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6-04-11 08:43:45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习题意识探究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陈 建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陈 建

初中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其不仅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生成,亦对其自主探究能力的逐步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达成这样一种目的,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多元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致力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维度当中所需要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此,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广大业内同仁提供有益思考与启示。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具体策略

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或解题示范,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某一道题的解题方法,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却很低,不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数学学科的学习并非教会学生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它要求教给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的最佳途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对此,笔者从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为出发点,探讨具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主体性地位毫无彰显,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尽管教师将知识传达给了学生,但学生未经思考的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坚持落实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自我探究与学习的机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数学自主学习意识,为推动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不是说要给学生绝对的自由,而是教师转变自身角色,采取全新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角色,不要过多干预学生自主学习,只要适时指导以确保方向正确即可。

例如,在进行“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时,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应用性较强,单凭理论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的,所以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讲,教师可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加以引导:经调查发现,一个易拉罐能够卖一角钱,而一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费为600元左右,某班同学想要对两名山区贫困生进行一年的生活资助,但他们只筹集到了550元,剩下的50元计划通过回收易拉罐补足。那么,该班级学生一年需要回收多少才能达到目标?平均每天要回收多少个易拉罐?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如此一来,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而且有效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取得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科学选定数学习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数学习题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数学思维水平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选定或编写习题,将习题解答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简单来讲,习题的难度要合理,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简单无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太难则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定习题时,既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演算养成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教学时,笔者在和学生讨论完理论知识后,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合理选定了这样的习题:在△ABC中,AB,AC两边相等,点D在边AC上,并满足BD,BC,AD三线段相等条件,请问该等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随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适时加以引导,最后所有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答案。

可以说,数学习题的科学选定,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于习题解答过程中,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今后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正确答案。

三、倡导课前自主预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课前自主预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增强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课前自主预习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推动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教师要积极倡导课前自主预习,并以作业的形式将其常态化,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布置预习内容,以确保预习高效性,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可提出“三角形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形状属于轴对称?”等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课前预习。如此一来,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此外,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预习也有利于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构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要科学选定数学习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同时要倡导课前自主预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1]邹厚洪.小议初中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

[2]单超.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

[3]侯传海.试析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猜你喜欢
习题意识探究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