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2016-04-11 09:22刘桂花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东营市高效农业

刘桂花

(中共山东东营市委党校 管理学教研室,山东 东营 257091)



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刘桂花

(中共山东东营市委党校 管理学教研室,山东 东营 257091)

【摘要】高效生态农业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传统的石化农业相比具有明显生态优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东营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加快本地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

绿色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高效生态农业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有效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东营市要承担起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历史重任,必须高举“高效生态”的鲜明旗帜,紧紧围绕发展高效生态产业这一核心任务,按照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

一、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农民就积累了大量的符合农业生态环境规则的实践经验,例如间作套种技术、轮作与养地技术、生物防病虫害技术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迅速增多,温饱问题日益严峻,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农药、化肥及大量有害化学物品随着农业生产进入生物圈[1]21,农业生产进入石化农业阶段。石化农业的优势在于,通过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农业产出,与此同时,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然而弊病是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首先是土地,过量地使用化肥,使土地肥力日益衰退,农地沙碱化。其次是农药的使用,更使得生态链遭受破坏,食品安全颇受影响。农药化肥大量(或过量)使用又使得宝贵的水资源不断受到污染。据研究表明,农业污染是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因素,而农业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又是农业污染的最大诱因[1]。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生存质量,生态农业重新受到国家重视,如今生态农业已成为中央1号文件、两会和现代农业中的重要话题。

1.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概念。高效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节约集约化经营理念,通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设计和管理,实现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和经济梯度增值,达到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化石能源的低消耗、农业自身污染物的低排放、农业生物与环境的高耦合、农业生态产业集群化的产业发展目标[2]。高效生态农业是一种节约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农业经济形态高级化、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化、农业经济体系运转高效性、农业经济体系和谐性等基本特征。

2.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在属性。其内在属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高效生态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也就是不能把发展农业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只强调粮食产量提高,忽视或者不顾及对于环境的损伤。而是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尽量设法减轻对环境的破坏,甚至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粮食产量,以提高边际效益,减轻环境污染。二是高效生态农业需要要素支撑。支撑农业发展的各个生产要素要科学合理,比如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能过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提高,采取轮作、间作甚至休耕制度等等。三是高效生态农业是可持续的。如确定目标减轻面源污染,使面源污染不再加剧;土壤肥力、有机质不能持续下降;可耕作层不能日益减薄;地下水位不能逐年下降等等。这将使农业生产步入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二、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优势(Strength)分析。一是土地资源优势突出。东营市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地开发利用条件。全市人均占有土地6.72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6倍;有451.74万亩未利用土地,其中万亩以上成片土地335万亩,未利用土地中有130万亩可开发为耕地,同时黄河每年还可新淤土地1.5万亩左右。在可被开发利用的130万亩耕地后备资源中,约有40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在西、中部以及沿黄河两岸地带,约90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部分耕地后备资源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可改造成为质量较高的耕地,实现净增耕地65万亩[2]。随着沿海防潮体系的建设,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东营市吸引农业生产要素聚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优势。

二是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汇带,是世界上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生态界面,多种物质和动力系统交汇交融,陆地和淡水、淡水和咸水、天然和人工等多种生态系统交错分布。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清新,是我国东部地区少见的相对洁净之地,市域东部、北部及东北部区域,地广人稀,方圆数十平方公里无村庄、无大型污染源,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得天独厚条件[2]。同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为多层次、立体化推进农业生态保护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多形式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多年农业生产实践中,东营市探索积累了不少具有明显生态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主要有农业产业链接模式:依托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坚持产业化经营方向,对主导产业进行合理扩链、增值。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食用菌产业的链接,各环节产生的废弃物被最终转化成为满足种植业、渔业、畜牧业使用的肥料、饲料或转化成为各种能源、再生产品重新回到农业生态或社会经济系统中。农田(水域)生物复合模式:通过对资源的多层级利用和对资源空间、时间互补利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实施间作、套作、复种、轮作等种植方式,合理配置粮食、经济作物、果林等不同植物,如玉米间作大豆,麦田枣麦间作、棉田棉蒜(洋葱)套作栽培、林地林菌(药)立体种植等。农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其基本运作机制是通过“龙头”带动,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实现产、加、供、销“一条龙”,减少中间环节;“一体化”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市场机制相结合,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到2014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08家,这些龙头企业将成为推动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郊型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市民农园、科教农园、农业公园、观光农园、高科技农园和森林游乐区等。在东营市及各县区中心城镇,城郊型生态农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农业节能减排模式:目前推广较好的是秸秆循环利用工程。通过秸秆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青贮氨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是明显的区位优势。东营市地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湾,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京津唐经济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结合部,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广泛接受农业科技辐射、扩大农业交流合作、集聚农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农业投资、开拓农产品市场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整体优势比较突出。

