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越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433)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衔接中的问题导向
徐文越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与课堂教学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混合式教学。高校思政课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试行这种混合教学的模式。但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真正有效衔接,仍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这其中的关键还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因为思政课如果丢掉了问题导向,不管是再先进的教育技术还是教学形式,都将无法真正实现其教学目的,当然也就谈不上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网络教学问题导向
*本文为2014年上海城市管理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真正来临,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而实际已开启了悄然的变革。特别是在慕课、微课等这些在线课程及混合学习模式推出后,使任何学校和课程都已很难再独善其身,不得不去努力适应这种教育教学变革的浪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也迅速跟进了这种变革趋势,纷纷推出网络教学的不同形式,并与课堂教学结合,尝试混合式教学。应该说这首先是好的现象,也是大势所趋,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探索推进的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如何定位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各自功能,又如何优化整合并形成协同合力等方面还需我们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高校思政课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是较早地关注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开发利用了网络资源。只不过受限于技术手段和教学理念,早期的网络运用更多还是集中于建设课程网络资源库、课程网站等较为单向的展示型的形式,实际还构不成严格意义上的网络教学。因不能形成真正的网络互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又难以有效沟通,所以也致使很多资源库及课程网站利用率并不高。而真正意义上网络教学的运用,还是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建成之后,将课程真正放在平台上并真实用于互动教学时才正式开始。但单纯的网络教学或完全的在线课程也有其问题和局限,所以大多数课程包括思政课在实践中还是更多适用了混合教学的模式,就是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去翻转课堂教学,这在教学实践中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兴起与发展
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兴起,基本与高校课程改革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相一致。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提供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与学的支撑平台。它的功能正日益完善,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课程资源的静态展示,而是成为能够实现师生交流互动、为教学过程提供教与学及评价等多种功能的支撑平台。[1]我国高校应用较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这是国外的商业化平台。二是国内的商业化平台,如清华教育在线、南京易学天空教室等。三是各高校按各自应用需求研发出的在本校范围内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四是开源软件,如Moodle等,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软件源代码进行一定程度的个性化改造。[2]而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就是将思政课的教与学放在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上,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全面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
另外,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兴起与近几年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模式的传入也息息相关,其基本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其影响下,国内一些高校很快就联合推出了思政课的在线共享课,基本就是中国版的慕课。“慕课”具有规模大、开放程度高,透明性、易获得性,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这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4]但这种完全强调自主学习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此相应,“微课”又随着“反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翻译为“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争相谈论的热词。微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可能——教师可以将微课程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于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5]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无疑为正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的思政课提供了新的启示,这些新的做法和新的技术也迅速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得到应有,推进了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发展。
2.混合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的兴起和应用也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与学的活动并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也未必按照原来教与学的顺序来进行,而是越来越走向两种教学相互融合的趋势。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6]思政课在继续保障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也纷纷开始这种混合教学模式的尝试。如一些学校在已开设的思政课慕课中,就实行了这种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可以有两层理解:一个层面是指线上教学与线下研讨的结合,另一个层面是多位教师讲解课程内容与一位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研讨的结合。而“翻转式课堂”的含义则更为广泛:一是部分教学环节的实施从传统课堂走向了在线课堂,是教学载体的翻转;二是线下研讨改变了传统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走向教师引领下的课堂研讨,是教学方式的翻转;三是在线课堂可以不受限制地反复学习,是学习方式的翻转;四是课堂可以是任何一个网络畅通的环境,颠覆了传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设限,是学习时空的翻转。可以说,这样一种“混合式教学”与“翻转式课堂”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有的生态,也给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诸多新的思考。[7]
3.思政课开展网络教学与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需面对的问题
尽管在思政课中开展网络教学,并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方向与趋势是正确的,对于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也是必要的,但对于同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和研究的。首先,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势必要重新定位课堂教学的功能与地位,因为课堂教学要做的事情已不同于过去那种纯粹的讲授,其部分功能已转移到网络教学上,那这时课堂教学主要是做什么,又如何做好?会不会以此冲淡或弱化了课堂教学的作用,或者在二者关系中还是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些问题在实际探索中其实已经开始呈现。其次,如何有效衔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会不会造成某种程度的脱节?通过什么环节可保证网络教学中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产生本质的关联?否则的话,恐怕也很难形成教学的合力,而影响到最终的教学实效。再次,网络教学适合的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而课堂教学更是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结合中如何能使两方面真正得到统一?会不会在一味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中,而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就是如何有效的来督促或评价学生的学,特别是对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的学生?还有就是对于思政课本来就缺乏兴趣的学生,如何通过这种新的模式调动他们的参与,而不是由此进一步疏远了他们?如果不能最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这些新的形式也就失去了意义。总之,这里提出的诸多问题,有些已在实际中显现,有些还是提前提出的疑问,但应都值得我们予以认真面对和思考,否则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也将很难有机融合并相互支撑。
