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荣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TheOxfordHandbookofConstructionGrammar述评
陈吉荣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The new trend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 constructions from morphemes to clauses and beyond, acquisition and cognition in view of constructio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view of constructions. All these new trends manifested themselves inTheOxfordHandbookofConstructionGrammar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this paper, the new development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is depic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structural content,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and research limitation.
construction; feature; variation; limitation
201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Hoffman & Trousdale编辑的构式语法新作:TheOxfordHandbookofConstructionGrammar。自从构式语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心理学角度的生成性理论以来,学术界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构式研究。除了构式的共同假设以外,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趋势还包括:构式的层级与信息结构、构式的习得与认知,以及构式的变化规则等。这些关于构式研究的新问题在TheOxfordHandbookofConstructionGrammar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关注。
TheOxfordHandbookofConstructionGrammar开篇就是构式语法著名学者Adele E. Goldberg的构式方法研究。本书在前言部分对构式语法的概念范畴和发展历程做了理论回溯。接着,在本书的主体部分,作者分成三个部分论述构式语法的新发展。
第一部分论述了构式的原则与方法。这一部分内容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首先是构式方法总论,然后对构式进行总体评价,涉及构式的贡献与局限。接着是微观视角的原则与方法解析,包括基于用法的构式理论与示例再现、平行结构中的构式、构式语法中的数据等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是不同角度的构式语法研究。主要包括:伯克利构式语法、基于符号的构式语法、流变构式语法、基于体验的构式语法、认知语法、激进的构式语法、认知构式语法。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构式语法各个流派的历时发展研究,是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宏观理论描述。
第三部分是词素、小句以及超越小句之上结构的构式研究。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构式层级的系统研究。在构式系统中,构式语法中的形态学研究非常重要。这是构式语法具有很强解释力的一个理论依据,也说明了构式语法能够反映人类认知体验的特殊性质。这一部分还详细论述了词语与习语,分析了常用搭配中的构式意义。此外,抽象短语与从句构式也是本章关注的重点,作者最后还从信息结构层面整体论述了构式系统。
第四部分是构式语法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研究。本章主要从语言习得与认知的角度论述构式语法。内容主要涉及构式语法与第一语言习得,构式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构式语法与心理语言学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者最后论述了意义、词语、构式及语法构成的大脑基础。
第五部分是构式变体与语言变化研究。这一部分首先描述了构式的变化原则,然后分析了历史比较视角的构式重建以及认知心理语言学中的构式变化。这一部分还阐释了基于语料方法的构式变化,进一步突出个人言语方式、话语与构式语法的关联。
本书内容详实,论证角度多样。认真读过全书,笔者确实感觉本书在理论描述方面很有创新特色。
本书的理论特色非常突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分析。
3.1 修补原则-参数理论
