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 王丽革
浅议课堂提问的艺术
■ 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 王丽革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围绕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课堂提问一直被视为有效教学的中心。因此,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他所提问题的质量和提问的方式体现出来。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最直接的了解,进而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还能够促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多时候是由教师引起的,而教师的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在课堂上是极其普通的事情。这看似平常的一问一答,如果教师运用恰当,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深入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的提问流于形式,学生多数是有口无心的“随口答”,缺乏思维的价值。
(一)问题呆板平淡,缺乏思考。“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一个问题,如果问得平平淡淡,只是“老调重弹”,那么对学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一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准备《做风车的故事》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是写牛顿小时候的一个故事,牛顿是谁呢?本文是写他的什么事?”后来,他的指导老师作了处理,结果课堂上的问题变成了:“你看到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打开了,纷纷说:“我想知道是谁做的风车,他为什么要制作风车”;“我想知道怎样制作风车”;“制作风车并不难,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制作风车这件事”……
(二)问题游离重点。突出重点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有的课堂提问不是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提的实质性问题,而是背离了教学重难点。还有些问题设计,从表面上看围绕了教学的内容,但实际上仅在问题的外围徘徊,游离了教学的重难点,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三)问题太多。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一些人认为启发式、探究式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学生自问自答。于是,“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一节课下来少则几十个问题,多则百多个问题,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在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不亦乐乎地回答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思考问题。教师要么成为旁观者,要么拼命地把学生的答案往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引。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式教学就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对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
(一)在课堂提问之前,教师应有充分准备。教师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如果教师完全依赖课堂即兴提问就很容易离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实现教学目标。要考虑所提问题的难度,适合哪一类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可以采用哪些技巧回答等等。如果事先对这些问题缺少足够的估计,教师在课堂上信口开河,想起什么问什么,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引起课堂混乱,浪费教学时间,拖延教学进度。
(二)课堂提问的目标要明确。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目的:一是以
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为目的而设计的提问;二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而设计的提问;三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而设计的提问;四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设计的提问;五是以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为目的而设计的提问;六是以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准备的提问,七是以管理教学秩序形成良好学习环境为目的而设计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提的问题只有目的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在教学中,提问不能仅仅局限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或者增进学生知识记忆的水平,而应适当增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层次提问。
(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要针对问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类型学生回答,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要由少数几个优生包办了答问。不同难度的问题可由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由优生回答;一般的问题由中等生回答;较易较浅的问题,由学困生回答。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思考,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即使提问个别学生时,也应该注意让其他学生认真听。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认为某某同学的回答怎样?你对某某同学的回答有什么补充?你能把他们的说法综合一下,完整地说一说这个问题吗?这就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使答问的、旁听的都能积极动脑。
(四)课堂提问要针对性强。漫无目的的提问是徒劳的、无意义的。因而,教师提问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一是从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问。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理清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篇”的中心问题,围绕中心问题设计一系列问题链引起学生质疑思考,并力求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是从知识的混淆点提问。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如果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加以区分,把学生从迷惑不解中解脱出来,这样的提问就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是从学生的遗忘点提问。知识的遗忘点,一般不被人注意,容易让学生遗忘它的存在。应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加深记忆。
四是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问。新知的学习是在旧知的背景下进行的,旧知识是学习新知的铺垫。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旧启新,新旧相连,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不断拓宽知识的内容,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问,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处于被教师提问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生不爱提问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有创意地提出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打破学生的依赖情绪,引导学生发问,无论他们的问题是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只要学生敢于站起来提问,就应该予以肯定和激励。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难度较大而无法下手时,可以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消除畏惧心理。
(二)让学生会问善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教材和同学质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可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会问善问呢?首先要树立以教学文本为课堂提问轴心的观念。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提问也好,学生自主质疑也好,都必须围绕文本这一轴心,弄清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只有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才可能问得有理、有据、有序,否则必然会导致发问的简单化和笼统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盲从,要善于对别人的观点、结论提出问题,并能说出原因。如从别人观点、结论中不理解、不明确的地方发问。最后,提问的表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过程转化为语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