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互动
2014年锦城论坛上,我得到了编辑部赠送的一期《新班主任》:厚实的纸张,彩色的插图,都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而整本杂志读下来,又发现它还散发着颇接地气的老道之感!
《新班主任》设置的栏目中,我最喜欢《纠偏解难》和《心灵悦读屋》栏目,尤其是前者——每期提出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题邀请大家探讨,无论是借鉴其他老师的解决方法,还是自己由此展开深入思考,都让我有不少收获。终于,我也鼓起勇气将自己的做法整理成文字,发送到了《新班主任》的投稿邮箱,当看到那些文字被幸运地刊登出来时,我得到了莫大的鼓励,也下定决心以后要继续多记录,多反思,多练笔!
——河北秦皇岛开发区燕山大学附属中学 李秀娟
编辑部:感谢李老师对《新班主任》的支持,欢迎您继续给我们投稿。其实,想让自己的作品入选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将自己记忆中最深刻、最感动的教育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将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成功或失败忠实地呈现出来,作品的价值就蕴含在这份真实与感动之中,谁都无法忽视它。
如果把作者们投来的作品视为矿脉,那么编辑的工作就好比矿工,无论是金粒还是金块,我们都会好好珍惜。请务必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从《新班主任》创刊至今,我一直都有订阅,尤其喜欢的是《专题研讨》《纠偏解难》等几个栏目。在我看来,这是一份很实在的刊物,就如同把很多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专著浓缩在了一本期刊之中。
作为《新班主任》的“元老级”粉丝,我在此想对这份杂志提出一点小建议:教育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叙事》栏目中是否可以呈现更多、更真实的教育案例,呈现出事件中每一个曲折的细节?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 王茂群
编辑部:王老师,您好,您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您从一线班主任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所提出的建议的确十分中肯;同时,也希望您能够谅解,毕竟每位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能力都有所差异,内容选择有所不同,或许并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原汁原味的呈现方式。当然,今后在与作者沟通以及稿件编辑的过程中,编辑也会尽量注意这一点,优化栏目,服务读者。
本人曾在《新班主任》上发表过几篇作品,这是一种鼓励,我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新班主任》还存在着一定的改进空间。例如,因为录用稿件的数目有限,而投稿量众多,编辑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稿件被录用的作者进行沟通。但我认为,有必要加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反馈,特别是对于稿件内容有较多删减的作者来讲,有一个沟通的过程或许会更好。
——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第二小学 庄华涛
编辑部:庄老师,感谢您的仗义执言。在和读者沟通上,尽管我们有很多的理由,有万般的无奈,但在读者面前,那些理由都不堪一击。2016年,我们将用行动来说话,逐步完善稿件反馈这一环节,以不辜负如您这般对杂志发展寄予厚望的读者!
(责任编辑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