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贤
摘 要:本文笔者就教学目的、情感渗透、课堂情境、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几个角度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旨在为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45-01
一、从学习目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认识不够、学习目的不明确,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主性,一旦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引导,学生就会变得漫无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俗话说“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航船迷失了方向”,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未来的计算机、互联网都是基于数学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运作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积累,很难在日后有立足之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从情感渗透入手,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含有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与之相比,数学知识显得相对枯燥、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相对较低。数学课堂上师生之前的情感交流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情感渗透策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例如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免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压力,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另外教师也要认识到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从课堂情境入手,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进行运算规律的学习,进行作业的巩固锻炼。课堂情境相对简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就会降低。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有效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我知道它的内角和”的情境,让学生随便画出几个三角形,教师都可以猜出其内角和是180°。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为深刻。此外教师还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丰富多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从教学模式入手,加深学生学习感知
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善于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这样以来,每节课学生都会有新的收获,每节课都会解决一些常见的生活性问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运用小学时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适当开展竞赛,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以最大的激发。
五、从教学评价入手,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教学评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自己以往学习的认知,同时也关系着学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认知、学习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学习认知层次,对于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基础差的多鼓励、多表扬,基础好的多鞭策、多引导,让他们能够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有所进步、不断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