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潘 叶小琴
★康藏研究★
沙济富察氏与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
陈潘叶小琴
【摘要】乾隆十一年(1746年)、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先后两次用兵大、小金川,战争历时近十年之久。大小金川之役中,沙济富察氏傅恒、明亮、奎林、福隆安、福康安、明仁等先后出征,为维护国家统一,保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小金川之役也成为沙济富察氏再度崛起的重要转折点。
【关键词 】沙济富察氏;大小金川;乾隆;土司
一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额宜湖、扎库塔、蜚悠城、讷殷、额赫库伦、讷殷江、吉林乌喇、长白山及各地方”*《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卷二十五《富察氏》。,各支尤以沙济地方富察氏最为显赫。
沙济富察氏,“居沙济城,因地名以为姓”[1]。后金初年,先祖旺吉努率族众属下人等来归,编镶黄旗佐领,后世贤才辈出,《清史稿》立传者达20人之多。仅以乾隆朝为例,乾隆帝自诩的“十全武功”即“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二次受廓尔喀降”中,富察氏傅恒曾经略金川、前往平准前线、征伐缅甸,明瑞曾两征准噶尔、往征缅甸,明亮曾从征缅甸、金川,福康安曾随征金川、驱逐廓尔喀、平定台湾,傅清、明仁、明瑞、惠伦、奎林、福康安等先后阵亡于军中,首任伊犁将军、成都将军亦出自该家族。诚如宗谱所言,“恪僖公(哈什屯)肇膺封爵、聿著勋猷,而敏果公(米思翰)克笃忠贞、光前裕后,益以大其门户;若夫运筹帷幄、韬略裕如,则襄贞公(马斯喀)有焉;历相三朝、竭忠宣力,则文穆公(马齐)有焉;备位侍从之班,立功边圉之地,则勤恪公(马武)、庄悫公(李荣保)有焉;由是继继绳绳、永世不替,如温勤公(广成)、襄烈公(傅清)、恭勤公(富良)、果烈公(明瑞)、文襄公(福康安)、武毅公(奎林)……或宣猷中外,或尽职台垣,功铭钟鼎,名载旗常者,实又指不胜屈也”。[1]
二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中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战争对清朝政府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安全,保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沙济富察氏傅恒、明亮、奎林、福隆安、福康安、明仁等6人先后指挥或参与大、小金川之役。兹分列于下:
(一)傅恒
傅恒,字春和,一等公李荣保之子,乾隆孝贤皇后之弟。初以蓝翎侍卫擢户部侍郎,后历任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川陕总督、保和殿大学士等职,平金川、克缅甸,因功封一等忠勇公。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卒,乾隆亲临其第酻酒,令以宗室镇国公丧仪安葬,谥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以其子福康安平苗有功,赠贝子。福康安卒,推恩赠郡王衔,并配享太庙。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细“肆横不法,结怨临封”,乾隆帝决定“筹画粮饷,迅速进兵,务令逆酋授首,铲绝根株,以期永靖边陲”,第一次金川之役就此开始。战争初始,傅恒曾主动请缨,但适遇孝贤皇后新丧,不便释服即戎,且老练不及讷亲,故而并未应允。但张广泗、讷亲用兵两年耗银千万却未取得进展,乾隆帝已有收兵之意,“倘至明年三四月间,尚不能刻期奏绩,不若明下诏旨,息事宁人,专意休养”,*《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二十九,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己卯条。遂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命孝贤皇后之弟、协办大学士傅恒署理川陕总督,前往金川经略军务,其目的即为傅恒创造荣立军功的机会。
乾隆帝对傅恒抱有极大希望,认为他“矢志笃诚,必能使壁垒一新,功成迅速”,*《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二十六,乾隆十三年十月辛卯条。“此任非傅恒不能胜,此功非傅恒不能成”。*《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二十六,乾隆十三年十月癸未条。而傅恒的表现亦未辜负乾隆期望。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初三,傅恒出师。傅恒赶赴金川途中,日行二百余里,师行甚速,纪律严明,被加授太子太傅、太保。经天赦山时因雪后道险,更是步行七十里,士气深受鼓舞。
傅恒行经陕西,以“驿政不修误军兴”,大力整顿驿站,确保战争期间军情往来顺畅。十二月二十一日,傅恒到达卡撒军营,立将通敌、泄密的小金川土舍良尔吉、阿扣夫妇及汉奸王秋夫妇等逮捕正法,清肃内奸,稳定军心。同时,傅恒合理调配兵力,原征调士兵“临阵数次,已不得力,正可裁汰……留用生兵,较为有益”*《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三十一,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酉条。,此举既保证了兵员又节省了军费开支。针对张广泗专主攻碉的策略,傅恒以“其碉锐立,高于浮屠,建作甚捷,数日可成,旋缺旋补,……攻一碉难于克一城……得一碉辄伤数十百人,得不偿失”,从而制订了“诸军大集,分道而进。别选锐师,旁探间道,裹粮直入,逾碉勿攻,绕出其后”的作战方案*《清史稿》卷三○一《傅恒传》。。金川战局终在傅恒主持之下,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主动请降而结束。
