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涂鸦活动的组织策略

2016-04-10 19:18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1期
关键词:涂鸦小班情景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幼儿园 马 兰



幼儿园小班涂鸦活动的组织策略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幼儿园 马 兰

幼儿对绘画有着一种自然的需要,在涂鸦中,他们用绘画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内心情感,在感知、操作、表现中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得到发展,同时表现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有研究证明,幼儿在1~4岁的绘画期被称为“涂鸦期”,该时期的涂鸦无明确目的,即使有也会随联想而变化,有明显的表达意图,但主要以随意组成的线条或色彩来反映自己的认识。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基本上还处于涂鸦阶段。

涂鸦是孩子真实情感与认知的表现,更能表现创造力。在生活中,一些不了解幼儿心理的人,往往认为孩子乱涂乱画、糟踏纸张、弄脏环境,因而加以训斥和制止,使孩子萌芽状态下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不再认为画画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慢慢地失去了绘画的兴趣。《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应该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如果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那么,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

通过细心研读《指南》,我发现优化环境创设、创新活动材料、改进教师对幼儿涂鸦行为的态度、用科学的组织形式来丰富涂鸦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尤其作为小班教师,更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创造性的材料、游戏化的情景激发幼儿涂鸦兴趣,以多元化的指导、富有美感的作品呈现展示幼儿作品独特的创意与魅力。

一、趣、巧、美的创意材料,激发幼儿涂鸦兴趣。

处于涂鸦期的小班幼儿作品相对单一,杂乱且缺少美感。如何让幼儿在涂鸦中感受到喜悦,体验到美感,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创作的欲望?如何以材料和作画方式为载体,引导幼儿从无控制的涂鸦向有控制的涂鸦过渡呢?材料的创意设计是关键。《指南》中建议教师“提供丰富的便于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而3~4岁幼儿,以无意为主,对颜色、形状尤为关注,因此,材料的设计必须体现:趣、巧、美。

趣:教师提供的材料造型生动、可爱、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巧: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自然完成有控制的涂鸦,同时融情景于整个作品中;美:融色彩、造型和构图于一体的创意材料给幼儿带来审美体验,获得愉悦。

如“大扫除”活动中,将两只颜色深浅不同的水彩笔用胶带捆绑在一起,模拟吸尘器洗除地毯上的灰尘,这引起小班幼儿浓厚的兴趣;“散步”活动中,教室提供了大小、造型、颜色不同的“树”,当幼儿粘贴在纸上后,立即呈现一幅绿色森林的景象,孩子以水彩笔有控制的绕过障碍物代替散步,使作品充满了趣味和美感。

游戏取材于生活,任何一件普通的材料都能引发出无限的创意,并根据孩子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来。当孩子遇到令他们愉快的事物时便会产生创意兴趣,而各类美术式游戏,恰恰是孩子们最乐此不疲的游戏形式,只要加以引导,日常生活中的蔬菜、面粉、泥沙、报纸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孩子涂鸦兴趣与想象力的工具。

二、游戏化的情景绘画,激发幼儿创作动机。

《指南》在3~4岁幼儿艺术领域中,明确了目标“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如何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让孩子喜欢绘画、大胆表现?

幼儿美术创作与角色游戏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那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角色意识,他们借助虚拟的情景,以角色的行为把现实生活同化于自己的梦想世界。只有在扮演角色时,他们的学习才是最积极主动的、最有效的。如:在“大扫除”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粘贴“家具”,并摆上“鲜花”,用彩笔制作的“吸尘器”,从“地毯”一段“吸”到另一端,不放过每个角落,把它当成一次实实在在的“劳动”,在情景的驱动下孩子们实现着从无目的、无控制涂鸦向有目的、有控制涂鸦的转变。

如何创设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情景呢?情景设计借助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品质。一般要选取那些经典作品:故事、儿歌、绘本、游戏等。情景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要有趣,要自然;伴随作画的儿歌要简洁,朗朗上口;选用的游戏要有趣、易操作、可重复……。因此,设计小班美术活动时,教师应选择对小班孩子来说有足够吸引力的活动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把教学要求融于情景之中,借助情景的推动引发孩子创造表现的动机。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幼儿的生活,从他们的活动中选取许多十分有意思的题材,然后将这些题材筛选,并按幼儿特点进行加工提炼。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组织过程当中,要使孩子认同游戏情景,教师自身要扮演角色与幼儿共同始终融入情景,主动参与其中感受体验并大胆表现,不能成为情景的破坏者。

三、多元化的“范例”,让创意由“根”而生。

现在许多教师都十分担心自己的范例或者示范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尽可能不出示范例和减少示范。但幼儿由于缺乏相应的表现能力,往往会出现想画又画不出来,几次尝试失败后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的现象。所谓艺术,是现实和想象的巧妙结合,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出现范例或者示范是有必要的,但其意义和其他年龄的美术范例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作用首先是激发美感,其次是引导想象。

《指南》中建议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大胆尝试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幼儿临摹的示范方法,取而代之用多元化的“范例”和“示范”,尊重、鼓励、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现对事物的感受。具体的做法如:用孩子的“原创作品”作为幼儿欣赏的“范画”,让孩子“教”孩子,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原创符号,帮助幼儿积累表现人或物简单特征的经验,为进一步的创造表现提供支持;用真实物,为幼儿认识真实世界提供实际的载体,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在与真实物的直接互动中获得真实的经验,积累丰富的实物表象,在真实物与涂鸦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避免用成人概念化的图式影响幼儿,让幼儿自由涂鸦表现对事物的感受,赋予涂鸦真实的生命,使涂鸦成为孩子抒发感知体验的独特窗口;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幼儿有兴趣的欣赏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感受,教师和孩子都可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如果幼儿体会到自己的意见受到尊重,而不是最终服从某一个权威的说法,他们会更主动地投入到对“范例”的欣赏讨论中。

不论范例也好,示范也罢,只要出示的范例或一些示范只是作为一种提供给孩子的参考或讨论的话题,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它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学习。

四、富有美感的呈现,发挥作品的独特魅力。

《纲要》对教育环境的创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出:“应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而《指南》中更是具体地提出建议:“教师和幼儿一起用绘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美术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是幼儿喜欢并积极参与的艺术活动。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和方式完成的美术作品,最能体现其感性经验及审美情趣。虽然他们的造型能力较弱,作品也比较粗糙,但细细解读其作品就会发现其中的童真与灵性。如果教师把幼儿的作品束之高阁,作品本身的功能就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教师应当视幼儿的作品为一件件艺术品,通过艺术性的呈现使作品更加富有美感和教育价值。如:设计胶卷背景墙,将幼儿所画的人物作品以胶卷延续的形式呈现;或将幼儿作品作为游戏道具,如:创设森林情景,让幼儿将自己画的小动物“藏”于“森林”中,请小朋友找一找,某某小朋友画的动物“藏”在哪儿?

把幼儿的作品作为孩子们手中富有生命力的游戏道具,在活动延伸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从作品到道具,再由道具引发新的创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游戏中,幼儿的美术表现兴趣得以激发,审美表现能力也随之提升。幼儿作品的呈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只要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契机,透过现象关注本质,我们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才会日趋完善。

猜你喜欢
涂鸦小班情景
情景交际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创意涂鸦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创意涂鸦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