在本书中,Hoffman & Trousdale首先追溯了语言学中“构式”的发展历史。他们归纳了构式的突出特点:所有的语言构式,都是词汇-句法连续体的一部分(Fillmore et al.,1988;Jurafsky,1992;Goldberg,2003:223)。这一连续体的实例来自以下四个方面:词语构式、习语构式、比较构式、因果构式。这四个方面体现了构式再现的不同方法。Hoffman & Trousdale进一步分析认为,词语构式中的词汇是关于形义的经典配对,习语中的意义并不完全是合成的,需要在听者的心智词汇中储存。习语中有的部分是独立的实体,但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包含一些空位,可以用不同的元素来加以填充,此类构式被称为框架构式。相对而言,比较构式更具有框架性,因其有一个独立实体和几个框架空位。因果构式是完全框架的,因为它包含引起X的空位以及动词V,受影响的补足语Y,以及引起结果状态的Z。
事实上,早期乔姆斯基(Chomsky)的转换模式提到了“构式”的内涵,并且涉及到以构式为特例的规则。例如,在《句法理论》一书中,他讨论了“动词-with-补足语”构式(1965:190),还讨论了比较构式(1965:178)以及因果构式(1965:189)。20世纪80年代,乔姆斯基以原则-参数方法来分析构式理论。原则-参数方法认为,构式是对一系列能导致普遍原则和参数环境的互动结果的结构集合(1995:129)。在假设有语言天赋能力存在的前提下,乔姆斯基式的主流语法研究从语言加工能力转向语言的心智原则与参数调查。不过,尽管原则-参数理论在描述和解释的充分性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Culicover & Jackendoff (2005:25-37) 仍然认为原则-参数理论忽视了大量的语言现象。标准的原则-参数范式只关注核心体系,忽视了来自于历史偶然性、混合方言、个人言语方式及其相关的语言现象。此外,正如Borsley (2006,2007)指出,为了能够抓住不同从句类型之间的区别,原则-参数方法过分倚重看不见的元素。“这是与基于构式的描述不同的分析,直接与相同的性质和解释的配置相关”(Sag,2010:488)。
与乔姆斯基原则-参数理论的看法不同,本书认为,构式语法的原则-参数方法应修补为:不仅为“核心”语言也为具有个人言语方式的“边缘化”语言提供统一分析。这一分析无需回溯到转化和偏离,也无需完全使用空元素。相反,言语者的心智语法包含框架和独立实体的构式,并且,正是对构式的平行激活突出了一系列特殊的言语方式。具体来看,构式语法对原则-参数理论的修补和发展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学习主要是由于意义驱动和交互驱动,而不是头脑中的普遍语法驱动。第二,构式和语义结构因语言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语言中也不存在完全统一的句法范畴和句法关系。构式语法学家先从具有特殊性的构式入手,发现其中蕴涵着很多常规构式的特征,即特殊构式从常规构式中传承了很多语义特征和用法规律。第三,构式语法学家认为,语言能力不是天赋和自治的,语法知识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是从若干基本用法中抽象出来的,句法与语义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第四,构式语法认为音位单位与语义单位是直接相连的,两者之间没有其他组织层次。
3.2 进一步探索构式特征
本书介绍构式研究方法,突出了构式的基础假设。正如Goldberg指出的那样,有四条主要的原则可以将构式语法与乔姆斯基的主流生成语法区别开来:1)将短语和从句作为语法构式加以分析;2)关注语言表面形式及其转化或者偏离;3)强调构式所形成的网络;4)描述跨语言多样性以及以“域-总体”为角色的认知过程(Hoffman & Trousdale,2013:15)。此外,构式语法学家一般认为,任何个性化的配对 (涉及词素的、句法的、词汇的、语义的、语用的,或者话语-功能性的特点) 应该被认为是构式(Croft & Cruse,2004:263)。
除了上述四条原则,本书从过程、延展、频率等几个角度深入描述构式特征。1) 过程特征。Kay做了两种构式的区分:一是全部生产性过程的构式,即说话者语法的部分表现;二是半规则化过程的构式,例如“A as NP”模式(Hoffman & Trousdale,2013:33)。2) 延展特征。Bybee认为,言说者的心智语法是由对具体言语的反复使用而塑造的,其中“域-概括性”的认知过程(例如概念化或者跨模式相关)在构式延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再区分语法和元语法(Hoffman & Trousdale,2013:50)。3) 频率特征。频率在Jackendoff的并行体系结构方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并行体系结构方法模型中,音系学、句法学以及语义学被描述成独立生成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说话者的心理语法之中。频率决定了某个结构会被说话者长期记忆。与大多数的构式语法方法相比,并行体系结构中的结构并不总是包含索绪尔符号(比如形式和意义的搭配),它同时包括“欠缺的”词项,即有抽象的句法原则而无意义或是有语义原则而无句法形式的词项(Hoffman & Trousdale,2013:71)。
如上所述都是对构式的特征做出的深入探索。总体来看,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构式语法认为,人类的身体和心智是不可分离的,互动性的感知体验决定了人类的概念和思维,也决定了人类的语言结构和表达,形式与语义是不可分离的,仅仅关注形式而不考虑语义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无法详尽描写语言的各个方面,在词汇与语法、词法与句法之间不能做出二元式切分,两者形成了一个连续体或渐近体。
3.3 重新阐释构式的形式结构意义
