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崇明县东门小学大队辅导员 宋 蕾
红领巾小社团,队员快乐成长的摇篮
□ 上海市崇明县东门小学大队辅导员宋 蕾
红领巾小社团是学校少先队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队员们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的自主阵地。“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是我校创建红领巾小社团的组团理念。我们的红领巾小社团不仅仅是优秀队员的秀场,更是全体队员的乐园!
2006年12月,我校的“绿色畅想”社团在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组织的2005—2006年度“童趣杯”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全国优秀小社团”荣誉称号。2008年4月全国少工委办公室联合辅导员杂志社开展了“大眼睛搜索30年”红领巾小社团在行动的活动,我校的“红领巾号”探索社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两个精品小社团的成功,在队员中引发了一股社团热潮,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组建小社团,要加入小社团。但是当时,学校开展小社团的基础还不是非常扎实,教师、家长包括队员对于社团的定义、作用也不是最清楚。因此,2009年3月,在通过学校大队委员会的商讨,征得学校领导的意见后,我们决定首先从学校原有基础较好、辅导教师能力较强的几个兴趣小组转制为红领巾小社团。我们首批成立的校级红领巾小社团有版画社、艺术社、科技社、足球社、广播社、英语课本剧社6个社团。
一是规范运作,启动招募。红领巾小社团从一开始就有严格规范的运作流程。招募会前,队员们都自主设计了招募广告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中,同时利用红领巾广播台进行招募社员宣传。招募会当天,学校操场上摆了6个招募摊位,队员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想参加的社团。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很多队员询问,是否能多报几个社团;也有队员询问,是否有其他社团会成立……截至活动结束,共有200多名队员成功报名。社员招募活动结束后,各社团辅导员与社团负责人共同挑选正式社员,然后将为社团取名,设计社团标志,然后成员分工、制定规章制度。
二是排入课程,开发资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现已将社团活动排进了学校的课程计划中,并且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计划、定成员。我们社团辅导员的配备也做到了“两结合”,即“校内挖潜与校外聘任”相结合,孩子们聘请了校内有特长的教师为社团辅导员,我们还帮助他们在校外聘任了一部分辅导员。各社团的辅导员在社团成员的帮助下,开发了一系列如《版画的制作》《绿色地球村》《快乐合唱》《如何做好一名小记者》等15类 “地球村村民”社团课程,并形成了较有特色、可具体操作的校本教材。
学校社团在实践中吸取和采纳了许多动态生成的资源,已有的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大大扩充了社团的教育活力。特别是在利用家长资源这一方面,我们开设了家长微型课程,采用家长讲坛、家长课堂等形式进行社团活动,全校有517名家长表示愿意为学校提供或推荐资源,有84名家长已经向我们直接提供了课程。这不仅加强了与家庭、社会的合作,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环境,更主要的是开发了有利于队员快乐活动的社会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社团活动走向课程化,对队员的主体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社团深度发展、学校的品牌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是自主自动,全员参与。正当我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为孩子们做了件大好事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个孩子塞在我办公室门缝里的一张纸,上面是这样写的——“宋老师,我是五(4)中队的一个男生,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特别喜欢体育活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当我们听说大队部要组建红领巾小社团了,还有足球社,真是高兴坏了!可是那天你们在招募社员时,足球社有很多人报名,却只收十几个人,我们没有被挑上!很失望,难道参加红领巾小社团就那么难吗?”
