破坏,二十世纪初,“双泛”(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潮兴起于土耳其,传播到新疆,造成极大危害。1933年11月,在英国的支持下,分裂分子在喀什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就是这一思潮的直接产物。这个政权只存在了短短三个月就被盛世才所灭,但却为后来的新疆分裂活动开了恶例,遗毒甚深。1944年,麦斯武德、穆罕默德·伊敏、艾山等分裂分子在苏联支持下,又于三区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他们还进入联合省政府任职,公开宣扬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一时间分裂思潮甚嚣尘上。新中国成立后,“东突”分裂活动始终阴魂不散,五六十年代,他们发动的以伊斯兰为旗帜的暴乱活动近十次。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了新一轮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狂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震动世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崛起是其中最为瞩目的事件。原教旨主义反对世俗政府,多国出现了原教旨主义者与政府的激烈斗争。[2]到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后,意识形态危机,伊斯兰世界提出“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原教旨主义主张得到更多穆斯林群众的拥护;加之两强争霸时期的严密控制和争夺解除,伊斯兰复兴运动和宗教极端活动越演越烈。他们宣称要建立统一的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在一国实行伊斯兰法和单独建设伊斯兰国家,只是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临时目标。[3]在上述背景下,新疆伊斯兰宗教氛围浓厚,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绝,清真寺数目急剧扩大,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婚姻法规制度等现象日益严重,地下经文学校盛行,鼓吹“圣战”的暴恐音视频大量流传……同时伴随国际各种反华势力的干扰渗透,境内外“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连,进一步加剧了新疆问题的复杂性。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国际恐怖组织支持“东突”分裂活动,如1996年后,本·拉登曾多次表示要支持“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与中亚、西亚的恐怖组织头目多次密谋,要帮助“东突”组织在新疆进行圣战,要把新疆变成一个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并提供资金、武器和人员的支持。西亚、中亚的一些伊斯兰国家为“东突”组织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多方渗透,培养代理人,如沙特、土耳其等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利用“东突”问题在国际上给我国制造麻烦。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东西部差距的拉大,边远贫困地区的群众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一些内部矛盾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也使保持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难题。

二、近现代军阀治疆策略之不能成功的症结

在新疆近代史上,历代军阀对于治理新疆想了不少办法。如,杨增新实行“羁縻”政策,让各种势力相互牵制,在各族群之间寻找平衡;革除苛民扰民的官员、捐税和陋规,安定民生,收拾民心;实行“分散治军”和“弱兵政策”,以政治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处理动乱;拉拢分化宗教人士,限制泛伊斯兰主义在新疆的传播,禁止土耳其人充当教习和阿訇,不许私设道堂,严禁在家聚徒念经;采取“无为而治”和愚民政策,不搞经济建设,不发展文化教育等等,其目的是偏安自守。在没有什么资源可以支持的情况下,却也在他主政新疆的17年间(1912至1928年),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和民族仇杀,保持了表面上的稳定。杨的继任者金树仁因根基浅薄,为巩固统治地位,上台后即强行扩军,军费猛增,导致严重通胀;任人唯亲,培植乡土集团,导致众叛亲离(金是甘肃河州人,当时有一句民谣“早上学会河州话,晚上就把洋刀跨”);[4](P227)实行暴政,迷信“三句好话不如两鞭子”,又不合时宜地在哈密实行改土归流(改少数民族的土司制为中央政府任命的流官制)、废除王制,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使民族矛盾凸显,仅执政5年就垮台了。盛世才治疆11年,也主要是靠镇压来控制局面。历代军阀治疆,总的特点是经济基础薄弱、群众基础不稳,没有长远规划,倚重权谋治术,但求偏安一隅、拥地称“王”。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其中有的治疆之术虽有讲究策略的可取之处,也有一定成效,但其本质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军阀政客的私利凌驾于各族人民利益之上,既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不能给各族人民带来福祉,实现长治久安。张治中主政新疆期间,提出了以“和平、统一、民主、团结”为核心的施政纲领,他认为要想使新疆人民巩固内向,拥护祖国,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建设新疆的意义,经济超过军事和政治。因为新疆经济落后,如果中央能够大力开发,建立工业基础,则可能使新疆和祖国发生依存关系,这是对新疆前途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光有经济建设还不行,还要在文化、教育方面投资,争取人心。[5](P448)这些意见虽然很有见地,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是无法实现的。

