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 杨 凯
合作学习,让数学“玩”起来
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 杨 凯
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应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结合“数学好玩”这一特点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有效、有趣的小组合作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真正“玩”起来。
小组合作;数学好玩;有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小学数学的课堂和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目的有了根本的变化。新课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通过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学会数学知识,更能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开拓思维,利用数学知识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快乐、幸福、辛劳和苦恼。这样的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乐园、合作的乐园。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北师大新版数学教材的教学,谈谈新课程数学好玩当中的小组合作策略。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具备合作精神与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中学生“各自为战”的形式,由个体学习型转变为团体合作学习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在这个团体的内部就能消化解决掉。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奇思一家想在九月份选择一天全家一起出去玩,应该选择哪一天?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经过自己的讨论把地点、交通、价格等与本节课无关的信息给排除了。相互影响着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不该是“纸上谈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该回归到生活中。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和光阴的“苦役”。所以数学课堂要从“讲”“练”的二维形式中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合作活动中,与画画、推理、游戏等学生喜欢的“玩”联系起来,符合小学生好动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学中玩,玩中学。游戏型课堂的特点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蕴含在游戏中,让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与学生玩,小组与小组玩。如在教学“一起做游戏”时,按书本教学要求设计“摸牌”、“叠物品”等游戏作业,课上学生有的负责洗牌,有的负责验牌,还有的负责宣布结果。课上学生玩的津津有味,完全已经忘记了是在上课,但在不断“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的认识和20以内加法的口算及比大小的能力。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又自发组织起来玩。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已经不仅仅只是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会了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堂是一个游戏的天地,快乐的乐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掌握课内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分享课外知识,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还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又会利用课外时间去查阅更多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查阅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处理,让小组和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学生们就会发现所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由此数学课堂也更具有生命力。
如教学“上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以下任务:
A.记录自己一星期内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看看每天用的时间一样吗?
B.了解家里成员每天上班路上用的时间。
C.了解周边邻里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上班地点。
这样的作业在完成过程中,学生必然离不开团体的力量,走出课堂,超市、商店、街头、银行……到处都有学生的身影。学生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不仅仅只是在书上,而是切切实实在现实生活中的,而此时的课堂已经不是教室那个小课堂,是现实生活这个“大课堂”。
在这类调查型的课堂中,学生求实、求真,回到了生活这个“大课堂”,经过大家一起调查研究、计算对比、分析总结,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又不脱离生活实际。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孩子们主动去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呢?只有合作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传统的封闭灌输式教学变为开放、合作、灵动的课堂,才是“灵丹妙药”。
在国外,孩子们经常会被布置一些“小课题”形式的拓展作业,那么我们的小组是否也能变成一个小小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课堂不就成了一间小小“研究所”了吗?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特别强烈。结合儿童这一心理,我们可以设计“课题研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这些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例如教学“绘制校园平面图”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方案、过程、问题、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这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夸美纽斯主张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而小组合作则让“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幅画,那么枯燥乏味的课堂就是白纸,合作设计,充满智慧碰撞和童趣的课堂就是孩子们喜欢的美丽的画卷。快乐的课堂一定是孩子们一起“玩”出来的!
[1]武志强.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