傅恒虽未取得完全的胜利,但制止了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扩张野心,保持了川西北地区的稳定,同时体面地结束战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失为一大功劳。为表彰傅恒的功绩,乾隆帝封一等忠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修建宗祠,礼曾祖哈什屯以下,追予李荣保谥,并赐第东安门内。
(二)明亮
明亮,李荣保之孙,都统广成之子,孝贤皇后之侄。初以诸生尚履亲王允祹女,为多罗额驸。因平金川有功,授成都将军,后任乌鲁木齐都统、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广州将军、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授武英殿大学士等职。道光二年(1822年)卒,道光帝亲临祭奠,赐陀罗经被,谥文襄,祀贤良祠。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七月,清廷再次用兵金川,第二次金川之役打响。次年二月,明亮以护军统领身份携侍卫带往四川军营,辅助桂林、阿桂等作战,乾隆希望其“马上驰骋,身先士卒……督同侍卫等,实力奋励,克期奏绩”。*《清高宗实录》卷九百六,乾隆三十七年四月壬申条。
战争之初,明亮因桂林指挥失当受到革职处分,以头等侍卫衔留军效力。但明亮“不避雨雪”“攀崖而上”,先后以设伏、突袭、分路进攻等方法攻克攻克甲尔木山、真登梅列、僧木、美诺等据点,温福兵败木果木后协助阿桂将官兵撤出当噶尔拉,保存了实力,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作战才能。明亮善于利用当地土司对大金川土司的不满,与之交好,为己所用,从而达到孤立大金川土司的目的。此外,明亮注重士兵日常操练,“令各将器械比试,并令虚作鸟枪连环进步。既使习劳以健其筋骨,复坚其同仇敌忾之心。……俟(新兵)陆续到来,俱令在大营前后分驻,使与旧兵相处。俾上山打仗情形,先为熟习”。*《清高宗实录》卷九百四十三,乾隆三十八年九月甲申条。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大金川土司索诺木投降,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三月,明亮被任命为首任成都将军,驻雅州,明亮以雅州地隘,移驻成都,着手处理善后事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十五年(1780年,时任四川提督)两次率四川土司入觐,为成都将军衙属设置、金川地区改土归流、屯田及经济恢复发展等做出了贡献。
(三)奎林
奎林,字直方,满洲镶黄旗人,李荣保之孙,承恩公傅文子,孝贤皇后之侄。初拜唐阿袭云骑尉,擢云麾使,袭承恩公爵,授御前侍卫。历任理藩院尚书、乌鲁木齐都统、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台湾镇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职。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调任驻藏大臣,后改授成都将军、参赞大臣,领兵入藏驱逐廓尔喀,次年因疽发于顶,卒于江卡,谥武毅,入祀贤良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授奎林为领队大臣,跟随副将军阿桂出征金川,木果木战役后辅助副将军明亮作战。奎林作战勇猛,多次负伤及军粮不济之时仍恪尽职守,进攻斯第时,奎林率兵激战两昼夜,飞石伤脊。攻达尔图,贼碉绵亘数里,奎林冒雨先登,立拔第一碉,中枪伤顶。
乾隆对奎林在前线表现关注有加,奎林负伤后,称其“平日战甚力,今顶伤中要害”*《清史稿》卷三三一《奎林传》。“力战受伤,更为系念”*《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五十五,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庚辰条。;阿桂在攻破勒乌围后,奎林攻扎乌古山未克,教导其“毋以勇往好胜,愧激轻进。虽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亦当审度机要,权利害而行,不可冒昧。”*《清史稿》卷三三一《奎林传》。关爱与教诲溢于字里行间。
奎林战功卓著,自旋什扎古出发连战连捷,最终与阿桂军合围噶拉依,金川遂平。奎林加赏一等男,由其子崇伦承袭,并赐双眼花翎。图形紫光阁,列前五十功臣。
(四)福康安
福康安,字瑶林,大学士傅恒之子,孝贤皇后之侄。初以云骑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先后担任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曾出征安南,驱逐廓尔喀,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甘肃石峰堡回民起义、湘黔苗民起义,因功进封贝子。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卒于征讨苗民起义军中。仁宗制诗以诔,命加郡王衔,配享太庙,谥文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夏,福康安赍印前往金川授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丰升额为副将军后,即留军营为领队大臣,为阿桂留于身边佐其领兵作战。福康安在金川三年多,始终在最前线作战。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二月,清军攻喇穆喇穆时,福康安督兵攻克罗博瓦山、得斯东寨,随后击退偷袭敌军。又冒雨连夜率兵八百摧毁两座碉楼,足见福康安作战之英勇。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攻克萨克萨谷后,鉴于福康安为西路得力之人,授为内大臣。五月,福康安克荣噶尔博山,进至第七峰,嘉赏“嘉勇巴图鲁”号。十二月,阿桂令福康安取道达乌围进攻噶拉依,他连战连捷,并于次年春,攻克舍齐、雍中二寺,由拉古尔河出噶拉依之右,最终协助阿桂攻下噶拉依,大小金川遂平。
