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016-04-11 08:09:32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荣晶芳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5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材情境

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 荣晶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 荣晶芳

为了有效地推广素质教育以及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重视和加强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且,一节课的高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与低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为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学教学课程的发展,教师就要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借助对教材创造性的整合等手段,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进而使得学生真正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此,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教学有效性”,简单的说就是教师以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内容为主要依据,借助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和自身所具有的丰富专业知识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促使下,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进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做好课前准备,借助预习提高有效性

教师的课堂准备态度以及学生的课前预习态度,都决定了之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和效率。为此,在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最精心的准备。首先,对教师而言,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地指导。预习是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疑惑的过程,并使得学生得以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做好记录,进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就要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帮助学生找到预习的方向,促使学生更有动力地进行自学。此外,教师还要积极钻研教材,可以说“钻研教材”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所在,在教师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对教材钻研得透彻了,才能将数学教材进行二度的开发,才能决定教什么和不教什么。但是钻研教材并不等于理解书中的每个知识点,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为只有当教师足够熟悉了教材以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上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将编者的意图告诉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整个数学教材的联系线索。其次,对学生而言,要能熟练地掌握预习的技巧,并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例如网络资源、书籍课本、父母朋友等。同时,学生还要切实地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预习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进而使自己能够真正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在与教师的配合学习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兴趣提高有效性

许多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充分将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引入课堂,借助声像等创设极具趣味性、情景性的教学情境,那么,就一定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总之,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起到较强的激发作用。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即用语言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是不是都有自己喜欢的水果啊?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几种水果,现在就由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吧。”然后,教师再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与水果相关的图片拿出来,当学生看到有如此多水果图片的时候,就开始纷纷说出自己的选择。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道:“你们能不能将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给记下来啊?”学生回答道:“能。”之后,在兴趣和教师布置的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与统计有关的概念和知识。对小学生而言,统计知识这一课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入课堂,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更能让学生在积极性极强的学习状态下推动教学的进程,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操作演示,借助教具提高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量一量、画一画、摆一摆的实际动手操作活动,极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并能在帮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加见识的同时,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数学素质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中,适时地融入量、画、摆等动手操作教学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为了更好将操作演示的价值发挥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将量、画、摆等实际操作投影在屏幕上,以动态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认识厘米”的时候,有的教师就用“厘米尺”在黑板上作板书演示,然后让学生跟着量一量书本的长度和宽度。但是,坐在后排的学生怎么都量不对,这时,教师去后面询问才知道,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教师的演示,没有将“0”刻度与课本宽度的一端对齐,而是将尺子的一端直接与书本对齐。几经周折之后,教师索性将“厘米尺”和书本“放大”——将其比例放大后画在黑板上,虽然学生最终都能学会,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就要及时地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将教具等积极地应用中教学之中,即在讲解“厘米”的时候,借助实物投影仪,将测量的过程投放在屏幕上,在这清晰的展示中,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借助“厘米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个有心人,切实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借助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探究意识。也只有这样,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才能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李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02):104.

[2]苏玉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93.

[3]易翠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97.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材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