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都参与到小社团活动中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果红领巾小社团的组建是学校的需要、教师的意图,那与原来的兴趣小组有什么区别?红领巾小社团应该是队员们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校园业余组织,是队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第二课堂。通过再学习、再了解,我又知道了就组织性质而言,红领巾小社团犹如“新社会组织”那样,是一种“民间性的、自主社会团体”及一种孩子的自然群体组织,一种在“非正式组织”基础上自由组合的群体组织。就组织形式而言,红领巾小社团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组织”,它区别于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假日小队,它是由孩子们自发成立,自愿组织,自立章程,自定活动主题、内容、形式的民间组织。用现代语言解读:它是儿童“NGO”的萌芽。
“自主、自动”这四个字跳入了我的脑海,对呀,创建自主小社团!其实我们在运作社团的时候一直走进了误区,孩子的那张纸条上反映的情况正如一堵墙,阻止了社团的继续前进,唯有“自主”才能把这堵墙给拆掉。于是,经过与智囊团的讨论,我在红领巾广播台里又发布了这样一个消息:各位少先队员,红领巾小社团活动又要开始了,今年,我们的社团活动以校级社团和自主小社团两种方式开展,校级社团略有调整,有兴趣参加的,可到相关辅导员和社长处报名。如果你没有能成功加入校级小社团,那么你也不要灰心,因为你也可以组建社团,你也可以成为社长……
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可是炸开了锅,《红领巾自主小社团组建申请表》像雪片一样交过来,通过大队部的审核,一个个健康向上的自主小社团成功组建了,为了确保他们能更好地把自主小社团运作好,我特意开了申请人会议、社长会议,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规范的社团运作要求。我还高兴地发现,那个给我写小纸条的男孩也组建了个篮球社。
我校红领巾小社团所走过的历程,是从点到面、由大到小的。从创建精品小社团的初探,到校级小社团的引路,一直到自主小社团全面开花,看似有些反其道而行,其实这个过程是我们学校对红领巾小社团正确理解的一个学习实践过程。校级小社团与自主小社团并驾齐驱组建模式,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满足了队员的实际需求,既体现了我校红领巾小社团的自主性与全面性,又不影响社团的活动质量。
多年来的发展,我们的小社团取得了大量的成就:我们的艺术社团多次获得市县级比赛一等奖;我们的体育、科技等社团也不甘落后,在全国、市县级比赛中屡屡摘得奖牌。我们的孩子也在小社团中成长:灵声广播社的周浩然曾获全国最佳级故事大王;市艺术单项比赛金奖、广播社的薛佐华参加了全国第七次少代会;在2015年的县艺术单项比赛中,我们的39名孩子获奖,占全县获奖人数的42%;同时有多名队员被推荐参加了市艺术单项比赛;有15个队员获得了市级各类奖项……但是比起收获,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
一是如何适度把好入门关。降低门槛,不等于放任自流,大队部应该适度把好入门关,从取名,到设计标志、制定规则、确定分工、组织活动、聘请辅导员等方面都要进行指导。更要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地管理社团,既要规范操作,也要各具特色;既要有制度保证,但又不能过于教条。
二是如何把握好社团的辅导员的辅导尺度。由于小学阶段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红领巾小社团新载体的推行对我们辅导员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放但不能全放,要管但要留给队员足够的空间。应本着“大胆放手,科学引导”的原则,在社团发展类型、数量和规模等方面合理引导、有效监督和适度控制的基础上,尊重和鼓励社团的自主管理,尽量减少干预,给社团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社团的“三自”功能。
三是如何对小社团进行管理与考核。各社团在建立成功后,除了要在学校大队部注册备案外,大队部还要考虑如何对各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跟踪管理,对各社团进行考核,从而帮助各社团学会总结,在新的学年扬长避短,不断创新。是否要考虑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个别活动开展得很不成功的社团,要求解散社团,一年后再重新申报,实行挫折教育?在评价方面,我们已有的做法仍只停留在个体的评价,如每年六一各社团会根据实际情况民主评选出3-5名优秀社团成员。如何进行团队的评价,以及有更多机会让各社团在各层面都有动静态的展示,都值得我们探索。
四是如何引导“红领巾小社团”的发展和壮大。如何为各社团开展活动创造机会和提供平台,包括协调学校为小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时间、活动场所和必要资金,让社团有机会进行宣传,招收更多的成员?如何有更多的老师、家长、社会的资源成为我们社团的辅导员?如何筹备充分的活动展示?
五是如何通过“红领巾小社团”让少先队活动课程更具生命力。虽然我们的社团活动已经纳入学校课程,但还没有形成一门独具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因此,社团活动课程化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红领巾小社团创新发展是一个长期而丰富的课题,我们所有少先队辅导员只有以创新的思维和视角,把孩子的快乐作为首要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真正促进红领巾小社团的可持续化发展。
(本栏责任编辑元 琴陆非文)
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