金川平定后福康安因功封三等嘉勇男。并于紫光阁绘像,列前五十名功臣中,赞曰“矜许廑励,王臣之荩。登碉夺寨,那须蒙甲。嘉勇锡名,世传勋业”。*(清)方略馆:《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八。
(五)福隆安
福隆安,字珊林,大学士傅恒之子,孝贤皇后之侄,尚高宗女和嘉公主,授和硕额驸、御前侍卫。乾隆三十三年,擢兵部尚书、军机处行走,后任工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职,袭一等忠勇公。乾隆四十九年,卒,谥勤恪。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五月,身在金川前线的原大学士、四川总督阿尔泰、总兵宋元俊会参现任四川总督桂林匿报墨垄沟败绩,且勒取属员供应,修建房屋,终日酣饮欢聚。前线将领不和,引起乾隆高度重视,遂命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福隆安前往四川军营查办,并以阿桂接替桂林。福隆安驰抵卡了军营后,即对相关官员进行审讯,迅速查明阿尔泰、宋元俊弹劾桂林各项罪名皆虚。*《清高宗实录》卷九百十一,乾隆三十七年六月甲辰条。但福隆安认为宋元俊“于番情颇为熟悉”,令其仍带兵参战。
福隆安在金川前线期间,“因久在朕前,习闻前后谕旨,深知朕心”,“习闻朕计及久长之谕旨,并深知朕万不得已之隐衷”等缘故,多次亲自勘察地形,参与军情谋划,督促军粮,选派领队交阿桂酌量派用。福隆安还以钦差大臣身份,代表皇帝对参战官兵及土司进行封赏。*《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九,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壬戌、甲子条。
金川平定后,福隆安因功图像于紫光阁,名列第五位,乾隆赞其“留于左右,俾习规画。颇有嘉谋,协予广益”。*(清)方略馆:《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八。
(六)明仁
明仁,一等伯傅清子,乾隆十五年以侍卫袭子爵,曾随阿桂征缅甸。
第二次金川之役中,明仁随军出征,“颇属奋勉”。乾隆三十七年十月,随董天弼攻克穆阳冈及木了山梁等处,克取石卡三十余座,大卡木城三座。*《清高宗实录》卷九百十八,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壬申条。三十八年,因攻取日旁碉卡勇往攻战,腮中枪伤,授为头等侍卫。*《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三十四,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己巳条。三十九年二月,随丰升额攻克凯立叶第二峰。*《清史稿》卷三一三《丰升额传》。四十年九月,因病卒于军中,著赏给副都统衔,其子宝纶袭爵。*《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九十,乾隆四十年九月丙辰条。
沙济富察氏先后有三对父子,即傅清、明仁父子,明瑞、惠伦父子,傅恒、福康安为国捐躯。*傅恒染病于征缅前线,乾隆三十四年七月班师后卒于京。
三
相对于乾隆朝其他几次战争,两次大小金川之役可以说是沙济富察氏家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沙济富察氏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率族众属下人等来归,编入镶黄旗。傅恒祖父米思翰曾支持康熙帝撤藩,颇受赞誉。米思翰共有四子,长子马斯喀先后出任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等,曾出征噶尔丹;次子马齐“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谨老诚,领袖班联,名望夙重。举朝大臣,未有若此之久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二十五《富察氏》。三子马武历任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四子李荣保曾任察哈尔总管,因为英年早逝,所以相对于其他兄弟来说地位并不突出。但马斯喀卒于康熙四十三年,马武卒于雍正四年,马齐虽“历相三朝”,但因康熙末年立储之事而被雍正排除于权力核心。显赫一时的沙济富察氏在雍正朝实际已隐藏着衰落的危机,马斯喀、马齐、马武子孙多任闲职,可见一斑。
雍正五年,米思翰四子李荣保之女被选为皇四子弘历嫡福晋。乾隆二年,册封为皇后,即为孝贤皇后。孝贤皇后与乾隆帝深厚的感情“超越了亲情而渗透到政治领域”,[2]对于富察氏的再度崛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受孝贤皇后影响,其弟傅恒备受荣宠,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傅恒由户部侍郎升任尚书,次年正月兼管兵部尚书事,三月授协办大学士,并兼管吏部尚书,九月命其为经略大学士取代讷亲征讨金川,十月,尚未出征即出任诸殿阁之首的保和殿大学士,嫡长子福隆安同月被选为额驸。不足27岁的傅恒仅二十个月就已位极人臣,并与乾隆帝亲上加亲,其所受恩遇远超同朝大臣,有清一代亦属罕见。对此乾隆帝并不讳言,明白指出“孝贤皇后念经略大学士手足至亲,教导成就,恩意笃挚。即朕亦因孝贤皇后诸弟中能如此忠诚任事,殊不易得,是以优加眷遇”,*《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三十二,乾隆十四年正月甲子条。“朕之加恩傅谦兄弟者,乃因皇后加恩,并不因其为大学士公傅恒之兄弟也。即大学士公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而况其兄弟乎”。*《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五十一,乾隆十四年十月癸卯条。
