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实验学校 陈丽萍
与众不同的大队委员S同学
□ 上海市实验学校 陈丽萍
从小到大,大队委员在我的心目中总是活泼开朗的。我没有想到,如此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S同学竟然被选上大队委员,并且连任了两届。
说起S同学,这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男,学习成绩特别是理科成绩优异,思路清晰,含蓄内敛,办事效率高,不善言辞,说话和作文都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但是在我看来,他的沉默寡言已经到了极致,印象中初中三年来和我讲话不会超过30句,在历届大队委员中绝对是创纪录。每次他来找我,基本就是这几个字:
S:陈老师,本月黑板报检查是*日吗?
我:……
S:好的。
如果我找他,他的基本句式就是:
S:陈老师你找我?
我:……
S:好的。
不仅惜字如金,而且在会上、在课堂里,或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也从来没有见他笑过,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即便初二时他被评到区优秀少先队员,我把这个喜讯告诉他,他的脸上也未起一丝波澜。
他的个性比较沉闷,担任的工作也相对枯燥——大队宣传委员,基本就是每月布置黑板报内容,然后通知检查,最后把检查分数整理好发给大队辅导员予以公布,如此而已,周而复始。在大队委员的团队中,他也鲜少发言或露面,尽管我们已经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展示,对他的工作进行指导,但是事后总不见带来多少惊喜,当然,也不用担心他工作完不成。 所以在大队部中,他不属于特别令人瞩目的队干部,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他即将升初三那年,学校又召开了一次少代会,大队部重新进行改选,为了保证以老带新,原大队委员中只留下两个名额连任,其余都将光荣卸任。出乎我的意料,S同学这次又成功当选了。原来,他这次的竞选方式别出心裁,别人都是上台演讲,他却没有演讲,而是做了一段视频,用几个词语、几串数据和一些照片汇报了自己一年的努力,视频逻辑清晰、简洁明了、资料丰富、重点突出,将自己的优势和踏实稳重的本质都凸显了出来,从而获得了队员们的高度信任。
人的个性是一个人独有的特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在性格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类型上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性格类型中有外向型与内向型的区别。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表现为爱社会交往,对周围一切事物比较有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社会活动中比较活跃。而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表现为常会沉思默想,善于思考、反省和钻研,处事比较认真、踏实、谨慎、稳重,平时表现为沉默寡言,外面不说,而内心在说话与思考。
在世人的眼里,可能活泼开朗型的人比较容易相处,更受欢迎,但其实内向型的人也有自己的优势,甚至还有沉默是金的说法,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一人莫言就说过“母亲希望我成为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内向型的人内心更细腻,他们不善言辞,但往往会化为行动,他们不会花里胡哨,但是稳重可信,他们不刻意争取,但是渴望认可。可惜,我们过去对这种性格类型的队员,特别是队干部缺乏了解和研究,对他们的潜能与性格优势,也容易忽视。
如何帮助这样一位特别内向型的队干部更好地挖掘潜能,做更好的自己呢?这次竞选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及时地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肯定了他的创新性,在队干部例会上把他的竞选视频作为范本,要求其他队干部学习,大大地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同时把他提升到大队部元老的位置,对他提出更高要求。
后来在一次行政会上,校长偶然说起各中队的黑板报没有新意,缺少文化的东西,我会后又偶然碰到了大队辅导员张老师,就跟他建议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改善,张老师说他们试试看。
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S同学拿着U盘来找我了:“陈老师,这是张老师让我做的方案。”
“什么方案?”我一愣,但瞬间想起来了,“哦,好的,我看一下。” 我把他U盘里的文件复制黏贴到我的电脑桌面上,打开一看,一如既往的简单文案,似乎没有特别的新意,再加上当时我手头上正有事情在做,就没有细看,说:“好的,我知道了。”
这次他似乎不像往常一般急着离开,他有些惊讶,欲言又止地又多说了一句:“就,就这样照着做可以了?”