三、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新疆赢得了民心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革命活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7年底,应盛世才之请,党中央先后派出包括陈潭秋、邓发、毛泽民、林基路在内的130多名干部赴新疆工作。到1942年盛世才投蒋反共,短短几年时间,共产党人做了大量深得民心的工作,对新疆的民主政治、财政金融、新闻出版和教育卫生都大力革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如毛泽民整顿财政金融,三年大见成效,有力支持了各项建设事业,改善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激发了各族人民支援抗战的热情;在教育方面,徐孟秋、俞秀松、林基路等人积极开展工作,为新疆教育事业作出开拓性贡献。徐孟秋担任新疆省教育厅代厅长期间,建章立制,制定了普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项规程和实施细则。培训各民族教师,向当时苏联的中亚地区购进大量民族文字自然科学教科书和仪器分发到各学校。俞秀松担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后,大力发展各民族文化,成立了维、哈、柯、蒙、塔塔尔、回、满、汉等族文化促进会,并于各地成立分会。主要工作是发展教育,创办学校,不到一年时间,各族文化促进会就在农牧区创办27所会立学校,提高了学龄儿童入学率。[6]到1939年,全疆会立学校总数达到1 830所,学生人数139 881人,而这一年公立学校总数为393所,学生人数49 817人。可知会立学校已是当时新疆教育事业的中坚。[7]

1949年,为了让新疆人民早日过上安定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解放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问题。当时国共双方部队共17万多人,一年所需粮食10万吨,而新疆人均占有粮食不足200公斤,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无力供应。为了发展生产、巩固边防,同时也为了不与民争利,减轻人民负担,1950年共有11万军人投身到开荒屯垦的大生产运动中去,到1952年,全军播种面积达到11.07万公顷,实现主副食全部自给,并建立起一批军垦农场。1953年,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整编军队的指示,将驻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在此基础上1954年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实际出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新疆各族人民充分享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共产党人真心实意为各族人民谋福利,与各族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赢得民心的根本原因,是重要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

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促进新疆的繁荣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共同进步作为首要任务。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新疆问题。1963年,毛泽东讨论新疆工作时指出:“新疆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我们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仅要比国民党统治时期好,而且要比现在的苏联好。”[9](P228)改革开放以来,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两个大局”、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把发展作为稳疆兴疆的基础。胡锦涛在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早在新疆和平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经济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新疆能否保持稳定,共产主义能否在新疆扎根。针对新疆经济落后的现实情况,通过土地改革,发展工农业,恢复国民经济。经过几年建设,新疆工业从无到有,电厂、煤矿、钢铁厂、纺织厂等都建立起来。到1952年底,工业企业总数达到将近300个,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翻了一番多。[10]在政策的制定上,也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意愿,团结少数民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任用如包尔汗、赛福鼎等少数民族干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慎重推行土地改革;坚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等。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新疆政策的基础是民族平等,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安定团结,与旧式的民族关系有根本区别,因此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的真心拥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疆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和地区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多种经营,增设商业网点,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参与商品流通,调动少数民族群众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业,充分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对南疆收入低的农牧民免税,免粮油征购任务,实行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下放救济款、补助款等,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疆社会经济事业发展迅猛,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在民族教育,文化事业,医疗卫生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几年,新疆采取了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治疆举措,体现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稳定工作常态化、社会管控法制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等新的治疆理念,使新疆各项事业有了新的进展、新的突破。

回顾新疆近现代史,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破解治疆难题,依靠权谋治术终究是不能成功的。应把握历史规律,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为人民谋福利,坚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才是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坚决反对民族分裂[J].党的文献,2010(06).

[2]董正华.伊斯兰复兴运动中的“原教旨主义”:现实与历史的成因[J].战略与管理,2001(06).

[3]阎文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06.

[4]杨策.近代新疆史事论述[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7.

[5]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第三册)[Z].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6]耿铎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疆教育事业的贡献[J].实事求是,2007(01).

[7]李鹏海.试论新疆文化促进会及其历史作用[Z].新疆地方志.1995(11).

[8]姚勇.新中国开发新疆的特殊道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J].中国现代史,2008(03).

[9]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10]张倩倩.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政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责任编辑:李月明

中图分类号:D63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