乾隆十四年(1749年),傅恒体面的结束第一次金川之役后,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并由此担任领班军机大臣直至病逝。金川之役后,傅恒仅在乾隆二十年加恩再封一等公,其他并无封赏,可见经此一役,傅恒已臻至人生顶峰。
如果说第一次金川之役为傅恒创造了立重大军功的机会,那么第二次金川之役则成为富察氏家族青年一代充分施展军事才能的舞台。
第二次金川之役后,乾隆帝图功臣于紫光阁,并为列于前五十者亲自做赞,有据可考满洲24人,富察氏明亮、福隆安、奎林、福康安等4人位列其中,所占比例居满洲各家族之首,可见乾隆对富察氏家族之器重。且为明亮、奎林所做功臣像赞中均有“孝贤皇后亲侄”字样,福隆安、福康安中亦提及傅恒,由此不难看出孝贤皇后与傅恒在乾隆帝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重用4人似与此不无关系。
参加金川战役之时,明亮36岁,福隆安29岁,福康安19岁,奎林生年不详,但其年龄应与明亮相差无几,均为青壮之年,*此处四人生卒年份参考黄一农:《史实与传说的分际——福康安与乾隆帝关系揭秘》,《汉学研究》,第31卷第1期,第125页。通过此役得到了锻炼,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军事素养,积累了政治资本,为后期出任军事主帅及疆臣奠定了基础。如明亮在金川之役前,曾先后从征乌什、缅甸,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金川之役中,明亮授为定边右副将军,走上将领岗位,统领南路,独当一面。战后又出任首任成都将军,专权川边藏、彝、羌、苗少数民族军政事务。又如,福康安19岁即从征金川,战场上亲临前线,与士卒并肩作战,冲锋陷阵,克敌制胜,颇有八旗遗风,初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乾隆帝的赏识,“福康安正当幼年,藉此练习成人,于彼亦属甚好”,*《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五十九,乾隆三十九年五月丁丑条。此后一再被拔擢。战争结束后第二年,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福康安被授予吉林将军之职,三年后授云贵总督,成为总领一方军政的封疆大吏。
沙济富察氏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年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然成为世家望族。傅恒、明亮、奎林、福康安等抓住两次金川之役这个难得机遇,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辉煌,至福康安死后封王,又追封至三代以上,使得富察氏家族一跃脱离了其他的世家行列,成为了王族,走向了家族煊盛的巅峰。
参考文献
[1]沙济富察氏宗谱.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5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p443、p443-445
[2]李海鸿.盛世名臣傅恒述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3期,p58
[责任编辑:林俊华]
On Shaji Fucha and Jinchuan Battle in Qianlong's Reign of Qing Dynasty
CHEN PanYE Xiaoqin
【Abstract】In the 11th(1746) and 36th(1771) years of Qianlong's reign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aunched wars on Xiaojin and Jinchuan, which lasted for almost ten years. During the wars, such heroes from family name of Shaji Fucha as Fuheng, Mingliang, Kuilin, Fulong'an, Fukang'an, and Mingren participated in the wars an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maintain the national unity, and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groups. So the Jinchuan Battl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urgence of Shaji Fucha.
【Key words】Shaji Fucha; Xiaojin and Jinchuan; Qianlong; local headman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24(2016)02-0006-06
作者简介:陈潘,贵州省罗甸县第一中学教师。(贵州罗甸,邮编:558000)
叶小琴,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