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娅琼, 康 蕾, 王 超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洛阳 471000)
城市绿道构建城乡美好生活
许娅琼, 康蕾, 王超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文章阐述了城市构建绿道网络系统的重要意义,提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以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科学为依据,对构建城市提出了意见和想法。
【关键词】绿道;城市;乡村;规划
在2000年前后,绿道理论开始引入中国。广东省珠三角区域首次建成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绿道网。全长约为2 372km(截至2010年12月),驿站345个、自行车租赁点373个以及安全设施标识牌等其他相关设施逐渐完备的绿道网络,初步连通了珠三角上9个重要城市,标志着我国在绿道理论的实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随后成都、海口、嘉兴、温州、无锡、南京、江阴、武汉、绵阳、泉州、赣州等10多个城市先后开展了专门的绿道规划和建设,掀起了各具特色的“中国绿道运动”。
1绿道建设的意义
1.1绿道建设是当代城市生活方式的需求
“健康”、“舒适”、“宜人”、“绿色”为主题的生活理念逐渐转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日益增加的需求量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质量上,随着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频率,占据城市主导力量的上班一族对休闲文体娱乐功能的绿色环境的渴求度反而愈加强烈。他们希望在离家或单位最近的空间内享受到最舒适的自然环境,以此放松身心、休闲娱乐、康体健身或是交友闲谈、享受天伦等。经多次访问调查发现城市居民日常的游憩行为大多喜欢发生在离他们生活居住最近的地方,而传统的块状公园服务半径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要求。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半径边缘区的居民,多数不情愿去距住地较远的公园活动。市民的需求度最高和使用率最高的绿地恰恰是这些简单又可亲近的街旁绿地、带形绿地、社区游园和点状游园等分散在他们家旁边的绿地空间。
1.2绿道设计是城市人性化的表达和体现
在城市道路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机动车成为城市道路的主角,谨小慎微的步行者相对于铁齿铜臂的机动车是应受保护的和重视的弱势人群。然而在当今的交通道路设计上明显看出步行空间的附属卑微地位,行走在城市中狭窄又多障碍的步行道上很难体会到步行的愉悦。那么,城市道路能否还给步行者充分的尊重和尊严呢? 建立城市绿道,建设独立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使步行者和自行车爱好者不受机动车辆的安全威胁和噪声、尾气干扰,满足了人们对日常散步交流、跑步锻炼、自行车、轮滑、滑板等康体娱乐活动场所的需要,使得这些城市休闲活动能够于连续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融合,这不仅仅是城市人性化的表达,还是城市公平体现,更是城市文明的进步。
1.3绿道理论弥补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漏洞和缺失
(1)我国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城市中的绿地功能属性进行细分类,再确定每一类绿地的量化指标以及树种等。这种思路的出发点是力求满足人均绿地率和确保城市绿地的生态价值,而其社会角色的意义却一直被忽略。面积大、服务半径大且是城市绿地中重要斑块的公园绿地,一直作为规划中的重要部分,而街旁绿地、带状公园及其他零散空间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却得不到应有重视。殊不知这些“不起眼”的小型绿地才正是人们最经常使用和感受到的空间[2]。而绿道正是由这些带形公园和街旁绿地所组成,它渗透并连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实际上绿地系统规划应不仅仅关注城市的绿化布局和指标,同时也关注城市各类绿地的社会意义——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形成真正有意义的城市绿化空间,并对城市的景观和特色起到提升和强化的作用是我们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2]。绿道系统正是应解决以上的问题而产生的。
(2)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对划分为五类的绿地之间的联系研究甚少。实际从景观生态学层面上来说,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是一个整体,各类绿地之间如何联通成生态网络、如何构成城市整体景观效果也是在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4绿道网络是维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方法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管是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都在不同的角度关注和解决着城市生态的问题。随着生态理念的进步以及城市生态体系的建立,人们了解到廊道的重要义,它可以将各种具有生态意义的斑块空间联通起来,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生态网络。这个网络甚至不局限于城市内部,它可以通过道路防护绿地、滨河绿地、铁路、废弃公园等将城市与乡村、大型生态斑块等都联系起来,在整个市域乃至更大区域内建立一套生态廊道体系,这些是单独的点状公园所不能形成的。而绿道正承担着廊道的功能,它也是承担着多种功能的一个生态廊道系统。
2构建城市绿道应走出的思想误区
2.1城市绿道并非是单一功能
构建城市绿道并非只是景观设计和绿地规划的范畴,它的建设应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实现的多目标性和多功能性。例如广东省建设绿道与“城市转型、幸福广东、扩大内需”等现实需求结合,提出“重宜居、利民生、促增长”等多样化目标。绿道网的功能开发不仅仅局限在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的层面,更是一种综合性的策略,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人的需求之间寻求共赢。广东绿道网的多样化目标和综合性功能设计,拓展了绿道网功能的广度和深度,使绿道网承担起更大的社会功能[6]。
2.2城市绿道建设的过程应是土地集约而不是土地浪费
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休闲、开敞空间显得更加供不应求。以往城市开敞空间的供给,通常需要通过将农业用地转换成非农建设用地,将农村集体用地转换成国有建设用地来实现。公共开敞空间的建设不但征地费用昂贵,还要牵系到村民的安置和用地的指标等问题。城市绿道网络体系的建设应尽量通过租用或征用少量土地,借用林地、苗圃、农田等非建设用地综合安排游憩功能,将城市公园等开敞空间与原有的乡村田野绿地景观串联起来,形成集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这样既保留原有的用地状况和用途,又提高非建设用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2.3城市绿道不是城市的专属而是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径
传统的城乡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联系,经济要素通过交通网络流动。绿道网串联了城乡景观资源,拉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城乡的双向交流提供了路径。城市在绿道建设的过程中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翻修村道、建设公厕、卫生保洁、河涌整治等,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绿道沿线的村民也积极配合绿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工作[4]。例如珠海西湾村借助绿道建设,将原15m宽的土路村道改建为3m左右的硬地路面,道边栽种树木,在空旷地带修建了供村民休憩的石桌石椅,不仅改善了村内的绿化环境,还使村内的公共空间更加开敞,更加美化。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为村民增加休闲空间,完善乡村地区出行方式,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同时吸引城市人到乡村休闲健身、旅游消费,在绿道沿线积极发展农家乐、生态农业、手工业制品商店等产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融合[4]。
城市要想建设健康、稳定并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绿道,需要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专家和城市建设决策者们共同努力制定适宜城市发展,更加科学、更合理的绿道规划。绿道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态、环境、文化、历史、社区、经济等多层次框架体系的建立,如同建立联系人体各个器官的血脉一样,持续不断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5]。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10[R].
[2]丁文清. 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咸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李开然. 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J].中国园林,2010(3):24-27.
[4]马向明,程红宁. 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J].城市规划, 2013(2).
[5]陈如一,朱晗,孙帅. 从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转变——中国城市绿道转型发展研究[J].华中建筑,2013(9).
[6]李团胜,王萍. 绿道及其生态意义[J].生态学杂志, 2001(6).
[7]谭少华,赵万民. 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 2007(2).
[8]朱强,刘海龙. 绿色通道规划研究进展评述[J].城市问题, 2006(5).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QN018)
[作者简介]许娅琼(1987~),女,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3
【文献标志码】A
[定稿日期]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