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暘
说东说西
◎杨时暘
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爆出之后,刷了一下朋友圈,一分钟之内,不再有其他任何内容,连平时价值观相悖的人们都放下了一切芥蒂,默契地共同缅怀杨绛。这群人都是“朋友圈艺人”,有着强烈的表演性人格。
事物的发展秉持着朋友圈特有的螺旋下降:从悲痛开始,以鸡汤结束。第一波,是杨绛的各种照片,配以双手合十的表情,即便出品方说多次强调那是个击掌的表情,但人们仍然认为这个图标最适合寄托哀思;紧接着第二波攻势开始了,大家开始转发各大新闻客户端从传统媒体盗窃而来的文章链接,配以什么“再无生离和死别”“我们仨天上团圆”云云。第三波,开始努力联系自己,翻找出杨绛的书,通常只有精装本的《我们仨》,以审慎的角度倾斜着摆放在靠近窗边的小桌上,配以一杯茶或者咖啡,再露出半束素淡的花朵,重要的是,不发任何文字,留白很重要。第四波,开始毫无悬念地演变成鸡汤的变体,文章的题目都变成了什么“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帮人反复对比斟酌把哪张照片放进朋友圈才更能表达自我对杨绛的熟稔,以不至于露怯,平时发自拍时的状态也差不多如此,看似大大咧咧地随意一瞥,但背后满是心机。
但朋友圈中,有几个人一直安之若素,谁来了谁走了,都和他们无关,他们分享一些看起来自己真的喜欢的事和有趣的事,有时,会看到他们针对某些事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无论风暴来临,还是春风沐雨,他们都有自己的步调,从不吵嚷,从不表演。这些人真是朋友圈的一缕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