本书重点评论了几种主要构式语法理论对形式结构的研究,重新阐释其形式结构意义。1) BCG的形式分析方法中,核心与非核心语法形式都被同一种机制描述和解释,强调“盒内盒”结构,突出属性价值独立句、一元结构、配价、互补、共同示例和无效示例等问题。BCG分析方法还涉及不同结构,例如主谓结构,头位补足语,倒置结构,左隔离结构等。同时,Fillmore还研究词汇意义概念上的结构(Petruck,1996)以及框架网络资料库中句法信息的实施(Fillmore,et al.,2003;Boas,2006,2009)。2) 从BCG和HPSG中演化出来的SBCG,其结构特征是以等级继承划分来排列组合(Carpenter,1992)。SBCG是一个高度形式化的理论。3) FCG和ECG是高度形式化的、基于AVMs的框架结构,它们都倾向于计算性的实施。FCG允许CG(认知语法)研究者用精确的方法形式化,用以检测对于语言搭配,语言产生和学习理论的影响。ECG试图模拟以人类语言行为为基础的认知机能和神经机能,其主要原则是,在语言加工的过程中,心理模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还指出,基于用法的构式理论也阐释了构式的形式意义结构。首先是Langacker的CG,其基本原则是,语言是以人类的身体经验和像似性、自动化、图式化和类别化的非语言认知为基础的。CG假设语法本身是有意义的,而作为形式意义配对的构式在框架里占据中心位置。其次是RCG。RCG是在Croft的语言类型学研究中产生的。该研究主张,所有的语法分类都处在特定的语言和特定的结构之中,典型的句法-语义映射由一个多维的概念空间决定。形式的构建类型被认为是在这个概念空间中频繁分布的状况。然后是CCG。CCG调查用来构建特定语言结构网络的一般认知原则,进而提出心理学意义上的关于语言的合理解释。CCG的视角还涉及叠层构造中的相互影响,语言结构网络和继承分层的作用,还有其频率和生产率问题。
3.4 深化构式单位的分析研究
构式的研究单位也是本书的重点。构式方法可以用来分析词汇-句法渐变群中的句法现象。从词汇-句法的渐变群的底层分析,可以描述什么才是构式的最小类型单位。这一研究涉及构式语法角度下的形态学论题。如何进行词汇-句法渐变群分析,如何计算构式中的语义层级和句法不规则,本书给出了全新的解决途径,即Stetanowitsch提出的构式搭配分析法(Hoffman & Trousdale,2013:291)。这是一种定量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表明发生在词汇结构与语法结构之间关系的强度。读者需要熟悉构式搭配分析法的三个主要变体,即“简单共现词素分析法”、“多项显著共现词素分析法”、“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分析法”。对此,本书还提供了案例研究,展示出如何从不同的构式搭配中获取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分析结果。总体来看,构式单位的分析研究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例如推论统计学、认知方法假设以及统计测试。
另外,随着对词汇-句法渐变群的句法末尾的关注,Hoffmann & Trousdale(2013:307)强调了吸纳分析法也会促使我们进一步分析构式单位。首先,他关注抽象的短句结构,并且讨论了在构式语法框架中缺乏默认结构和存在分歧点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以及关系从句的排列问题。然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空隙填充的结构中,阐述了这些结构是如何通过构式语法方法加以分析,并且描述了如何在英语中通过介词使这些结构建立关系。最后,他提出了一个英语比较关联结构分析法,并且为这个结构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还有的构式语法学家更多关注词汇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例如,Leino关注的是在构式方法中信息结构的作用(Hoffman & Trousdale,2013:329)。信息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是通过一个特定的意义表达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说话者要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选择一个构式替代其他的构式。Booij在本书中还提到了屈折形态,并阐述了形态构式和句法构式的关系(Hoffman & Trousdale,2013:255)。未来的构式单位分析也会包括这些信息结构和屈折形态。
3.5 描述构式成为习得和认知的重点
在构式语法的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中,一个研究重点是儿童和成人是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取构式知识的。在本书中,Diesse对母语习得的生成语法和最常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Hoffman & Trousdale,2013:347),认为构式对母语习得有着强烈影响。早期枢纽模式中的词汇特异性是儿童语言的特点,而那些动词参数结构的关系则是典型的成人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构式的频率、形式和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学习另一种语言。母语构式对二语习得存在着潜在影响(Hoffman & Trousdale,2013:365)。此外,Bencini关注语言产生过程中的心理问题(Hoffman & Trousdale,2013:379)。她首先概述了心理语言学“共识模式”的产生,认为这个模式对语言产生做出了必要的解释。在一个构式语法框架中,词汇的独立结构过程会将一个简单的解释加工成一个抽象的构式。交叉知觉模式可以作为支持这一论断的最基本证据。
