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及政治引导问题研究——基于大连市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6-04-11 09:31孙军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受访者政治

孙军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116013)

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及政治引导问题研究——基于大连市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孙军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116013)

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总体上健康稳定、积极向上。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队伍结构中呈现的年轻化和代际更替趋势,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基于对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政治引导

在我国,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的源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准确把握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旨在以大连市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5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418份,有效回收率达93%。从受访对象的基本结构来看,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调查数据做基础,并结合调研访谈等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本次调研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现状及政治参与情况,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查对象的基本结构如下:

(一)年龄结构分布

受访者中35岁以下的63人,占15%;36—45岁的287人,占69%;46岁以上的68人,占16%。处在事业发展黄金期的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是受访主体。

(二)文化知识结构分布

具有博士学位的86人,占21%;具有硕士学位的215人,占5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17人,占28%。从数据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人才结构高端化趋向,受访对象几乎全部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当一部分还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

(三)专业技术职称分布

接受调查的418人中,有325人具有专业技术人员身份,中高级职称比例较高,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92人,占28%;具有副高职称的191人,占59%;具有中级职称的42人,占13%。

(四)职业分布

C2={{1,2,4},{1,2,5},{1,2,6},{1,3,4},{1,3,5},{1,3,6},{2,3,4},{2,3,5},{2,3,6}};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研究人员226人,占54%;机关事业单位124人,占30%;新的社会阶层(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68人,占16%。

(五)社会兼职和政治安排情况

受访者中有196人有政治安排和社会兼职,占47%。其中担任现任或往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94人次,担任各类特约工作人员或其他社会职务的102人次。

二、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现状

从调研结果来看,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总体上健康稳定、积极向上。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结构中呈现的年轻化和代际更替趋势,使得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与老一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明显差异。

(一)政治素质较高,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认同

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们拥护党的领导,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对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参与本次调查的党外知识分子大多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亲历者和受益者,95%的受访者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认为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这项基本国策。在访谈中,许多受访者结合个人的亲身经历,也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表示要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提升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性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少数党外知识分子,受西方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潮的影响,对西方多党制和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本质区别了解不多,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调查数据显示,有约4%的党外知识分子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认同,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可以考虑多党竞争、三权分立。

(二)参政议政意识较强,期望通过参与政治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党外知识分子有序参与政治活动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其参与水平和方式也是衡量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指标。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意识逐步增强,较之中共党员知识分子在政治参与上更加活跃。特别是年轻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在经济地位得到提升的同时,参与政治的需求也明显上升,对自身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有着明显期待。

调查显示,在回答“您是否关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这一问题时,合计有71%的受访者选择“很关注”和“比较关注”。68%的党外知识分子希望进一步扩大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78%的受访者希望有机会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从而在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平台上发挥作用。42%的党外知识分子希望担任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实职领导直接参与公共决策制定。关于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途径,则较为多样,既包括制度性参与渠道,也包括私下交流或者通过媒体反映等。调查显示,最主要的途径依次是:通过所属党派、组织或者团体等直接向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交,选择比例为34%;通过人大或政协提交,选择比例为28%;通过媒体反映,选择比例为22%;通过参加各种听证会或座谈会,选择比例为16%。从政治参与的范围来看,不仅参与行政系统的调研、决策、执行和反馈,也参与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政治过程。在被问到“目前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时,42%的受访者认为现行参与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通。40%的受访者认为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不够,核心信息公开较少,个别单位存在“过滤公开”或虚假公开现象,对突发事件的披露也不够及时透明。

与此同时,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64%的受访者基于实用主义的选择希望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他们认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头衔,有助于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利于自身发展。在回答“您参与政治的最主要目的”时,37%的人选择“保障自身权益”,39%的人选择“实现自身价值”,只有21%的人选择“实现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调查还发现,18%的受访者表示对政治参与“没有兴趣”,说明这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意愿不强,表现出明显的“政治疏离感”。

(三)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关注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和热点问题

知识分子的群体属性在于其“公共性”,即对承担个人私利之外的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外知识分子也不例外。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洞察社会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习惯于关注社会公共议题,特别是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和热点问题,并且在价值取向上追求平等、公平和正义。从调查数据上看,分别有82%和90%的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与生态环境恶化表示关切。75%的受访者对社会保障不完善、78%的受访者对司法公正、86%的受访者对腐败问题比较关注。

当然,也有少数党外知识分子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消极现象,存在以偏概全倾向,缺乏辩证眼光和理性思考。16%的党外知识分子认为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已经超过基尼系数,对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和前景信心不足。关于发展石化产业,很多党外知识分子表达了对于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的疑虑,不能够正确看待作为经济、民生重要支柱的石化产业的发展。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对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极为必要,但是考虑到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他们的疑虑,如果不能够及时化解,并加以正确引导,则有可能影响到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而动摇对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四)价值取向和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日趋多元化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也在影响党外知识分子,致使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发生明显变化,对于社会问题往往具有不同的审视方式和判断标准,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相比于老一代党外知识分子,其价值目标的功利性倾向更为明显,更加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对自身权利的伸张和诉求也变得更加直接。调查显示,近78%的受访者认为成就个人事业是判断人生价值的首要标准,75%的受访者则把经济收入视为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志。

此外,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过度的市场化导向以及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对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也产生一定程度的消解,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和无私奉献精神明显淡化,以至于“削弱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强度”[1]。调查表明,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近30%的受访者认为应当以个人利益为重。79%的受访者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收入待遇。在访谈中,大部分受访者也都表示更在意劳动付出与收益上的均衡。