面对形势与问题,我们首先还是应回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本身,对二者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再进一步进行优势互补、优化整合,并建立协同机制。对于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的还是二者并不是替代或拒斥的关系,而应是互补和协同的关系。比如网络教学将在今后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将会更多吸纳原有课堂教学承担的功能,还会创生出很多课堂教学不具备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教学就可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反而至少在现有的情况下将还会以课堂教学为主,特别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更会如此,这就是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有网络教学所不能具备的功能。所以对于二者应是取长补短、相互支撑,共同统一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实效性的提升。
1.认清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特性与优势,进行更为清晰的功能定位
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由于网络教学的介入,使得原有课堂教学的功能发生了改变,这时我们就需对二者的优势与特性做出分析,对各自的功能和地位进行更为清晰的定位。网络教学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不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习资料、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及学习次数等;第二,便于收集来自学生的信息,可依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差异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现;第三,使教与学都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并使两个过程获得相对的独立,并非都要在同一空间内同时来进行;第四,通过技术手段,还便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跟踪记录,有利于对学生的督促,也有利于针对学生的情况改进教师的教学;第五,通过网络教学还便于开展在线协作学习,使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便捷,也有利于教师之间在教学中的集体协作。
我们在看到新兴的网络教学的优势外,也必须看到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替代性,传统课堂教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其在学生情感的引导以及人格培养、课堂互动等方面明显的优势。首先,传统课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和规模。将学习者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实行班级化教学,这样的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具有规模性和高效性,能够最大程度上利用学校资源。其次,传统课堂教学在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和人格的培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班级课堂教学比人机交互的学习更人性化,通过学生的集体学习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更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和人格的培养,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的功能。[8]这也正是课堂教学几千年来所不能被替代的重要原因。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基本能传授的都是显性知识,但依据波兰尼的理论,任何知识都包含有缄默知识的因素,缄默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将会有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而这在网络教学中将是很难做到的。
可见,不管是网络教学还是课堂教学都有着其鲜明的特性和优势,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实这同时还包含着彼此也都有不如对方的弱项。那我们的原则应该就是扬长避短,在这种结合中应尽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又相互通过对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共同服务于思政课的整体教学目标,发挥合力作用。比如对于适合个性化的学习、知识的掌握、快捷方便的测试以及信息的即时发布与收集等项目可放在网络教学上来进行,而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集体的研讨、富有情感性的言传身教等项目就放在课堂教学中来完成。
2.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优化整合
对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功能定位清楚后,就更有利于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优化整合。比如从网络教学来看,人机交互是其基本特点,其最大优点是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性化学习,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从这一点上说,传统课堂教学应该从网络教学的优势中得到启发;但从另一面来讲,人机交互使得计算机成为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障碍,这又需要借鉴传统课堂教学的面对面的富有情感的交流。网络教学的劣势在于,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相比之下,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能主导课堂,师生之间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这恰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因此网络教学的优势正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恰好能弥补网络教学的劣势。所以二者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关系。[8]
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充分利用这两种教学的优势,形成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不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引导与人格的培养、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从可行性来看,不管是从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已更具备条件,不仅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普遍覆盖,使得随时随地上网已完全成为可能,而且非常便捷。这样在课前教师发布教学视频,学生就可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登陆网络平台进行前置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学生还可将相关学习资料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既能适应随时随地的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又能让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就主动地学习。[9]
另外,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还应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网络教学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也处处想着学生的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其缺陷也表现在对于学生的督促与引导作用较弱。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是有着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教学过程,又特别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性发挥的课程。所以在网络教学中并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只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形态需要发生变化,可由传统课堂上的“主演”变为网络教学中的“导演”。其实,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都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10]
在明确了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功能定位与优势互补后,就要进一步解决二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衔接问题。这是更为实际的问题,也是将各自优势发挥的关键。而解决有效衔接的关键就是找到正确的渠道和机制。我们这里尝试以问题为导向的衔接,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注重问题的引导。这里的问题既包括教师为学生设置的问题,也包括学生在学习准备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任务和导向,也是课堂教学中研讨的主题。以问题为引导将两种教学真正贯通起来,并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与解决中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