我:“你先试试看,可以了。”
S:“哦……”他看了我两眼,有些欲走还留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我当时捕捉到了他脸上的一丝迟疑,但因手头上的事又瞬间忽略掉了。
一直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他的家长有了一番交流,家长说他从小沉默寡言,去幼儿园那会儿竟然有几个月没说过一句话,但是他从小心思细腻,做事认真踏实可靠,从来没有让父母担心过。说着说着就提到了这件事情,说那是在初三二模考前夕学习最紧张的时候,每晚作业完成后,家长催着他睡觉,他却不多话,蹦出两个字“不睡”之后就在那翻资料,查网站,冥思苦想,写了删,删了又写,一连几个晚上忙活,家长虽然一直对他很放心,但还是忍不住偷偷地看了看电脑屏幕,看到了“黑板报改革方案”几个字……
听到这里,很多细节突然都想起来了,我不禁后悔自己那天如此草率地结束了和他的对话,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对一项常规工作如此重视,而我却对他的辛勤劳动如此不重视,他当日的迟疑一定是希望我可以多肯定他,多鼓励他,也可以多指点他,但他没有说出口,而我也忽视了。于是,我立即找了一个午间,特地把他约过来喝茶,仔细跟他分析这份改革方案的优缺点,肯定了他在策划方面的进步,提出了我的一些建议,整个过程他虽仍然只有嗯嗯啊啊,但眼睛亮堂了很多。
不久之后的结业式,学校策划了一个环节,请各年级派一个代表上台领取假期志愿者活动的旗子,即授旗接旗仪式,他们年级选的是另一个连任的大队委员赵同学。结业式开始前,各年级代表们需要提前过来候场,S同学突然跑来找我,说老师本来安排的是大队委员赵同学,但是现在找不到人,所以派他来问问看赵同学到现场了没有。我在忙,就随口说“还没到”,他“哦”了一声,没有走开。
我猛然地意识到他的潜台词,这孩子,其实是希望自己也有这个机会上台,他的荣誉感很强,但是不会直接地表达和争取,我笑着说:“这样吧,如果再过五分钟到了集合时间赵还不来,就你上。”
“哦。”
“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主动跟老师提出,不然机会就稍纵即逝了哦。”
“哦。”依然没有表情,依然只有一个字,但是感觉S同学的语气轻松了很多。
初三第二学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作为年级中的佼佼者,首批免试直升进入了我校高中创新班。进入该班的每个队员都要参加一个策划组,通过报名,他进入新生入学典礼的策划组,但不是主要负责人。一天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跟总负责人商量事情,感觉没关紧的门口有点悉悉索索的声音,当时我并没在意,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假装不小心地撞了下门,然后探了个头进来,低低地问:“陈老师,我要参加吗?”我一看,正是S同学。
我感到一丝窃喜,这孩子比以前主动了,我立即热情地招呼他,说:“你肯定要来的啊。我本来就要召集策划组一起开会的,放学了以为你们都走了,就先把总负责人叫过来了。”
“哦。”依然是一个字,他放下书包后安静地坐好,开始听总负责人神采飞扬地汇报自己的想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边听边暗暗地观察这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他还是一言不发,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默默地听着,但偶尔会突然皱皱眉头,或者眼睛忽闪忽闪,看到这个微表情,我立刻明白了,就停下来请他谈谈想法,他果真有话要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不是滔滔不绝,但是,很有主意,并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说明主动性在提高。
人们对大队委员的形象可能在潜意识中还是有个活泼开朗型的理想模式的,这样的 “理想化”可能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可能会抹杀一个“非主流”队干部的热情和希望。其实,大队部本身是一个团队,这种与众不同也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团队中既需要活泼开朗的孙悟空型的人物,也需要老实肯干、默默奉献的沙僧型的伙伴,两者都值得队员们信赖和喜欢。
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个人阅历的增加,一个人的个性也可能会改变,这种改变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水到渠成、不知不觉的。我想,我们在孩子的学生时代,就应该给他们提供“做真实的自己”的空间,同时指引他们“做更好的自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能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们,要密切关注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要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的才华、能力和给予个人的表达方式,还要创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集体活动。”我们少先队组织和每一个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关注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差异性,让他们在学习、交流与社会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帮助他们过好每一天。
翻开S同学的第一次大队委员竞选演讲稿,他写道:“学习中进步,服务中成长,我希望通过策划与组织,吸引更多的同学共同参与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小细节,勇敢实施大创意。一片树叶、一个微笑、一段新闻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灵感的源泉。让我们一起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潜质,开发自己的潜能,在合作与分享过程中不断体会价值。”
祝愿S同学能拥有美好的每一天。
(本栏责任编辑 陆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