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丽萍
541002 桂林市 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
乳管扩条配合手法排乳在哺乳期积乳患者中的应用
雷丽萍
541002桂林市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乳管扩条配合手法排乳在哺乳期积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哺乳期积乳(乳汁郁滞)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排除积乳,观察组应用扩条介入进行乳管扩张冲洗治疗技术配合手法排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肿块立即消失,疼痛减轻或消失,体温24 h内恢复正常值,及时可以恢复哺乳。结论: 乳管扩条配合手法排乳治疗患者在哺乳期积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管扩条;手法排乳;乳汁郁滞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2.036
哺乳期乳汁淤积常见,多见于乳头过小、低平或凹陷,输乳管阻塞,产妇乳汁过多,过度依赖和使用吸奶器,造成乳汁在乳管内淤积不能及时排除,患者感觉乳腺胀痛,压痛伴有或不伴有体温异常(体温38 ℃左右),通常治疗以抗炎治疗为主,但因停止母乳使疗效更差,局部容易形成僵块,手法按摩排乳难以消散,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大痛苦。部分病例以单纯手法排乳,但效果不明显。我院利用乳管扩条配合手法排乳治疗乳腺门诊哺乳期积乳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哺乳期积乳(乳汁郁滞)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均为哺乳期,年龄20~39岁,平均26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其中发热者10例,乳头破溃者18例,均为首次就诊病例;发病时间为产后2~40 d,平均22天;对照组:50例,均为哺乳期,年龄21~38岁,平均27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5例,其中发热者8例,乳头破溃者16例,均为首次就诊病例。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理解沟通能力良好,平素身体健康。患者均通过观察临床症状,检查血常规与B超确诊为哺乳期积乳,属于急性乳腺炎早期(乳汁郁滞期)。病史均为哺乳期乳房前段部分肿块,乳房多发囊肿积乳伴疼痛,局部压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疾病分类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应用扩条介入进行乳管扩张冲洗治疗技术配合手法排乳:(1)器械药品准备。使用导管镜配制的乳管扩条,分5~6,7~8,9~10三条6种型号;平头针1~2个,一次性注射器2.5 ml和一次性注射器10 ml各1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无菌棉签各1包;药品为2%利多卡因、皮肤消毒液、生理盐水、土黄连液等。(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检查乳腺肿块所在位置或红肿所在象限乳管,并注意乳头部位有无白色溃疡面,以乳头为中心进行常规消毒,铺灭菌洞巾,找出肿块方向的乳管,先用5~6号扩条扩张乳管,接着插入平头针,注入1%利多卡因0.5 ml,予局部麻醉,然后通过逐级扩张乳管至10号,每种型号扩条插入乳管后,均应环形摆动5~6次后停留1 min左右,以刺激乳管扩张松弛,利于乳汁排出。扩管结束后进行排乳,方法为根据肿块位置不同,施与不同手法。肿块在乳晕周围时,扩管结束后,先轻轻向上提拉乳头,刺激乳管扩张,接着左手固定患乳,右手拇指,示指指腹从乳晕根部对合行指揉、推、挤肿块。肿块在乳房前段部分,扩管结束后,术者先挤出少许乳汁或涂上少许润滑剂,以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五指从乳房周边向乳头方向进行揉、推,挤抓手法,再用手轻轻挤压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直至宿乳呈喷射状排出[1]。手法力度合适,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后,肿块明显减少或消失,乳房柔软,疼痛减轻[1],相应乳孔有射乳现象,如果乳汁淤积过久,乳汁粘滞难出,或有黄绿色液体挤出,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注射,每次以乳房能承受的液量为宜,直到挤出液体变稀,黄绿色变少或消失;如果有脓液排出,并局部挤压治疗后,先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予土黄连液冲洗,以消炎止痛。如果乳头有白点,用扩条轻刮或挑刺,然后手法按摩排乳,看是否有乳汁射出,如果有乳汁射出,证明乳管开口被堵,及时将乳汁排空即可。如果在排乳过程中有奶沙粒堵塞的情况时,可用扩条反复多次扩管,以利乳汁排出,而且排乳会更顺畅。患乳局部积乳囊腔较大时,手法治疗积乳囊腔消失或缩小后在局部用纱布做梯形垫加压,以促进积乳囊壁粘合,避免乳汁再次进入囊腔。治疗后指导患者哺乳,及时排空乳汁,适当减少每次喂奶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吸奶器,造成乳头再次损伤,加重乳头水肿、出现排乳不畅的现象发生。每次30 min,每日1次。