关于构式与语言习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在神经学领域取得的。Pulvermüller,Cappelle和Shtyrov的研究表明,一些构式语法可以被看作是关于句法结构假设的、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合理解释(Hoffman & Trousdale,2013:397)。来自于神经学的证据表明,在普通的语言学构式理论中,神经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通过“大脑中的语法理论”来阐述句法处理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指出,大脑对合乎语法以及不合乎语法的序列的反应不同,人类语言可以被视为一种其他神经认知特征的扩展,这符合构式语法的研究者们提出的很多理论预设。
3.6 突出构式变化的跨学科研究
本书还描述了构式变化的跨学科研究,突出了基于构式的历史比较视角。Fried的研究认为,构式语法可以应用于语言变化的研究(Hoffman & Trousdale,2013:419)。Fried在语法化现象的构式方法方面提出了更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某些构式方法或许会改变语言的内部现象,一些结构会分布在更大的结构中。在本书中,该研究注意的是构式变化的渐进性,即不同构式层次中的微变化以及语境的重要性。例如,Barddal指出,最基本的比较式结构通常与词汇、形态或是与语音的重建有关(Hoffman & Trousdale,2013:438)。她认为语言的一个构建方法是以形式意义配对语法元素。此外,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语言的构式方法和语料库语言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Hilpert关注三种不同的构式变化:构式频率变化、形式变化、功能变化。频率变化包括文本中的构式频率变化,形式变化包括形态单位的变化,功能变化包括隐喻和转喻的变化,例如类比扩展的变化(Hoffman & Trousdale,2013:458)。在上述情况下,从语料库中检索数据可以揭示构式变化的细节,这一便利的定量分析体现了许多语言变更和变化的情况。
在对构式语法和社会语言学关系的讨论中,Hollmann阐述了合成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构式理论的方法(Hoffman & Trousdale,2013:491)。Hollmann借鉴了Groft的“社会认知语言学”概念以及语言使用中的互动性,Grondelaers关于荷兰语变化的研究,以及Siewierska关于英语构式中的语法和音位形态的变化等理论。通过这些比较和借鉴,构式语法学家强调,在构式语法和社会语言学之间需要大量的对话,以此可获取对语言变化的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在某些细节问题上,本书还明显存在不足。
第一,在内容结构上,各部分并非均衡。例如,本书第一部分描述构式的理论原则与基本方法论问题,从Goldberg的理论出发,总结了构式语法学家对TG学派的理论反思,批判了语言的天赋观、普遍观、自治观、模块观、二元论和形式观,但是对于构式的充分性问题以及基于用法的模型讨论的内容偏少。构式语法研究者对于依据频率审视构式也有不同意见,Kay认为,从语言中提炼的某一抽象构式应具备其被频繁应用的必要条件能够形成相对固化的图式性构式,而Bybee认为,语言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构式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对于构式频率的不同看法,本书没有给出统一的解释。
第二,在理论描述上,对于构式的分析与整合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构式主义者之间仍存在一些分歧。例如,有人质疑某些一般性构式术语的可行性:Goldberg提倡采用“构式方法”以避免由于在相关框架内贴上不同标签而形成不同的分支。Jackendoff则坚持句法原则独立于语义的观点,他和Kay对Goldberg定位的一些构式提出了不同的分析。Pulvermüller等人提出,从神经机制视角来看,词汇构式和图式语法构式的运作机制是大不相同的,这种提法与不少构式方法的基本假设是不相符的。对于诸如此类的分歧,本书并未加以归纳,仍没有涉及在未来的构式研究中,如何接纳这些分歧。
第三,在内部衔接上也有不足。例如,本书第二部分重点描述几种重要的构式理论流派,特别对四种构式语法理论做了重点介绍: Fillmore、Kay和O’Connor等的构式语法、Langacker等的认知语法、Goldberg的构式语法分析法、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本书对四种理论分别做了评述,但是却没有进行四种理论的内部衔接分析。就其差异来看,Croft & Cruse (2004:265-290)认为,这四种理论在下面四个方面有所不同:句法成分范畴在构式语法中的地位差异、句法关系的类型差异、构式之间的关系差异、语法信息储存构式层次上的差异。Croft & Cruse的研究发表于2004年,本书出版于2013年,作为构式语法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本书在这一部分未能深入展开,确有不足。
综上所述,尽管还有细节上的局限,但是瑕不掩瑜。本书对构式语法的最新发展做出了全面的概述,涉及相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以及与其他各类语言问题之间的关联。本书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值得进一步关注。整体来看,本书的出版是构式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在未来数年中,该书很可能是认知构式及多种不同构式研究最重要的参考书。