1.以问题为导向,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由学生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反馈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将教学过程前置的环节,就是由学生根据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各种教学材料先完成自学,并将学习中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学生可先阅读教师指定的材料,收看教师提供的授课视频,思考教师设置的一些问题,完成学习内容的小测试及其他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定的网络技术手段来督促学生如实完成,比如在给定的材料或视频中设置一些通关问题,如果未如实收看而回答不出则就不能将进度继续,则也就完不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也始终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主要就是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与问题来体现的,这些问题和任务也可通过教师群体集体研讨而确定。
在这个课前的网络学习过程中,也需注重体现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比如学生对于任务与问题可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并不需要全部完成。另外非常关键的还是要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学习中的反馈信息。学生可将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困惑,或是产生的思想、感受,以及好的想法、建议,通过网络平台即时反馈给教师,也可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小组协作讨论,将小组讨论后的意见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收到这些反馈的问题与信息后,就可根据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以及学习测试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当然对于这些问题本身,教师应首先进行梳理分类,如果是属于个别性的问题,教师就可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个别学生;如果是有普遍代表性的,则可放在课堂上来集体讨论;如果是教师自身也很难解决的,则可放在教研组由教师群体来集体解决。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研讨和解决来自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这时的课堂教学实际是对网络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是充分借助课堂教学的优势,进行面对面的富有情感的交流研讨,并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来发挥集体学习的作用。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检验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以查漏补缺并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还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问题讲解及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知识进一步内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直接发挥主导作用,一是精心提炼要讲解的问题,二是利用问题或任务组织好学生课堂的讨论和学习。对于教师要在课堂讲解的问题,可包含这样一些因素,一是来自学生网络学习中的代表性问题,二是教学重点、难点所要求的问题,三是能激起学生讨论并深化学生认知的问题,或能将这些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也是最好的选择。总之,教师在问题的选取中不需面面俱到,而要重点突出并尽量精炼,在网络教学中已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对于个别性问题也可放在网络平台上个别解决,无需多占用课堂时间。教师在对这些确定的问题进行尽量简练的讲解之后,也可将一些问题转换为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可参与其中予以指导合作。任务完成后可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主要是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起到集体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既要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要注重方向性的指引,对于学生交流讨论中的偏离,教师要能及时引导回来,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尤显重要。
3.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回到网络平台做好教学总结,并引导学生将一些问题向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延伸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还需在网络平台上对课堂教学做好总结,对于在课堂讨论中引申出的一些新问题,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得出解答或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对于在课堂教学中的获得思想收获或心得体会,都可在网络空间中来呈现,相互分享交流,教师也可以更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敞开心扉,谈出自己的一些经验感受。对于在课堂中讨论的一些问题,也并不是只要得出理论上的结论就算结束,还要进一步能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动。毕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是要实现“两个转化”,不仅要实现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还要进一步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所以,我们也需将课堂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或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实践行动,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直接给出一些指导建议,或与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协作完成。到此为止,这样一个以问题为引导,基于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的教学过程才可暂告完成,由此学生就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下一个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反馈工作。
当然我们这里主要还是强调了在贯通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中的问题导向,但这并非唯一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环节,要实现有效衔接还需很多环节的配合。只是我们认为问题导向应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否则思政课教学也就丢掉了灵魂。试行如果学生不产生问题,教师也不解答问题,那思政课也就只剩下单向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是不会产生真正实效的,也不可能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真正衔接。
参考文献:
[1]张云霞,谢振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体系和教学新模式构建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3(12).
[2]杜海艳,司玲玲,王亚楠.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与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4).
[3]孙婷婷,骆郁廷.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
[4]李梁.“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问题逻辑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4(2).
[5]李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7).
[6]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7]徐蓉.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5).
[8]黄晓龙,张世禄.关于传统课堂教学引进网络教学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8(17).
[9]李梁.“慕课”视域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10]任经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
*作者简介:徐文越(1978—),男,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上海城市管理学院思政课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3-01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