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超勇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100071)
1.1 CRISPR的发现 1987年,科学家在研究细菌的序列时,发现细菌的DNA分子中有许多间隔的序列,其被重复的回文序列(21~37bp)隔开。到2002年,科学家通过计算机分析,发现很多原核生物(真细菌和古细菌)的基因组都有类似的结构,将其命名为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即,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在这些CRISPR附近还有一类联合基因,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称为Cas蛋白,这些 Cas蛋白可与 CRISPR 转录出的 RNA 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即CRISPR/Cas复合体),具有切割和整合外源DNA片段的作用[1]。一个完整的CRISPR/Cas系统包括5′端的tracrRNA 基因、中间一系列 Cas蛋白编码基因和3′端的CRISPR 基因座三部分结构,后者由引导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功能)、众多的间隔序列和重复序列顺序排列组成(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