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性创新

2016-04-11 03:40:32李世达
三晋基层治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两学一做两学党员干部

李世达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性创新

李世达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其基本指导思想蕴含着对经典实践观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将从理论继承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分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思想中对科学实践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我省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两学一做;实践观;知行观;方法论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目的是通过学习教育促进党的理论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党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善于求知、勇于践行的合格党员。其基本指导思中所蕴含的科学实践思想,具备极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是我党在思想建设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创新。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科学实践思想理论溯源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由此第一次旗帜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立场,并将实践作为认识世界、检验真理、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武器,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蕴含着巨大的理论张力:就发生机制而言,认识与实践是同构性的活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完全割裂实践的认识与彻底摒弃认识的实践都是不存在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学”,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向党中央看齐,进而摒弃“理论总是僵化和静止的”错误思想,通过向党中央看齐,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体会理论与实践结合时产生的巨大张力。

“做”即是实践,是学习领悟了理论之后的具体操作与检验的过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关键点落在“做合格党员”这一标准上,强调判断党员合格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党员的行动,只有在实践中勇于挑重担、渡难关的共产党员才有资格被称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由于国情社情的变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产生出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新课题与新挑战,这些问题没有既成的解决方法,需要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摸索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这就更加突显出了“做”的重要性。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和“做”不是彼此分离的两种形式、两个阶段,而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一方面,学和做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只有理论学的透彻深入,才能保证在实践的过程中方法得当、遇事不慌;反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学”和“做”又是各有侧重的。突出“学”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作用,通过学习理论,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党的规矩和纪律。同时强调在“做”的方面突出行动的力量,强调在行动上体现党的宗旨和党员形象,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中国儒家思想始终倡导“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是获得知识和道德践履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如何在实践中促进知行合一?”这一问题的长期思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知行问题的现代性思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的基本观点。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倡导寓知于行、以行促知。一方面强调要不断强化对党章党规的认识,以规范约束行动;另一方面也强调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已经形成的观点和认识,以实践性反思促进认识由感性向理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经典实践观的创新发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理论上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吸收和创新,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实践的基本理论

群众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经典著作中,这一概念仅仅以一种“基本原则”的形式被提及,对于群众性实践活动的具体运行机制分析甚少。特别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倡导的群众性实践活动更是一度失去了可供参考和研究的“样本”,在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围攻中,群众实践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遭受了极大的冲击。

此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我党在党建领域贯彻群众史观的一次重要创新,具体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突出强调了基于群众性实践的理论创新是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全体党员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

二是突出强调群众的实践性监督作用。相比于纪律监督的条例分明,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往往是直接的、具体的实践性监督。这就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将党性体现在党员生活的方方面面。全体党员都要充分学习领会党章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群众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意见作为衡量自身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要主动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善于聆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帮助自己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指明未来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丰富了“知行合一”的时代内涵

中国传统哲学中虽然强调知行合一,但是对于求知途径的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例如,北宋哲学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张载就明确地指出人是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获得经验知识和道德知识的。感官只能获得经验知识,而道德知识原本就是先验的,这就导致了在知识获得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倾向。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思想基于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克服了在求知过程中的唯心倾向,明确地将吸收客观知识和提升道德修养的过程统一于实践活动当中。在学习党的基本规章制度、纪律规矩等客观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塑造正确地党性意识和价值观,坚持共产主义信仰。这是学习客观知识的阶段,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起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不断内化为行动,才能最终达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目标。也就是说,要实现从被动接受理论教育发展到主动改造价值观和主观世界的阶段,这是理论学习内化于心的必经阶段,也是学习教育过程中由“他律”转向“自律”的关键环节。

(三)“两学一做”是对知行合一科学方法论的新探索

建设学习型政党,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我党始终关注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写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对构建党员干部的科学学习方法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在学习前系统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开展详细地调查研究;二是聚集人才,分工合作,集体学习,克服学习中的无组织的状态;三是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这篇文章确立了我党在学习中始终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集体学习的科学方法论。

此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次以“学习”作为出发点改造党员的精神世界,既是对以上党的优良学习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创新。不仅仅是一次针对特定内容的专题教育,更蕴含着对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积极探索:

首先体现为倡导自我学习与组织教育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依托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及各级党组织培养教育党员干部是我党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党的组织教育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研究与思考后的智慧结晶,是党员学习党的科学思想理论的最好渠道,是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的必由之路。同时理论学习只有与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切中实际,才能引发全体党员干部的理解和共鸣。因此,党的组织教育不能是空洞的“理论填压”和“观点轰炸”,而应当坚持正确的理论引导与实践检验相结合,要更贴近现实、更贴近个人。在此次专题教育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典型引领、组织保障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既要完善学习和教育的组织制度,也要考虑到党员的实际情况,鼓励基层党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自学,培养学习意愿和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积极探索将“两学一做”具体实践上升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了一种科学的学习范式,即在学习新知识或新理论时遵循“学好理论规程、学习典型范例、做好实践检验”的“两学一做”科学学习方法。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业务知识时,也应以此方法为基本遵循。首先认真学习理论规章,形成严格的规矩意识和纪律观念,做到规矩入心、原则入脑;其次要自觉树立典型意识,以正面典型为榜样,引反面案例为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再次要将自己的思考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观点,改进方法,以此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这种学习方法应当成为我党长期坚持和不断发扬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对我省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建议和思考

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省应立足省情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好此次学习教育。

第一,从思想上把党性锻炼作为修身的“必修课”。“修身”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人格养成途径。《大学》中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衡量君子人格修养及成就的基本标准,其中修身又是最直接、最首要的标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党中央也把“严以修身”作为“三严”的第一条准则,可见修身对于健全人格养成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到党员干部而言,“修身”的标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格修养的提高,更体现为党性的锻炼和养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倡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宗旨意识建设与人格养成中的“信念、行动、德行、作为”四个基本方面一一对应。可见,我党对党性修养的重视,明确了党性锻炼是提升人格修养的“必修课”的意识。

第二,擅用正反典型,强化底线意识,实现弊革风清。所谓底线意识,就是要从最坏的可能准备,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当前,我省的党群分离现象还普遍存在,党群干群矛盾在依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省开展“两学一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建议,我省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更加突出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做到两个“完善”:

一是要完善党群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群众对党员干部不理解、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机制不够完善,部分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因而受到错误信息的诱导,产生消极对立的情绪。在此次学习教育中,我省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有计划地完善与群众间的交流机制,及时有效地向人民群众展示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展现心路历程,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机制。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到生产一线去,在群众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每一件具体工作中重塑我省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

责任编辑:郭丽娟

D261

A

1674-1676(2016)06-0096-03

李世达(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哲学硕士,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建理论。

猜你喜欢
两学一做两学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将“两学一做”深入日常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4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提升煤矿企业党建政工实效
浅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握的基本点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8:25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8:13
“两学一做”怎么学
“两学一做” 笃实为基
“两学一做”重在“抓实”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