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高 阳
明朝的内阁制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湖北 高 阳
明朝的内阁制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中外政治史的核心知识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历史的高频考点。如涉及考查明朝内阁制的有2014年上海卷第33题、2013年重庆卷第5题、2013年江苏卷第5题、2013年重庆卷第5题、2012年全国卷第28题、2012年江苏卷第4题等;涉及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有2015年全国Ⅰ卷第33题、2013年海南卷第11题、2013年江苏卷第16题、2012年海南卷第11题、2010年山东卷第15题等。
1.(2015·全国Ⅰ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解析】D 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被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一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
2.(2014·全国Ⅱ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B 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制约或削弱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
(一)明朝的内阁制
1.发展历程
①雏形: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的政务,由于政务繁多,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1382年,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等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助处理政务,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②成立:明成祖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明成祖即位后,派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至此建立。
③发展: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明仁宗时,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明宣宗时,权力上升,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呈报皇上批准,最后校对下发。
明世宗时,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④顶峰:经过嘉靖、隆庆时期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张居正实际上已经接近现代首相的地位。
2.运作方式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通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阁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
3.主要特点
①内阁的形成时期长,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作为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③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但双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内阁难以与司礼监抗衡。
④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
4.影响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内阁无合法性,故无实权。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听命于皇帝,造成君主独裁。
(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1.含义
内阁是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形成过程
(1)起源:16—18世纪初,由英国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15世纪,亨利六世任命少数宠臣组成国王顾问委员会,不久演变为枢密院,作为国家行政机构,协助国王行使权力。查理二世经常邀请外交委员会到王宫议事堂内室秘密商议大政方针,当时就有“内阁”之称。
(2)形成:18世纪早期,英国国王退出内阁,沃尔波尔主持内阁会议。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关于国王命令须经相关大臣副署才能生效的规定,为责任内阁制奠定了宪法基础,沃尔波尔的政治才干又加速了内阁制的形成。
(3)发展:18世纪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的惯例。议会改革后,首相任免权由国王移到议会下院,责任内阁制得到完善,并形成若干新的原则: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和政府工作,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国王须任命下议院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对政府行为集体负责,内阁政府在议会大选失败后须立即辞职。
(4)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建立。
3.权力
制定政策、提交议案、行使最高行政权、协调支付职权、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等。
4.地位
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20世纪以来,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核心,实际上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5.内阁制的原则
(1)产生方式:多数党的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实行集体负责制,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共进退,共同负责政府的行政事务。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议会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通过国王下令解散议会(下院),重新选举,由选民(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存留。
6.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后来发展为内阁控制议会。
7.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
(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领导政府工作。
(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
(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立”的国家。
(三)两者的区别
1.社会性质不同:18世纪的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光荣革命以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所以内阁制是建立在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上,是资本主义民主制的一部分;明朝当时依然处于封建社会,内阁制是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基础上的,是封建制度的产物。
2.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有票拟的权力,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他们充当的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没有实际的决策权,大权掌握在君主手里;英国内阁则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掌握行政大权。
3.组织方式不同:英国的内阁制的领袖是由当时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称作“首相”,对议会负责,显示了对君主权力的限制。而明朝的内阁制的大臣是由皇帝任命的,内阁对皇帝负责,显示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4.负责对象不同:明朝内阁阁员由皇帝任命,向皇帝负责;英国内阁是由议会选举产生,向议会(国民)负责。
5.独立程度不同:明朝内阁只有依靠皇权才能维持;英国内阁则可以完全脱离王权而自立。
6.作用不同: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英国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的产物,起到了制约君主的作用,责任内阁拥有行政权,而决策权归于议会,国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1.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3.《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4.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发动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5.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利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D B B D C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