2.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劣势(Weakness)分析。一是小农经济模式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土地制度的制约,东营市农户的家庭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大量存在的一家一户经营主体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资本积累率低,农户获得信息的能力弱,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高,直接影响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推广,也影响了现代农业中产业链的延伸。

二是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制约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当前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农业生产正在进入高成本阶段,以往依靠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为继,现代农业发展更加依赖科技。虽然东营市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有些问题亟待解决。适合东营市农业生产特点的科技成果供给还是有所不足;东营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一线人员短缺,无法顺利地将农业科研成果导入现代农业建设,使其成为拉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长点,这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农村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被非农就业机会吸引,转移出农业生产,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降低、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发育缓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微观基础。尽管近年来东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没能得到根本改观。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总的发展还不够快,覆盖面窄、层次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要在量上有突破,更要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组织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其规范化运营水平。

四是农业发展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困难之一。现今,东营市的生态农业还处于初建阶段,财政未能独立,只有依赖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的补贴和农户的投入。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对农业的投资呈下降趋势。农户支出通常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农户大部分现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其中主要为生活消费支出,在生产性支出中,农户偏好于短期投资,而对生产性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投入不足。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业的投资重点转向生产性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农村集体资金主要投向非农领域,投向农业的比重越来越低。财政对农业投资不足,财政支农比重呈波动性下降。金融资金对农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弱化。现在直接面向农业和农户贷款的金融机构不断减少,农村金融资金呈现净流出。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尤其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步伐。

五是区域内部合作少。黄河三角洲包括东营市(东营区 河口区 广饶县 垦利县 利津县)、德州市(乐陵市 庆云县)、滨州市(滨城区 邹平县 沾化县 惠民县 博兴县 阳信县 无棣县)、潍坊市(寿光市 寒亭区 昌邑市)、烟台市莱州市、淄博市高青县共19个县(市、区)。然而,各个地市之间互通有无、交流合作的机会很少,相互之间不是合作共赢的关系,更多的是竞争对手的关系,相互抢夺资源、人才、技术和管理的先进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有时甚至忽视地区实际,盲目出台优惠政策争夺项目,结果同时制约了各个地市的发展。

3.机遇(Opportuaties)分析。一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把黄河三角洲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蓝色经济区,打造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海洋产业聚集区。两大国家战略目标一致、内涵相容,都把高效生态作为重要功能定位,为区域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战略具有强大的政策效应,国家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项发展要素方面将进一步向该区域倾斜。东营市作为黄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农村金融创新等方面获得了先行先试的权利。

二是省部共建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再添新力。农业部和科技部分别与山东省政府签订协议,共建以东营为核心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并建立了合作共建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合作共建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明确提出了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东营市农高区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示范及样板。这些项目给东营带来了强大的聚集效应和支撑力量,必将为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三是国内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实践为东营市提供了宝贵经验。截至目前,全国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已达3000多个,其中国家级试点县51个,省级试点县100多个,其中11个荣获“全球500佳”称号,生态农业建设示范面积已达666.67万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这些地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宝贵经验。

4.挑战(Threats)分析。一是全球化背景下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一轮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进一步显现,全球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关税措施限制进口的余地越来越小,国际壁垒逐渐转向苛刻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并逐渐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绿色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质量还存在品质不高、专用产品不足、卫生安全保障低等状况,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均有较大差距[2]。在今后发展中,绿色贸易壁垒将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来自黄蓝经济区内其他地市发展的压力。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规模、层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与全国其他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的地区相比,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基础差,起点低,影响力弱。与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各市相比,东营市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还不够,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与东营市在黄蓝两大经济区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不相称,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任务要求不相符合,与探索高效生态发展模式的重大使命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开拓奋进、加快发展,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三、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对生态农业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现在生态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态农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是生态农业的生产属性决定了其有时很难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此,需要政府对生态农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一是建立完善协调推动机制。市委市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成立由农业、财政、税务、农高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进程。二是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生态宣传,提高公民生态意识。三是加大对生态农业模式的扶持和推广力度。对东营市已经形成的多种生态农业经营模式,要加大扶持和推广力度,从财税、金融、审批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完善生态农业长效补偿机制。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结合黄三角地域的特点,在原有上农下渔等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循环农业,进行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还应把农业发展包括生态农业在内的环境产业,如有机(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并按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

