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晓
★教育研究★
试论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因素
罗晓
【摘要】大学生自杀作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已经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某高校2015级的大一学生开展心理测评,希望能够了解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因素,以期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
【关键词 】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
一、问题提出
针对大学生的自杀,国内各地高校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高校学生自杀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干预办法,并在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机构,包括心理咨询中心等,很多老师对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相应成绩;医院的精神科和心理门诊从药物治疗的角度进行干预,让许多抑郁症的大学生走出了抑郁的阴影。大学生自杀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防止大学生自杀是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为此展开了积极而详尽的调查研究,力求找到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因素,把自杀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
苏斌原、张卫等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选取生活压力事件、精神病前驱症状、精神障碍、绝望情绪、自杀企图、人格倾向、心理健康症状、睡眠质量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自杀风险因素,对8792名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高校心理普查的心理危机因子检测系统需要从内容和方法上重新构建[1];杨雪龙自编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问卷,在江苏省6所高校中抽取199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与大学生自杀风险密切相关[2];王冰蔚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科技学院2009级385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筛查有自杀意念学生162人,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有自杀意念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境低落、睡眠障碍、饮食异常、敌对、偏执是自杀高风险因素[3]。李雪霓,刘海骅等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北京某综合大学9个院系的所有一年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杀风险的筛查指标除自杀意念外还应考虑纳入抑郁、物质滥用、人格特点、阳性精神障碍家族史[4]。杨振斌和李焰通过对14所重点高校33例自杀死亡学生的调查发现,疾病、家庭问题、学校负性生活事件及不良性格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学校负性生活事件是主要诱发因素,其中学业困难和恋爱问题是最重要原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高危因素;不良性格是潜在影响因素;疾病、家庭问题多为潜在影响因素,有时也会成为诱发因素[5]。楚江亭和姜男探讨了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风险社会中大学生“意义感、信任感、安全感的缺失”对自杀意念产生显著影响;大学生个性、人格特征及认知方式等,也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家庭文化背景、高校管理、大学生同伴交往等,则通过有关中介变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作用[6]。李艳兰采取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攻击性问卷对江西省2所高校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亲子分离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分离经历大学生[7]。
国外学者也对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如IIana Huz等通过对美国474名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暴力行为和对攻击的痴迷会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8]。Sidney Zisook, M.D., Nancy Downs, M.D等认为除了抑郁、躁郁症、焦虑症以外,饮食失调和精神分裂症也会增加大学生自杀的风险[9]。Lin Wang, Chang Zhi He等认为自杀意念在中国大学生当中是普遍存在的,高攻击性学生更容易自杀[10]。Hun Soo Kim,Hyun Sil Kim通过对韩国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有自杀意念的学生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没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应对策略、父母教养方式,抑郁、亲子关系、心身症状方面,有自杀意念的学生与无自杀意念的学生也有明显差异[11]。Maurizio Pompili , Marco Innamorati等认为抑郁症状、认知漏洞、更少的主观幸福感是自杀的风险因素[12],等等。Elizabeth J. Lille, Kenneth R. Kaufman认为校园暴力、药物和酒精成瘾、关系困难、悲伤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高风险因素[13]。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自杀的因素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国内学者认为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抑郁、精神分裂、偏执、敌对、不良人格特征和认知方式等内部因素,也包括亲子关系、学校负性生活事件、家庭背景等外部因素。国外学者认为大学生自杀除了抑郁、躁狂、焦虑等内部因素外,还存在着暴力、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外部因素。国外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中区别与中国大学生的很重要一点是暴力因素,美国等西方校园充斥着更多的校园暴力、药物和酒精滥用等事件,这些也会成为大学生自杀的高风险因素。从相关资料上来,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死亡的第三位主要因素[14],自杀行为完成的学生人数在逐年上升[15],尽管女性和男性大学生有相似的自杀意念,但是男性大学生有80%成功实施了自杀行为[16],高校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预防大学生自杀,但是许多研究发现最终死于自杀的大学生至少有20%在生前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17]。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自杀预防,不仅仅在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而在于发现有自杀风险的学生,并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方式进行监控和预警,尽量降低学生自杀成功的几率。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的方式,探讨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二、方法
(一)被试
被试来自四川某高校2015级的大一学生,采用问卷星进行在线心理测评,收集有效问卷8120份, 其中男生4180名,女生3940名。参与者来自全国31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
(二)测试工具
测评问卷主要由两个量表组成:《SCL-90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1.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其作者是L.R.Derogatis。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 ASLEC ) 该量表由 27 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每项按过去 12个月内的发生与否和事件对青少年的影响分为 0~5 共计 6个等级,量表由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共 6个因子构成。
测试问卷还涉及到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都是按照“有”、“无”两点式来进行作答。
(三)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本次测评主要采取网上施测的形式,让2015级的学生统一到学校的机房进行施测,施测时间为两天,在可靠的数据样本回收后,根据研究分析目的,采用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T检验。
三、结果
(一)大学生身心测评结果的概况
通过描述统计,发现本次测评中有风险问题的学生1408名,其中精神病因子阳性的学生408人,抑郁因子阳性的167人,偏执因子阳性的427人,生活事件总分阳性的249人,曾经有过自杀意念的883人,有过自杀计划的172人,有过自杀行为的58人;其中有些风险是同时兼有,比如精神病性和偏执。
(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的独立样本T检验
为了考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是否在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等因子上面有显著差异,在SPSS软件里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
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tptptptp自杀意念-10.851<0.001-13.306<0.001-6.783<0.001-15.130<0.001自杀计划0.0250.980-0.6800.4980.0250.980-1.983<0.05自杀行为1.7110.0870.8050.4210.6710.5040.7390.463
从表1可以看出,自杀意念在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四个因子上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自杀计划在生活应激事件因子上面有显著差异(p<0.05), 自杀行为在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四个因子上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三)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与自杀意念的方差分析
为了考察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是否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以自杀意念为因子,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自杀意念对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差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都对自杀意念都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其中生活应激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最大(F=228.913)。