1.2.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给予手法排乳,术者先挤出少许乳汁或涂上少许润滑剂,以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五指从乳房周边向乳头方向进行揉、推、挤、抓手法,再用手轻轻挤压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将乳汁排出,手法力度合适,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后,乳房肿块缩小或缩小不明显,乳房仍有胀痛现象。治疗后同样指导患者哺乳,及时排空乳汁,适当减少每次喂奶时间,避免使用吸奶器,造成乳头再次损伤,加重乳头水肿、出现排乳不畅的现象发生。
1.3疗效观察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失,排乳正常;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块减轻,排乳基本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消失,或病情进展局部化脓。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讨论
哺乳期积乳是产妇的常见症状,多种原因(生理情况和心理情况),均可引起乳管阻塞或乳汁淤滞[3],乳头皲裂,母亲怕痛拒按,过度使用吸奶器损伤乳头及导管,引发乳头水肿,产后缺乏相应知识,如大量进食催乳之品,导致乳汁过多,进一步加重积乳,排乳不畅,变性乳汁刺激腺体组织,引发红肿胀痛等炎症反应,细菌乘机侵入,并大量繁殖,形成细菌性感染,加重炎症反应,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最主要原因[4]。
结果显示,传统治疗哺乳期积乳,急性乳腺炎手段多为手法排乳,疏通乳管,排空乳汁,吸奶器吸净乳汁,使用抗生素,局部外敷及物理治疗等,如脓肿形成,切开引流,治疗期间需停止哺乳或回乳,直接影响乳母、婴儿的健康[4]。我科采用主要针对乳房前段部分肿块及乳晕区肿块进行乳管扩管后行手法排乳治疗,使乳管扩张,疏通并冲洗堵塞乳管,同时进行手法排乳按摩,使乳管在充分扩管前提下乳汁能得到及时排空,过程简单,不但效果满意,而且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安全、无不良反应,经济实用。治疗后产妇可以继续母乳,避免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并大大减少了乳腺脓肿形成的概率,消除产妇对脓肿切开引流的恐惧和痛苦。
哺乳期积乳对乳腺炎的治疗贵在预防,贵在早治。乳腺以通为用,以堵为逆,以塞为因,以消为贵。消散与痊愈的时间与病程长短、就诊是否及时成正比,否则化脓穿溃,容易引起乳痈变证[1]。医护人员及时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及教育,做好预防与调护非常重要(1)指导孕产妇用温水擦洗乳头,以坚韧其皮肤,预防乳头皲裂。(2)乳头内陷者产前经常挤捏提拉正之,个别的需行手术矫正。(3)乳母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保持情绪安定、乐观,忌恼怒、忧郁等不良精神刺激。(4)产后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如鲜藕、丝瓜、牛奶、鲫鱼汤、瘦肉汤等,忌辛辣、刺激、油腻之品,以免过于油腻的食物使乳汁变得过于浓稠,造成乳管堵塞。(5)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应将乳汁排空,如有淤积,可用毛巾热敷,再以手法推拿按摩,排除积乳,或用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但不能过度依赖吸奶器。(6)注意婴儿口腔清洁,不可含乳而睡[1]。
治疗哺乳期积乳值得注意的是,乳管扩条介入治疗成功与否与下列因素有关:进管技术的熟练程度(进管手感训练);正确判断乳管开口与溃疡面的关系;正确掌握肿块与乳管开口的关系;心理护理及放松疗法的灵活运用;不足之处是乳管扩条仅长7 cm,不能直达更深远的积乳囊腔,扩管不到位,不利于排乳,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手法排乳的技术要领为熟练掌握多种推拿手法,针对不同部位肿块、积乳进行灵活运用,并要随时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不能盲目强行挤压按摩,否则容易加重病情。特别是位于乳房根部和乳晕区的积乳肿块,当配合理疗和外敷药物后再行乳管扩条加手法排乳效果会更好。
总之,经乳管扩条介入下同时配合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积乳特别是针对乳房前段肿块和乳晕区肿块的患者,可彻底治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3-154.
[2]郭祎.消癖汤治疗乳脉增生病64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8):582.
[3]刘丽焱,杨旭东.1321名产褥期妇女乳房炎病因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9):159-160.
[4]李济章.以通为主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5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5):495-496.
(本文编辑刘学英)
(收稿日期:2015-02-03)
雷丽萍:女,本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