三、关于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导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针对当前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政治引导工作:

(一)提升思想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首先要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党外知识分子,诚心实意地将党外知识分子看作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作为执政党,中共各级组织要充分信任党外知识分子,加快形成有利于党外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党外知识分子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工作方式上,直接通过政治行为和行政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式并不完全适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善于从党外知识分子的立场、观点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协商、谈心等方式做好政治引导工作。对于党外知识分子提出的观点、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积极采纳其合理部分,并对不合理部分及时作出回应。利益分配也要惠及党外知识分子,在岗位安排、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都要兼顾到党外知识分子。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除中共党的机关、涉密或有特殊需要岗位,建议考虑取消考生的政治面貌限制,消除附着在中共党员身上的隐形利益倾向,努力拓宽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空间[2]。

(二)重视对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发现、培养和选拔

党外知识分子代表性人物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各自联系和影响着一个领域或界别的党外知识分子。因此,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重点是做好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将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和使用等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按照政治表现、业务专长和社会影响等条件,确定重点联系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名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于政治立场正确、政治鉴别力和把握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群众威望高的代表性人物要重点培养,并适时作出相应政治安排。还要建立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收集与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和跟踪党外知识分子代表性人物的思想动态,及时加以引导。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党外知识分子平时游离于统战工作的视野之外。在“您平时与统战部门的联系是否紧密”的选项中,51%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联系或者不太紧密。针对这一问题,统战部门要经常举办座谈会、联谊会以及节假日走访及上门慰问等活动,密切与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联系交往,增进感情,并通过他们团结其所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的党外知识分子。

(三)畅通参政渠道,鼓励和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

由于知识分子群体的自身特点,加之相对超脱的政治身份,使得党外知识分子不仅具有建言献策的强烈意愿,而且具备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有序政治参与,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党外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加大组织引导力度,减轻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包袱,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政治活动,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其次,合理分配政治资源,拓展参与路径,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渠道。例如,各级人大和政协作为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应适度增加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和委员比例。各民主党派也可根据自身特点适当吸收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加入党派组织,从而为党外知识分子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架构中提供参政平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还应定期征求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意愿和政策诉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创造条件。可以考虑拓展现有的党外人士民主协商会和情况通报会模式,将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纳入其中,扩大他们的知情与参与范围。除整体情况通报外,建议增加不同领域的专业性主题,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专业优势。

需要重视的是,随着社会结构分化的加剧,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内部构成正在变得复杂多样,共同价值基础已不清晰,不同领域、行业和专业背景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并不相同的政治参与机会与效能。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工作显然还需要考虑到这一结构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加以规范和引导,着力构建适应不同类别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特点的政治参与平台。

(四)充分利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这一工作载体

作为兼具民间性和统战性的社团组织,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集中了大批来自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是开展政治引导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首先,要把会员思想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和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把握能力。其次,要发挥好知联会联谊交友的社会功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加强会员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解。既要重视平时的情感联谊工作,又要坚持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级知联会还应注重发挥会员的智力优势,积极参政议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此外,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的“人才库”和“蓄水池”,知联会还肩负着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发现、培养和举荐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的职责。因此要有意识地广泛吸纳党外知识分子加入各级知联会组织,提高和壮大知联会的层级和规模,从而团结和引导更多党外知识分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五)努力提升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培训水平

加强教育培训,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调查显示,尽管党外知识分子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受到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特长的局限,相当多的党外知识分子渴望得到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

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和干部院校要根据业务专长和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履职尽责所需要的各项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强化政治培训,增强共识教育,帮助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素质和参政水平,增强对各种政治思潮的鉴别、分析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在强化政治培训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创新培训形式,采取包括集中授课、外出考察、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培训方式。也可以考虑根据不同专业和职务类别,安排党外知识分子参加相关的中共党内培训,加强与中共党员干部的交流沟通。

(六)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施策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还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施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单位党外知识分子集中,是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阵地和传统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这些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亦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思潮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不断渗透侵蚀,造成高校内部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困惑。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会以消极眼光看待现实社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呲必中国”的现象[3]。面对严峻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这些单位既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同时也要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掌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做好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还要重点做好“新三种人”工作,即两新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和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工作。两新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流动性比较大,主要活跃在体制外,在职业选择和思想观念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往往根据职业或兴趣选择加入各种社会组织。实践证明,针对这部分人的工作,组织起来是个好办法。积极探索以社团为纽带和抓手,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面和渗透力。

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留学人员政治引导工作,一方面要广泛团结,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和帮助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另一方面则要关心留学人员的思想状况,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国情,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类实际困难,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

新媒体代表性人士是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兴起而出现的党外知识分子新群体,普遍具有学历高、年龄轻、思维活跃、影响力大、动员性强等特点。要同他们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着力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恪守职业道德,并为他们提供制度化的参政议政渠道。

[1]郑也夫.知识分子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89.

[2]致公党上海市静安区委员会.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1):34-39.

[3]辽宁日报编辑部.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N].辽宁日报,2014-11-13(A04).

(责任编辑:周凤)

10.3969/J.ISSN.1672-0911.2016.05.041

D613

A

1672-0911(2016)05-0041-05

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6ks393)。

2016-07-25

孙军(1982-),男,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统战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受访者政治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