(四)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的相关分析
为了检验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这四个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SPSS软件里面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了四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
表3 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注:*p<0.05, **p<0.01
从表3可以看出,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四个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p<0.01),精神病性因子和偏执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γ=0.693)。
四、讨论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有自杀意念的人大约占10.9%,自杀意念是指头脑中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包括从较轻微的偶尔体验到的自杀念头到较严重的关于自杀的计划和准备,是评估自杀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18]。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四个因子对自杀意念都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生活应激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最大。这里的应激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工作等情境中发生的应激生活事件。有研究表明,生活应激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冲动性人格和抑郁情绪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19];社会生活事件是引起自杀意念的一种诱发因素 ,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20]。李亚敏,雷先阳等认为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格特征、精神症状、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消极应对等[21]。本文相关分析表明,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四个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精神病性因子和偏执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可见,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都是大学生自杀的高危风险因素,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五、建议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某高校2015级的大一学生进行网上的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并对学生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环境等进行测评,收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对于完善和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相关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精神病性、偏执、抑郁、生活应激事件都是自杀意念产生的风险因素,虽然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并不一定会有自杀行为,但自杀意念依旧是引起自杀行为的高危风险因素,我们要关注有自杀意念的学生,也要关注测评结果中有精神病性、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曾经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的学生也要引起广泛重视,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构建学生动态化自杀预防和干预系统,为减少大学生自杀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 苏斌原、张卫等. 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基于应激-易感模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p78-83
[2] 杨雪. 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年
[3] 王冰蔚. 自杀意念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第8期,p1086-1088
[4] 李雪霓、刘海骅.北京某综合大学一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第11期,p806-815
[5] 杨振斌、李焰. 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的个案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p96-98
[6] 楚江庭、姜男. 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意念问题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p147-156
[7] 李艳兰. 儿童期亲子分离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攻击性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第4期
[8] IIana Huz.Maren Nyer.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as a Risk Factor for Suicidality in U.S.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16,58(4):481-484
[9] Sidney Zisook, M.D., Nancy Downs, M.D. College Students and Suicide Risk:Prevention and the Role of Academic Psychiatry[J]. Academic Psychiatry,2012,36(1):1-6
[10] Lin Wang, Chang Zhi He. Yun Miao Yu.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impulsivity, aggression, and suicide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C].BMC Public Health,2014,12
[11] Hun Soo Kim,Hyun Sil Kim.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Attempts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J].Child Psychiatry Hum Dev (2008) 39:221-235
[12] Maurizio Pompili . Marco Innamorati . Dorian A. Lamis.et al. The Interplay Between Suicide Risk, Cognitive Vulnerability, Subjective Happiness and Depression Among Students [J].Curr Psychol,2015
[13] Elizabeth J. Lilley, Kenneth R. Kaufman. Suicide and Violence in US Colleges: Leg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 [J].Legal and Forensic Medicine, 2013:773-795
[1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eb-based Injury Statistics Query and Reporting System (WISQARS) [Online]. www.cdc.gov/injury/wisqars/index.html. Accessed Aug 2011
[15] Schwartz AJ. College student suicid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0-1991 through 2003-2004.[J].Am Coll Health. 2006;54(6):341-52
[16] Mackenzie S, Wiegel JR, Mundt M, et al. Depress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among studentsaccessing campus health care. Am J Orthopsychiatry. 2011;81(1):101-7
[17] Gallagher RP. National survey of counseling center directors. Alexandria, VA: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unseling Services, Inc.; 2010
[18] 蔡军、肖水源、周萍.死亡概念的发展和儿童与少年的自杀意念[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3 年第1期,p31-34
[19] 朱坚、杨雪龙、陈海德. 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冲动性人格与抑郁情绪的不同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期,p229-231
[20] 黄乔蓉、刘博、冯铁蕾. 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3期,p210-212
[21] 李亚敏、雷先阳、张丹等. 中国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4期,p638-640
[责任编辑:王鹤艳]
On Risk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LUO Xiao
【Abstract】As a heavy topic,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concerns in the whole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s on the freshmen in a college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author hopes to reveal the risk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to reduce the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rat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risk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24(2016)02-0075-05
作者简介:罗晓,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四川成都,邮编: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