[1] Boas, H. C.MultilingualFrameNetsinComputationalLexicography:MethodsandApplications[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
[2] Boas, H. C. A Frame-semantic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syntactically relevant elements of meaning[A]. In P. Steiner, H. C. Boas & S. Schierholz (eds.).ContrastiveStudiesandValency:StudiesinHonorofHansUlrichBoas[C]. Frankfurt: Peter Lang, 2009.119-149.
[3] Borsley, R. D. Syntactic and lexical approaches to unbounded dependencies[J].EssexResearchReportsinLinguistics, 2006,(49):31-57.
[4] Borsley, R. D. Hang on again! Are we on the Right Track? Martin Atkinson. The Minimalist Muse.[J].EssexResearchReportsinLinguistics, 2007,(53):43-70.
[5] Carpenter, B.TheLogicofTypedFeaturesStructur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6] Chomsky, N.AspectsoftheTheoryofSyntax[M].Cambridge: MIT Press, 1965.
[7] Chomsky, N.TheMinimalistProgram[M].Cambridge: MIT Press, 1995.
[8] Croft, W. & D. A. Cruse.CognitiveLinguis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9] Culicover, P. W. & R. Jackendoff.SimpleSyntax[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0] Fillmore, C. J., C. R. Johnson & M. R. L. Petruck. Background to FrameNet[J].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 2003,(3): 235-250.
[11] Fillmore, C.J., P. Kay & M. K. O’Connor. Regularity and idiomaticit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The case of let alone[J].Processes, 1988, (64):501-538.
[12] 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 2003,(5):219-224.
[13] Hoffmann, T. & G. Trousdale.TheOxfordHandbookofConstruction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14] Jurafsky, D. An on-line computational model of human sentence interpretation[A]. I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ProceedingsoftheNational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AAI-92)[C]. Cambridge: MIT Press,1992.302-308.
[15] Petruck, M. R. L. Frame semantics[A]. In J. Verschueren et al. (eds.).HandbookofPragmatics[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6.1-11.
[16] Sag, I. A. English filler-gap constructions[J].Language, 2010,(3):486-545.
2016-01-17
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合作项目“认知语用翻译研究”(项目编号:L15EYY005)阶段性成果。
陈吉荣(1972-),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趋势很多,涉及构式的建构过程、构式从词素到分句到更大单位的拓展路径、构式视角下的语言习得与认知,以及构式的历史比较研究等。这些关于构式研究的新问题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TheOxfordHandbookofConstructionGrammar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关注。本文将从内容结构、理论特色、研究局限三个方面详细阐述构式语法研究的新发展。
构式;特征;变化;局限
H04
A
1002-2643(2016)04-0108-05
A Book Review ofTheOxfordHandbookofConstructionGrammar
CHEN Ji-r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10.16482/j.sdwy37-1026.2016-0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