2.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东营市发展生态农业,首先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和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开发和加工流通能力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发挥公司+基地+农户这一农业经营模式的积极作用,带动更多农民改善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着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型、土地股份型、社区股份型合作社,对服务于生态农业的合作组织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三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3]。家庭农场对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努力培育一批致力于生态农业生产、产业特色鲜明、运作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家庭农场,使之发展成为东营市生态农业家庭农场的示范点,从而带动更多农民进入到这一领域。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生态农业区别于石化农业最重要的方面,是其产品更加符合人们对质量安全的需要,因此,要发展生态农业,核心就是要抓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是要完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建设,研究完善农产品认证标准。二是要构建完整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要推进市直农口部门检测资源的整合,组建综合性的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县区、乡镇和村(社区)、生产基地检测设施建设,努力构建起以市级中心为龙头,县级检测站为骨干,乡镇检测室和村(社区)、生产基地速测点为延伸的四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系统[3]。三是扎实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争纳入监控范围的所有瓜菜产品都能够达到“产品有准出、流向可追踪、源头可追溯、责任可追究”。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及时为人们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

4.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流转进程,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引导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各县区和乡镇依托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三农”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农村产权交易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三个平台,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二是要建立功能全面且公信力较高的土地质量评级机构。土地质量评级机构要遵循公平、公开、科学等原则,分阶段逐步推进。三是推动生态农业规模经营。对有生态农业经营意愿的市场主体要重点支持,选择部分条件好的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抵押、担保试点,对在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土地流转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会同金融部门研究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办法,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市场化进程。

5.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因此东营市要发展壮大生态农业,必须要加大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一是积极推进科研攻关。重点围绕大田耕地质量提升、大棚土壤质量改造、新型配套农机具和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实验筛选等开展科技攻关。二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以市农科院为依托,积极开展耐盐植物研究;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加快智能温室、种子实验室、作物栽培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食用菌实验室以及土肥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打造一流的农业科技实践与展示平台[3]。三是积极引进人才尤其是一线科技人才。在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各类人才特别是懂技术、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非常缺乏,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引导奖励力度,鼓励更多生态农业方面的科技人才走进农村,成长为切实能为农民排忧解难的实用型人才。四是抓好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五是认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种形式的田间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涉农经营主体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6.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生态农业服务平台。东营市生态农业起步晚,服务平台发展数量少、规模小,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服务平台的多元化、社会化发展。一是构建生态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东营市作为“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要进一步整合、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成内容充实、互动性强的黄河三角洲农村信息综合服务门户网站,生态农业领域重点开发应用农作物动态分布、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交易、土地流转等农业信息系统,着力打造东营网上农业。二是构建生态农业招商及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依托黄河三角洲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延伸拓展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平台,将东营市生态农业发展成果全方面、多层次展现出来,以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者,并促进农产品的对外营销。三是构建农业投融资平台。农业发展受到资金限制是个普遍问题。高效生态农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和扩大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同时还要通过建立投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进一步拓宽生态农业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陈霞,于丽为.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与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5(4).

[2]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R].东营市农业局(2011-2020).

[3]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R].东营市农业局,2015-04.

(责任编辑潘京)

SWOT Analysis and Path Selection of Effici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Dongying City

LIUGuihua

(Research Section of Management, Party School of Dongying Municipal CPC., Dongying 257091, China)

Abstract:Effici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reflects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recycling,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was put forward a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etrochemical agriculture, it has obvious ecological advantages and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Dongying City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faced with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Dongy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needs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and take multiple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local area.

Key words:Dongying; effici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26(2016)01-0113-05

【作者简介】刘桂花(1973-),女,山东寿光人,中共山东东营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5-12-28

DOI: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1.030

猜你喜欢
东营市高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