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珍
基于关键属性的写景文微课程开发策略
——以《迷人的张家界》为例
□林乐珍
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很多时候并不是智力和学习态度决定的,而是他们抓不住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从关键属性的视角,类推到我们的写景文,写景文教学欲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就要针对性地设计并建构有助于学生辨识关键属性的一个个微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
微课程的要素必须非常简单:一个微型的学习目标,一个简化的学习内容,一个简易的学习支架与情境,一个简单的学习评价。下面以《迷人的张家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作简要阐释。
学习课文一类一类写的写景方法。
学习的开展,如果只是“整体”,那是模糊的、片面的,要让“整体”变得更清晰,就需要找出“部分”,并且放到适当的位置。因此,我们需要将学习目标的笼统概念再分解,转变为具体明确的学习内容。
①了解“一类一类地写”。②掌握多感官观察。③学习比喻、排比、对仗、点面结合等表达方法。
三个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正是写景文写作的“构思—组织—表达”:介绍一处风景,先想好介绍哪几方面——“一类一类地写”;各类怎么介绍——通过多感官参与带领读者身临其境;运用比喻、排比、对仗、点面结合等语言表达方法令景物更生动。这就是本次写景文学习的关键属性。
事情的“关联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学习。那么,这几个关键属性与学习系统又有什么关联?
(一)课文与教材中“一类一类地写”的写景文的关联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选学课文。“一类一类地写”的写景文三年级上册中有《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四年级下册有《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的山与水的描写和这篇课文很契合,再结合这篇文章的难度值,这篇文章适合在四年级下册或五年级上册来学习。
(二)目标与原有认知的关联
1.“一类一类地写”,学生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只需再整理,形成写作图式。
2.对于展开联想、用自己的感觉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写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调动多感官观察的方法,需要提醒。
3.在写景中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学生有一定基础,但是本文包含的对仗表达方法,除了在一年级下册《识字3》中接触过笠翁对韵外,再没出现,是学习难点。相对教材中前面几篇文章,这篇文章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较明显,学生容易忽视。
基于以上分析,学习支架就很明确:相似的群文、范文。学习流程也随之形成:在群文阅读中发现并形成相应的写作图式。
第一步:整理群文篇章范式
1.逐一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回顾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提炼“一类一类地写”的方法。
2.梳理《迷人的张家界》的行文脉络。课文写了张家界的哪几方面。
第二步:学习张家界的山,发现展开联想的观察方法及课文语言秘妙
1.比喻。合作读,品味带入感觉的观察,语言更生动。
2.排比。类比《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发现排比的特点,并激活《桂林山水》的山、水描写的积累。
3.对仗。(1)对照《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相关句子,发现《迷人的张家界》中的排比还包含对仗。(2)结合一年级下册《识字3》的笠翁对韵,进一步体会对仗的语言特色。(3)用对仗的语言形式转换写“神鹰护金鞭”的句子。如“……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对“……有如一只昂首的雄鹰,凌空展翅”。(4)看图想象,用对仗的形式说说黄狮寨观景台对面的山峰:“……像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威武将军,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
4.点面结合。与原文对照,课文为什么不像原文这样写?(点面结合也是很重要的写景的方法)
5.小结:点也好,面也好,作者都用自己的感觉,把我们带到他所观察的景物面前。高明的作家都有这个本领,调动自己全身的感官,让我们身临其境。
第三步:学习“金鞭溪”,发现多感官观察的方法
1.群文阅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视觉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听觉
踏花归来马蹄香(杜甫)——嗅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触觉
2.自学描写“金鞭溪”的段落,作批注。
明确的学习目标,自然就会对应明确的学习评价。
1.播放微视频:张家界的森林。
2.内化运用,写写森林的树和水。
3.自评、同桌互评:能“一类一类地写”,得70分以上。并能运用多感官观察的,得80分以上。还能在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对仗、点面结合等方法的,得90分以上。
基于关键属性的写景文微课程,其实质就是抓住关键属性,通过微型化的指向,以及具体明确的学习支架与情境来“建构”某一种写景文的教学图式。其设计流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教师研究写景文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将笼统的目标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学习内容,从而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属性;第三,教师聚焦这些关键属性,从“关联结构”的视角进行梳理,为学生提供精当的支架和学习情境,从而达成目标。其关键在于:尝试发掘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存在的理解差异,针对这些差异,尝试确认学习的关键属性,然后集中时间和精力聚焦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关键属性,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从本源处照顾了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